油管評論中國最新珠海航展(中國的殲10到底怎么樣啊)

时间:2024-05-17 10:46:34 编辑: 来源:

纖十飛機解密的資料。

殲-10的項目驗證研究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當時由成都飛機公司和第811飛機設計所基于流產的殲-9型戰斗機進行設計。原殲-9項目是為設計一種速度達到2.5馬赫帶鴨翼的三角翼空防型戰斗機,其作戰目標是原蘇聯的米格-29和蘇-27。最初的計劃要求,后來發生了重大變化,于是1988年重新將這款新型戰斗機的設計定位在一種采用新技術的中型多用途戰斗機上,以替換中國空軍龐大的殲-6、殲-7和強-5機隊,并有效應對當時同類型的西方戰斗機。

雖然中國和以色列官方都否認雙方在新型戰斗機的研發上進行了合作,但普遍的猜測認為,在美國于1987年向以色列施壓,促其放棄了國產“幼獅”戰斗機項目后,以色列將該項目的先進研究成果轉讓給了中國。并且,非官方的中國媒體也聲稱殲-10/“幼獅”確實從一開始就是中以兩國的共同研究項目。但是,考慮到兩國不同的政治背景和殲-10與“幼獅”不同的作戰需求,似乎又不能肯定雙方存在過合作。因為,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空軍追求的是空防型戰斗機,而“幼獅”的設計重點是對地攻擊,空戰能力只是其次要考慮。同時,中國新型戰斗機的設計尺寸要大于并重于“幼獅”,以充分利用其推力為12.5噸的發動機。“幼獅”采用的發動機是推力為9.4噸的普惠1120型發動機。除了以色列的“貢獻”,裝備了F-16A的巴基斯坦空軍也有可能向中國提供了部分先進技術信息。

殲-10的首架原型機可能于1996年中期就首飛了,而中國官方報道的首飛日期是1998年3月23日。但實際上,在后一個日子上天的是經過重大改進的3號原型機。為向項目發展提供樣機,共生產了五架供飛行測試的原型機(機號1003-1007)和兩架地面測試平臺(機號1008-1009).兩架預生產型殲-10中的首架于2002年6月28日首飛成功。

從2003年2月開始,至少七架(機號1010-1016),也可能是10架預生產型殲-10(可能沒有裝備雷達)陸續提供給了中國空軍。其中的幾架目前正由中國空軍的作戰部隊進行作戰測試和評估,而其余的幾架則留在位于陜西閻良的中國空軍試飛訓練中心用于最后的項目發展階段。

據報道,殲-10的飛行測試于2003年12月全面完成,并獲得了生產許可證。首批50架殲-10A可能已經開始生產。首個裝備殲-10的戰斗機團(可能歸駐中國西南、印度當面的第44航空師)將于2005年底形成初始作戰能力。估計中國將生產至少300架殲-10,但這一數量仍只能是其空軍裝備的數千架殲-6、殲-7和強-5中的一小部分。據稱,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的殲-10月產量為兩架。

作為單座殲-10A基本型的補充,一種雙座的改型(殲-10B)也于2003年12月進行了首飛。改進機加長了機身,以容納后座艙和增大機內油箱的載油能力。改型機的外觀特征表明該機并不是教練機,而是意在發展一種新的打擊型戰斗機,或者是殲-10的電子戰和防空壓制型號。

和印度的“光輝”一樣,中國也計劃發展新型戰斗機的海軍型(殲-10C),。據稱,中國海軍更希望裝備一種雙發動機艦載戰斗機。因此,殲-10有可能重新設計,并使用兩臺俄羅斯克里莫夫公司的RD-93型發動機。考慮到海軍型戰斗機的采購量有限,因此該方案無疑效費比欠佳。中國海軍為此更傾向于使用俄羅斯的蘇-33。

除了滿足中國空軍自身的需求,殲-10(外銷型)極有可能在國際軍火市場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但從目前來看,中國沒有將殲-10推向國際市場的明顯跡象,該機也沒有在國際航展上露過面。

總體布局

殲-10沿襲了“幼獅”式戰斗機于上世紀80年代初期設計時的氣動布局,但為了滿足中國空軍的要求而進行了修改,采用了中國新型戰斗機最初設計時的大尺寸和大重量。

在對“幼獅”戰斗機的近耦合鴨式布局進行改進之后,殲-10放棄了“幼獅”的水平尾翼,而采用大三角翼加鴨翼布局(翼展比后者長一米多,翼面積增加15~18%)。但同時,殲-10保留了“幼獅”(還有瑞典的“鷹獅”)采用的活動翼面技術:外翼前緣為機動襟翼,固定內翼在全動鴨翼的配合下產生絕佳的氣動性能。常規飛機的水平尾翼位置被三角翼后緣的四塊活動副翼所占據。翼尖部分沒有設置用于輕型空空導彈的掛架,這一點與“幼獅”和“鷹獅”不同。

殲-10布局最為稱道之處是它的翼身融合。通過精心設計主翼與機身中部結合處的曲面,既增加了機內容積(用于載油、裝備,以及為爾后發展預留空間),也有效利用了它帶來的空氣動力增升效果。主翼后部機身兩側沒有安排其他結構,這再次體現了翼身融合的設計理念,只是在尾噴管前端機腹下加裝了兩片外斜腹鰭。這兩片腹鰭用于戰機大迎角飛行時,配合高大的垂直尾翼保持飛機的穩定性。與“幼獅”相同的是,殲-10也設計了四片減速板,其中兩片位于機身上部主翼后方,其余兩片僅位于機尾下部腹鰭之間。

除了機翼,殲-10與“幼獅”的另外一處重大不同在于進氣道。“幼獅”的進氣道與F-16類似,為固定幾何形狀。而殲-10采用的是帶中心激波錐的二維可調式進氣道,這種帶調節板的進氣道布局與F-4“鬼怪”Ⅱ有些類似。只是殲-10將“鬼怪”的進氣道平移至機腹下,由調節板(位置在邊界層分離板的后方)構成進氣道的前部,這為發動機提供了不同飛行狀態所需的氣流,更加適合高性能空空作戰。此外,可調節進氣道所增加的高效整流壓縮能力(在1.5馬赫時為5%,在1.8馬赫增加至15%,在2馬赫時為25~30%)極大地提高了飛機超音速飛行時的發動機推力,從而使飛機獲得更好的爬升和高速性能。這種進氣道布局的不足主要包括隱身效果欠佳(這也是所有機腹進氣道布局飛機的通病)、重量偏大且結構復雜(F-16為此增重80~100公斤)和生產費用增加,同時調節板的動力和調節系統還加大了飛機的維護負擔。

適合超音速飛行的氣動布局、強勁的發動機和可調節式進氣道使殲-10最大速度能夠達到2.2馬赫,大于“幼獅”宣稱的1.8馬赫。殲-10的高超性能集中于空空作戰,因此無論是執行空防還是截擊任務都將是一把利器。

考慮到中國明顯地將美國戰斗機視為其主要空中威脅,加之美國的戰斗機設計一直強調奪取空中優勢的能力,因此不難理解中國要將空空作戰能力(包括進攻和防御)視為其戰斗機發展的主要需求。同理,殲-10在結構設計上強調機動過載要達到9G(所有最新型戰斗機都追求的目標),這無疑體現出中國空軍要求這款新型多功能戰斗機要在制空作戰中技壓群芳,至少要達到F-16最新型號的性能。

殲-10為放寬靜穩度設計,并采用四余度線傳飛行控制系統。這是中國戰斗機首次采用這種當前最先進的飛行控制系統。中國空軍使用一架經過特殊改制的殲-8Ⅱ技術驗證機測試經過重新設計的線傳飛控系統,這顯示出殲-10的線傳飛控系統應是中國自主研發的產物。

推進系統

至少殲-10的首批生產型將采用久經考驗的俄制AL-31FN渦扇發動機。蘇-27家族也采用了AL-31系列發動機,不過FN型增加了一個經完全重新設計的檢修艙。這一檢修艙的設置是標準的俄式風格,在最初的AL-31型號中位于發動機上方,還包括部分壓氣機上部機殼的外側位置,但FN型的檢修艙則調整到與西方戰斗機發動機檢修艙同樣的位置,位于發動機和壓氣機下部機殼外側的位置。

除了殲-10原型機和預生產型使用的發動機外,據稱俄羅斯于2001年一次性向中國提供了54臺AL-31FN(另有渠道報道說是100臺)。這些發動機用于首批生產型殲-10。但俄羅斯拒絕向中國提供該型發動機的生產許可證。基于這個原因,中國正在研制可以替代AL-31FN的國產發動機。不過,即使所有的殲-10都將使用AL-31FN,中國也將尋求一種更加先進的改型,其最重要的技術要求當是配備軸向360度矢量噴管,以提升飛機的機動性能和發動機與機身有效配合帶來的推進效能。這種發動機曾經在1998年的珠海航展上首次露面,俄羅斯明顯是領會到了中國對發動機的潛在興趣。實際上,被西方奇怪地忽視了的發動機矢量控制技術卻在亞洲得到了廣泛歡迎,它首先被印度空軍裝備的戰斗機采用,接著是馬來西亞,而現在可能是中國。

把目光投向未來,中國可能最終采用“土星”公司的AL-41型發動機。目前,該型發動機正在為俄羅斯下一代的戰斗機進行研制。AL-41的體積可能與AL-31相同,但推力要增大30~40%。因此,AL-41可能成為未來殲-10型號的潛在選擇,并使其具備與同在概念驗證階段的F-16Block60相同的作戰能力。

目前,強勁且省油的AL-31FN為殲-10在空戰中發揮高超性能提供了有力支持,使其無論是在高速、大爬升率飛行,還是在大過載機動時都勿須擔心發動機停車。該型發動機由于油效比極高,因此使戰機在執行遠程滲透任務時同樣表現不凡。加之殲-10具有容積達5000升的內置油箱,這雖然比加兩個保形油箱的F-16要少700升,但戰機仍能夠在攜帶較大載荷的情況上達到一個理想的作戰半徑。殲-10還能攜帶三個副油箱,雖然目前尚不具備空中受油能力,但據悉中國已有開發殲-10空中受油能力的遠期計劃。

由于俄羅斯拒絕提供AL-31FN的生產許可證,而且考慮到中國一直在努力實現裝備采購的國產化率,因此殲-10極有可能將在未來采用一種國產發動機,如黎明發動機公司生產的WS-10A。但目前知道的信息僅包括WS-10A的推力水平(與AL-31相近)和布局(雙軸小涵道比并帶加力燃燒室的渦扇發動機),并且黎明公司已計劃在該發動機上加裝矢量噴管。

座艙和航電設備

殲-10的單座座艙為飛行員提供了良好的全向視野,這比以往繼承前蘇聯設計風格的中國戰機進步了不少。飛機的航電設備采用了符合西方機工程原理的設計組合:大屏幕抬頭顯示儀、三臺液晶多功能平顯,油門和推桿控制系統、數據存儲系統、先進的自動航行和氣象數據計算機和頭盔瞄準具。雖然這些產品的提供商目前還不能確定,但頭盔瞄準具已經基本能夠確定將采用國產型號,由洛陽航空設計所設計生產。

殲-10采用一種多模“邊掃描邊跟蹤”雷達。為獲得訂單,以色列埃爾塔公司推出了其EL/M-2035型雷達,而俄羅斯公司則為中國空軍提供了一系列選擇,其中包括他們正在使用的部分雷達(如同相買粉絲公司的“珍珠”,這種雷達是裝備殲-8ⅡC的甲蟲-M型雷達的改進型)。中國國產JL-10A型雷達也是一種選擇,但目前不知道它的研制進度是否能跟上殲-10的服役時間。由于殲-10的生產已陸續展開,因此它的雷達應當已經選擇完畢,但目前仍沒有與雷達具體型號相關的報道。

中國的殲-11(蘇-27和蘇-30)裝備了一種高性能的紅外搜索跟蹤和激光測距一體化系統,這為戰機提供了完全被動搜索和跟蹤能力。殲-10自然也有可能裝備一種同樣或者類似的系統。但在殲-10的原型機和預生產型機上看不到用于容納紅外搜索跟蹤系統的球狀結構,似乎也沒有其他的機身窗口顯示有內置的該類系統。

武器裝備

殲-10裝備了一門半埋入式雙管23毫米機炮(俄制Gsh-23型機炮的中國版),位置在進氣口下方前起落架左側。殲-10的機身下設計了11個掛架:六個在機翼下、一個在機腹下中軸線上、其余四個為機腹下方兩側半共開工的串聯掛架(與幻影-2000、“陣風”和F-15E的機腹掛架配置類似)。中國官方尚未公布殲-10的外掛載荷能力,但估計為5500公斤。

根據照片可以看出,殲-10的原型和預生產型機大多掛載兩枚PL-8(以制“怪蛇”Ⅲ)近程紅外制導導彈。殲-10的武器系統還將包括已經在殲-11上使用的俄制空空導彈(R-73近程和R-77中程主動制導導彈),以及中國的PL-12中程雷達制導空空導彈。在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時,殲-10也可以攜帶國產和俄制的空地導彈和激光制導炸彈(包括鷹擊-8K反艦導彈和新型鷹擊-9反輻射導彈),以及非制導炸彈和航空火箭彈。

據報道,用于殲-10的導航和目標指示吊艙正在研發之中,這些設備可能與機炮對稱安置在進氣道的右側。

技術和作戰考慮

當獲得有關殲-10的首批情報時,雖然西方國家知道它先進的氣動布局和技術直接來自以色列“幼獅”戰斗機,但還是認為它是一種輕型戰斗機。實際上直到最近,大部分西方媒體在提供殲-10的評估數據時仍是基于“幼獅”戰斗機的重量、尺寸和技術性能。

但在獲得了準確的數據后,顯露在人們面前的卻是另外一番景象。殲-10實際上是一種中型戰斗機,在作戰性能上類似于F-16C Block 50和幻影2000-5,或者更準確點說,就像單發的歐洲戰斗機或“陣風”。因此,說殲-10與最新的F-16型號具有相當的作戰能力一點也不為過,只是它的機身更大,并有更好的發展前景。殲-10最初的設計選擇中,與當前西方戰斗機設計思路不謀而合的地方得到了加強,特別是采用可調節式進氣道。

殲-10與其他亞洲國家的國產戰斗機一樣,當前最現實的問題是其航電設備和制導武器的發展進程和可靠性。另外一個需要關注的是數字線傳飛控系統,它不僅存在著可靠性問題,而且在與滿載現代航電系統的戰斗機結合以后,它是否能夠全面發揮潛能也將令人拭目以待。

殲-10戰斗機的解密讓廣大的軍事愛好者興奮不已,網絡論壇上關于殲-10戰斗機的討論熱火朝天地進行著。但這次殲-10解密并沒有同時公布其性能數據,不過我們還是可以從先前的媒體報道中發現一些端倪。

殲-10實力可能超越蘇-27

殲-10是一種單發單垂尾10噸級輕型空中優勢多用途戰機,采用國際上新一代戰機流行的機腹進氣、雙三角中單翼加三角前翼的近耦合鴨式氣動布局,其優點是既能發揮三角翼飛機高空高速的優勢,又通過前翼增加升力,保證中低空亞音速格斗的機動性并大幅縮短起降距離。據海外媒體透露,由于外形設計的特點,殲-10更突出低中速機動性能,即強調近距格斗、突出爭奪制空權任務。

據透露,殲-10的前翼及主翼外部的后掠角大約在40-45度之間,這反映出殲-10更突出低中速機動性能,即強調近距格斗、突出爭奪制空權任務。在機體設計上,殲-10采用與美國F-16戰斗機近似的翼身融合設計,利于隱身和提高內部油箱的容量,進氣道位于機腹部,其中有一進氣錐,這種布局可以大大改善飛機的飛行性能。

據海外媒體猜測,殲-10的戰斗力應該跟F-16 Block 50/52相似。不過據《解放軍報》的報道,網友推測,殲-10的實力有可能超越蘇-27。《解放軍報》文章稱:“指揮部通報:‘敵’4架第三代戰機以密集編隊突破我防空陣地。一聲令下,兩架殲—10戰斗機風馳電掣直飛截擊空域。很快,前方傳來捷報:兩架殲—10戰斗機與‘敵’機在長空較量4個回合,均先‘敵’發現、先‘敵’鎖定、先‘敵’開火,空戰對抗取得全勝戰績。”從上述的報道中很多的軍迷們都推測是兩架J-10戰勝了4架蘇-27,理由是我軍現役的三代機戰斗機只有蘇-27。

殲-10采用的哪種受油管?

更有網友將新華網披露的照片跟央視的截圖進行對比,并且猜測在雷達整流罩和駕駛艙前風擋之間,有一個長方形的開口,這個開口是不是一種可拆卸式加油管的接口部位呢?網友還提出了佐證,英國1950年代研制的"掠奪者"攻擊機,加油管就在差不多的位置上。

加拿大漢和評論認為,殲-10戰斗機作戰半徑1100千米,接受空中加油后,航程可增倍。相當于可以從位于山東半島的機場到福建飛個來回。

雙座殲-10可承擔對地攻擊任務

據中央電視臺報道稱:"殲—10飛機分單座和雙座兩種,首批裝備該飛機的空軍航空兵部隊,已成建制形成作戰能力。"一般來說,國際上在研制第三代戰斗機時會同時研究單座戰斗機和雙座同型飛機。三代戰斗機的飛行性能比較好,一般的教練機無法讓飛行員掌握其飛行特點,因此一般會讓新飛行員在雙座機上作改裝訓練。與此同時,雙座型戰斗機一般還擁有單座機的大部分作戰能力,并且因為雙人的優勢而更加適合執行對地攻擊任務,因此有很多雙座戰斗機在戰時也擔負了攻擊任務。由此看來,殲-10戰機除了是一種空優戰斗機外,還要執行類似蘇-30MKK的對地攻擊任務。

殲-10對F-16A/B構成空前威懾力

殲-10戰斗機的部署,可以與Su-27/30戰斗機形成高低搭配,改變了原來三代機與二代機進行搭配的局面,使人民解放軍控制天空的能力得到極大地提升。

據《國際展望》雜志引述,漢和防務評論總編輯平可夫認為,隨著中國大陸殲-10的量產,對臺灣空軍的F-16A/B戰斗機機隊構成空前的威懾力。

漢和認為,殲-10A在研制過程中的各項技術標準都是立足于趕超臺灣空軍F-16A/B戰斗機的。經過綜合評估,殲-10A戰斗機在機動性、發動機推力方面已經領先F-16A/B戰斗機。在武器裝備方面,這兩種飛機基本上裝備了同一代空對空作戰武器,殲-10A已經開始換裝PL12主動雷達誘導空對空導彈。因此,在空戰中,殲-10A與F16A/B戰斗機在武器技術水平大致相當的情況下,機動性能的發揮將會起決定性作用。

漢和指出,殲-10A戰斗機在機動性方面優于F-16A/B主要體現在以下若干領域。首先發動機推力不同。裝備臺灣空軍的F16A/B戰斗機使用F100-PW-220或者F110-GE-100發動機,最大后燃加力推力為10886公斤級別,更大推力的AL31FN發動機產生12500公斤的加力推力,這樣裝備AL31FN發動機的殲-10A已經接近F16C/D Blo ck 50/52戰斗機的動力標準。假設殲-10A戰斗機的正常起飛重量是10-11噸,那么配備AL31FN發動機的殲-10A戰斗機的推重比將會達到1. 14,F-16A/B在無外掛情況下的推重比率可能只有1或者1.1。

此外,由于殲-10A戰斗機采用比F-16A/B更大面積的主翼和兩個全動式前翼,殲-10A戰斗機在作低空大仰角飛行時候可以獲得比F-16A/B戰斗機更大的升力系數,低速性能會好過F-16。

讓廣大軍事迷望眼欲穿的我空軍新一代戰機——殲-10有消息了!

迎著新年的曙光,祖國藍天翱翔著一群群威武的新式戰機。首批裝備我國自主研制生產的新一代殲-10戰斗機的我空軍航空兵部隊經過科學改裝訓練,如今已成建制形成實戰能力。記者近日從權威部門獲悉,殲-10戰斗機目前已批量裝備部隊,這對于有效提高我空軍防衛作戰能力、加快我軍武器裝備現代化建設、鞏固國防具有重大意義。

2架殲-10與4架“敵”3代戰機較量4個回合,空戰結果4∶0

日前,記者在西北某機場目睹了新一代殲-10戰機叱咤長空的風采。藍天白云下,兩架鐵灰色的殲-10戰機短距滑跑,同時躍起。天空上,它們時而騰躍、俯沖,像鷹隼般迅猛;時而盤旋、翻滾,似飛燕般靈巧。這時,指揮部通報:“敵”4架第3代戰機以密集編隊突破我防空陣地。

一聲令下,兩架殲-10戰機風馳電掣直飛截擊空域。很快,前方傳來捷報:兩架殲-10戰機與“敵”機在長空較量4個回合,均先“敵”發現、先“敵”鎖定、先“敵”開火,空戰對抗取得4∶0的全勝戰績。

采用大量新設計、新技術、新工藝,創造共和國航空史上數十個“第一”

殲-10戰斗機是我國自主研制生產的新一代多用途戰斗機,分單座、雙座兩種。為了它的誕生,我國軍工戰線的科研人員艱苦奮斗,采用了大量新設計、新技術、新工藝,創造了共和國航空史上數十個“第一”。我人民空軍試飛員承擔了數十項極限試飛任務,對數百個課題、數千個參數,進行上千架次的試飛檢驗,圓滿完成了定型試飛任務,確保殲-10戰斗機按時裝備部隊。

首批裝備該機的航空兵部隊已成建制形成實戰能力

從超低空精確對地攻擊到萬米高空超視距空戰,從單機、雙機戰術到大機群編隊出動,一場實戰背景的對抗在藍天上演……

據空軍某部領導介紹,我國自行研制的殲-10戰斗機批量裝備部隊以來,首批裝備該機的我空軍航空兵部隊先后組織了戰斗特技、對地攻擊、單機進攻、雙機空戰、編隊出擊、導彈攻擊和防御戰術機動等課題訓練,多次參加和組織復雜氣象條件下的緊急機動、遠程奔襲、空中對抗、海空聯合作戰以及復雜電磁環境下的全員、全裝、全要素、全過程對抗演練,創新出10余套克敵制勝的新戰法,比原計劃縮短一半時間形成實戰能力。

空軍有關部門介紹說,通過不同層次、不同規模的實戰性演習演練活動,參演部隊適應復雜戰場環境能力、戰術素養和對抗水平都有新的提高,解決了一些技術和戰術上的難點,武器裝備全功能訓練得到了深化,新裝備的功能得到充分開發和使用,在電子對抗領域的訓練又有新的進展。空軍部隊作戰能力獲得了整體提升。與此同時,通過組織師旅以上軍政主官新裝備集訓以及各種全員性專業技術考核和練兵比武,廣大官兵的理論知識和技戰術水平得到了全面提高,一大批業務骨干和尖子人才脫穎而出。

讓廣大軍事迷望眼欲穿的我空軍新一代戰機——殲-10有消息了!

迎著新年的曙光,祖國藍天翱翔著一群群威武的新式戰機。首批裝備我國自主研制生產的新一代殲-10戰斗機的我空軍航空兵部隊經過科學改裝訓練,如今已成建制形成實戰能力。記者近日從權威部門獲悉,殲-10戰斗機目前已批量裝備部隊,這對于有效提高我空軍防衛作戰能力、加快我軍武器裝備現代化建設、鞏固國防具有重大意義。

2架殲-10與4架“敵”3代戰機較量4個回合,空戰結果4∶0

日前,記者在西北某機場目睹了新一代殲-10戰機叱咤長空的風采。藍天白云下,兩架鐵灰色的殲-10戰機短距滑跑,同時躍起。天空上,它們時而騰躍、俯沖,像鷹隼般迅猛;時而盤旋、翻滾,似飛燕般靈巧。這時,指揮部通報:“敵”4架第3代戰機以密集編隊突破我防空陣地。

一聲令下,兩架殲-10戰機風馳電掣直飛截擊空域。很快,前方傳來捷報:兩架殲-10戰機與“敵”機在長空較量4個回合,均先“敵”發現、先“敵”鎖定、先“敵”開火,空戰對抗取得4∶0的全勝戰績。

采用大量新設計、新技術、新工藝,創造共和國航空史上數十個“第一”

殲-10戰斗機是我國自主研制生產的新一代多用途戰斗機,分單座、雙座兩種。為了它的誕生,我國軍工戰線的科研人員艱苦奮斗,采用了大量新設計、新技術、新工藝,創造了共和國航空史上數十個“第一”。我人民空軍試飛員承擔了數十項極限試飛任務,對數百個課題、數千個參數,進行上千架次的試飛檢驗,圓滿完成了定型試飛任務,確保殲-10戰斗機按時裝備部隊。

首批裝備該機的航空兵部隊已成建制形成實戰能力

從超低空精確對地攻擊到萬米高空超視距空戰,從單機、雙機戰術到大機群編隊出動,一場實戰背景的對抗在藍天上演……

據空軍某部領導介紹,我國自行研制的殲-10戰斗機批量裝備部隊以來,首批裝備該機的我空軍航空兵部隊先后組織了戰斗特技、對地攻擊、單機進攻、雙機空戰、編隊出擊、導彈攻擊和防御戰術機動等課題訓練,多次參加和組織復雜氣象條件下的緊急機動、遠程奔襲、空中對抗、海空聯合作戰以及復雜電磁環境下的全員、全裝、全要素、全過程對抗演練,創新出10余套克敵制勝的新戰法,比原計劃縮短一半時間形成實戰能力。

空軍有關部門介紹說,通過不同層次、不同規模的實戰性演習演練活動,參演部隊適應復雜戰場環境能力、戰術素養和對抗水平都有新的提高,解決了一些技術和戰術上的難點,武器裝備全功能訓練得到了深化,新裝備的功能得到充分開發和使用,在電子對抗領域的訓練又有新的進展。空軍部隊作戰能力獲得了整體提升。與此同時,通過組織師旅以上軍政主官新裝備集訓以及各種全員性專業技術考核和練兵比武,廣大官兵的理論知識和技戰術水平得到了全面提高,一大批業務骨干和尖子人才脫穎而出。

此前,記者在西北某機場目睹了新一代殲—10戰斗機叱咤長空的風采。藍天白云下,兩架鐵灰色的殲—10戰斗機短距滑跑,同時躍起。天空上,它們時而騰躍、俯沖,像鷹隼般迅猛;時而盤旋、翻滾,似飛燕般靈巧。這時,指揮部通報:“敵”4架第三代戰機以密集編隊突破我防空陣地。一聲令下,兩架殲—10戰斗機風馳電掣直飛截擊空域。很快,前方傳來捷報:兩架殲—10戰斗機與“敵”機在長空較量4個回合,均先“敵”發現、先“敵”鎖定、先“敵”開火,空戰對抗取得全勝戰績。

殲—10戰斗機,是我國自主研制生產的新一代多用途戰斗機,分單座、雙座兩種。為了它的誕生,我國軍工戰線的科研人員艱苦奮斗,采用了大量新設計、新技術、新工藝,創造了共和國航空史上數十個“第一”。我人民空軍試飛員承擔了數十項極限試飛任務,對數百個課題、數千個參數,進行上千架次的試飛檢驗,圓滿完成了定型試飛任務,確保殲—10戰斗機按時裝備部隊。

首批成建制裝備殲—10戰斗機的我空軍航空兵部隊,先后組織了戰斗特技、對地攻擊、單機進攻、雙機空戰、編隊出擊、導彈攻擊和防御戰術機動等多個課題訓練,多次參加和組織復雜氣象條件下的緊急機動、遠程奔襲、空中對抗、海空聯合作戰以及復雜電磁環境下的全員、全裝、全要素、全過程對抗演練,創新出多套克敵制勝的新戰法,比原計劃縮短一半時間形成實戰能力。

迎著即將到來的新年曙光,共和國藍天翱翔著一群群威武的新式戰機。首批裝備我國自主研制生產的新一代殲—10戰斗機的我空軍航空兵部隊,經過科學改裝訓練,如今已成建制形成實戰能力。記者今天從權威部門獲悉,殲—10戰斗機目前已批量裝備部隊,這對于有效提高我空軍防衛作戰能力,加快我軍武器裝備現代化建設步伐具有重大意義。

迎著即將到來的新年曙光,共和國藍天翱翔著一

中國的殲10到底怎么樣啊

中國殲-10戰機的公開亮相激起西方的極大好奇。圖為2006年12月19日,兩架殲-10戰機編隊起飛執行訓練任務。

被西方稱為“中國空軍最富神秘色彩”的殲-10戰斗機正式解密,成為年末世界軍事界的一大話題。12月29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在播出《2006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后,報道了殲-10戰斗機“已經批量裝備部隊并形成戰斗力”的情況。在這次解密前,世界上關于殲-10有過不止一次報道高潮,但卻沒有一張確實的照片,所有的猜測也都缺少可信的數據。

制空權是未來戰爭的頭等大事,而中國的航空技術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明顯,殲-10則被認為是“重要的追趕”。據稱能與美制第三代主戰飛機F-16對抗的中國造殲-10,對中國空軍究竟意味著什么,這個對西太平洋具有戰略影響的問題正逐漸變得清晰起來。

可媲美西方先進戰機

12月29日晚,中央電視臺在“新聞聯播”中用長達3分鐘的時間,以“殲-10戰機批量裝備部隊”為題詳細介紹了殲-10戰機。此前,中國官方在對外介紹解放軍新型武器裝備時往往出于保密要求,很少透露具體型號,只使用“國產新型”的稱呼,一些在當年國慶大閱兵時亮相的新型裝備,至今都未公開過確切型號。

中央臺在報道中還配發了大量的圖像資料。從新聞畫面上,可以看到包括殲-10的緊急短距起飛、空中機動、超低空突防對地攻擊、空中加油、導彈打靶等畫面,以及殲-10各個方向的精細圖像,信息非常豐富。而當年中國媒體報道殲-8戰機時,只有一張在機頭前下方拍攝的照片。

英國離中國遠,但其軍事雜志歷來是西方報道中國軍事動向的源頭。英國《空軍月刊》此前就已猜測殲-10戰機已經裝備中國軍隊,稱這表明中國空軍決策者認為在未來戰爭中,空軍要“首當其沖,全程使用”,整個空軍要準備當主角,進行“相對獨立的戰爭”。而在傳統上,中國軍隊的主角是陸軍,空軍只是配角。從“配角”到“主角”的轉變,是中國空軍未來發展戰略的新取向,而兼備空中格斗、截擊和對地攻擊能力的殲-10戰機將是中國空軍在物質方面的第一準備。

美國《防務周刊》報道稱,殲-10的最大速度可達2馬赫(音速的兩倍),作戰半徑1100公里,該報道特別注意到殲-10的發動機是在俄羅斯第三代蘇-27戰機裝備的發動機基礎上改進的,有足夠的推力來滿足執行各種機動動作的需要,甚至可以在空中格斗狀態下輕松垂直爬升。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則稱殲-10作戰性能與美國F-16C/D相當,具有很強的超視距空戰、近距格斗和對地攻擊能力。

海外媒體還關注到中國《解放軍報》30日的消息。據報道,日前,在中國西北某機場上空,兩架殲-10戰機與“敵”4架第三代戰機展開了空中對抗演習。在空中較量了4個回合后,殲-10均先“敵”發現、先“敵”鎖定、先“敵”開火,空戰對抗取得全勝戰績。據軍事專家分析,雖然《解放軍報》沒有指明4架“敵”第三代戰機是什么型號,但除殲-10外,中國目前裝備的第三代戰機只有蘇-27系列戰機。據此,新加坡的《聯合早報》認為,中國自主研發的殲-10戰機的戰力,“全面超過了西方仍在服役的第三代戰機”。

海外想方設法打探消息

事實上,殲-10戰機從上個世紀80年代就開始研制,但之前一直處于絕密狀態,從未正式公開,國外媒體對它更是猜測不斷。早在1994年10月,美國軍方就聲稱間諜衛星拍到了一張模糊的殲-10照片。1996年,美國海軍情報辦公室公布了一張殲-10的想象圖。從此,殲-10的身影開始逐步展露在人們的面前。自然,由于缺少可靠的情報,西方自以為是公布的種種數據充斥著錯誤和自相矛盾,反而讓殲-10更加神秘。

西方一直在關注著殲-10,除了大量搜集有關的各種情報外,還一直渴望見到中國自行設計的第三代戰機的“廬山真面目”。在2002年的珠海航展前,不知從哪里傳出殲-10要在航展上亮相的消息,結果很多國外軍事情報人員紛紛來到航展現場。當時,《環球時報》記者就遇到了一些來自美英國防部的參觀者,據他們說,費了不少心思來到這里,就是想看殲-10。一位來自專業防務雜志的外國記者特地向記者展示了他搜羅的殲-10各種資料。雖然他說跟蹤殲-10已經20年了,并稱殲-10已是“透明的秘密”,但很顯然,這些帶有特殊使命的外國人,極其渴望親眼看到殲-10,希望以中國官方公布的信息來核實他們掌握的情報。在此后的每次珠海航展上,記者總會碰到一些有意無意問起殲-10的境外人員。

美國《防務新聞》評論稱,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軍事技術交流環境的改善,融合眾多先進科技并且還在不斷改進的殲-10戰機久不露面,甚至形成了一種奇特的“心理威懾力量”。

各方反應不盡相同

隨著中國殲-10戰機摘去神秘面紗,日本媒體擔心的聲音也越來越多。許多軍事媒體和網站對中國具備研制如此先進戰機的能力表示驚訝,認為這對日本和其他周邊國家的軍事平衡構成了威脅,要求日本大力開發或引進新型戰斗機進行抗衡。在日本不久前出版的《自衛隊對中國軍》一書中,殲-10被列為中國空軍的未來主力機種,該書稱其和中國裝備的蘇-27戰斗機構成的組合威力強大,與日本自衛隊現裝備的F-15/F-16戰斗機組合相比,在若干方面具有優勢。日本自衛隊在更換駐守沖繩那霸空軍基地的戰機時,提出現有的戰機“無法應對數量日益增多的中國空軍第三代殲-10和蘇-30戰機的挑戰”,因此需要更加先進的F-15J戰斗機。

殲-10戰機也成了臺灣各媒體的焦點。據報道,島內一些自認為戰機性能“領先大陸”的軍方人士,心中忐忑不安。臺灣“國安會”報告稱,“中國殲-10戰機可對抗西方現役先進戰機”,因此,“臺灣的空中優勢可能無法維持太久,將對臺灣安全造成重大影響”。

印度媒體的報道則有點“酸”,盡管《印度人報》的評論稱,殲-10的服役不會挑戰目前印度空軍在南亞上空的霸主地位,但同時不得不承認,印度空軍的先進戰斗機都是一水的進口貨,國產的LCA戰斗機距離服役還遙遙無期。

俄羅斯學者亞歷山大·阿尼西莫夫認為,殲-10正式列裝是中國軍事改革的一件大事。俄媒體也認為,中國的實際軍事實力對于外國而言是個謎。中國動用自身武裝力量參加的少數沖突給世人留下的印象是,中國在可能的大戰中將主要依賴陸軍的數量優勢,相當長時間內中國確實沒有其他選擇,但殲-10的出現,標志著中國已經開始了國防工業的現代化計劃,旨在消除中國軍隊對外國先進裝備的依賴,如果這一計劃得到有效實施,將極大改變世界軍事格局,到時候中國將成為能獨立生產各種軍品的“第三大國”。

不過,也有媒體認為,殲-10仍然有許多不足之處。《聯合早報》評論稱,殲10的發動機仍需從俄羅斯進口,這也成為中國空軍暫時無法克服的“軟肋”。臺灣媒體也認為,殲-10戰機在許多主要部件上依賴“國外的裝備”,將對中國空軍戰力形成“較大的制約”。

新戰機有助掌握制空權

毫無疑問,以包括殲-10在內的第三代戰機作為中國主戰飛機的主力,從整體上大大提升了中國的空中軍事實力,對中國在正當國防需要的范圍內掌握制空權意義重大。中國軍方一位軍事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在現代軍事理論中,制空權的重要程度是不言而喻的,戰場上,誰能奪得空中優勢,對戰爭的勝負能產生關鍵性的影響,而且,離開了制空權,現代國防中格外強調的制海權也絕對無法實現。一般而言,制空權取決于對空偵察和空中預警、空中戰斗、對空防御三方面的能力,而殲-10等第三代戰斗機提高的主要是空中戰斗能力。

《漢和防務評論》認為,殲10的出現將更好地貫徹中國空軍“攻防兼備”的作戰思想。殲-10與蘇-30MKK、蘇-27一旦同時裝備中國空軍后,表明中國空軍已從以大量的普通戰機來戰勝敵方先進戰機、奪取制空權的“以量勝優”的時代,進入了“以優勝優”時代。

中國國防工業領域內的一位資深人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國的軍事裝備研發一般都有一個“裝備一代、在研一代、預研一代”的規劃,既然中國自己開發的第三代戰機殲-10已經部分解密,那么可以想見,中國自己的新一代先進戰機肯定已經處于如火如荼的研發中了。

西方軍事分析人士認為,殲-10是“中國邁向航空強國的決定性一步,也是中國航空工業發展過程中的里程碑”。雖然殲-10戰機性能不如美國第四代戰斗機,但其優良的基礎設計和大體國產化的配套設備使其能夠與西方戰機抗衡,更重要的是,通過研制過程培養出的專業科研隊伍更是其他許多國家望塵莫及。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