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沒有marketplace(架構之美的作者簡介) - 副本

时间:2024-05-18 23:13:00 编辑: 来源:

facebook marketplace怎么給五星?

架構之美的作者簡介

Till Adam在年輕時學習了哲學、比較文學、美國研究和音樂學,職業是音樂人。由于沒有發財和出名,他轉而攻讀科學碩士,學習了數學、計算機科學和商業。多年對自由軟件的貢獻(特別是對KDE的貢獻)教會了他編程,也為他帶來了在Klarälvdalens Datakonsult AB工作的機會,他在該公司負責協調KDE的開發和其他與自由軟件相關的活動。他和他的妻子、女兒住在德國柏林。

Jim Blandy在1990年至1993年間為自由軟件基金會維護GNU Emacs,和Richard Stallman一起發布了Emacs的第19個版本。他是Subversion版本控制系統的最初設計者之一。他也是CVS版本控制系統、GNU調試器(GDB)、Guile擴展語言庫和一個編輯基因序列的Emacs程序的貢獻者。他為Mozilla公司工作,工作內容是SpiderMonkey,即Mozilla的Javascript編程語言的實現。Jim和他的妻子、兩個女兒住在俄勒崗的波特蘭。

Mirko Boehm從1997開始就是KDE的開發者,在1996年至2006年間是KDE e.V.委員會的成員。他畢業于德國漢堡Helmut Schmidt大學的商業專業。在他的私人生活中,他閱讀紙版書籍、與家人在一起,試圖遠離計算機。他在德國柏林為Klarälvdalens Datakonsult AB工作,負責跨平臺軟件和嵌入式軟件開發。

Christopher Dennis自2005年JCP項目開始時,就是項目的主開發者。Chris在牛津大學讀博士時開始采用Java。此前,他使用過各種編程語言,從16進制小鍵盤上編寫的Z80機器碼到PHP和JavaScript。他對特殊情況、編碼技巧和偶爾有點丑陋的臨時編碼很有興趣,喜歡用各種語言編寫緊湊的、優雅的代碼。

Dave Fetterman是Facebook的工程經理,他在那里創建了Facebook平臺項目。在2006年加入Facebook之前,他是一名軟件工程師,參加Microsoft開發者部門的項目,包括.NET的通用語言運行環境(CLR)。他喜歡為其他開發者創建軟件,也喜歡對愿意聽的人發表長篇大論。他擁有應用數學的學士學位,并在2003年獲得了哈佛大學的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

Keir Fraser是XenSource的創始人之一,XenSource是Citrix Systems公司的一部分。他也是Xen系統管理程序的首席架構師。Keir在2002實現了Xen的第一個版本,作為他在劍橋計算機實驗室攻讀博士學位時的一項娛樂。在該項目成為大規模的社群合作的過程中,他繼續作為主要的開發者。他因在無鎖并發控制方面的工作,于2004年獲得了博士學位,并在同年成為一名教師。

Peter Goodliffe是一名程序員、專欄作家、演說家和作家,從來不在同一軟件領域做過多的停留。Pete的熱門書籍“Code Craft (No Starch Press)”是對整個編程追求的實際而有趣的調查——大約600頁,真是了不起!他對制革很有熱情,而且不穿鞋。

Georgios Gousios是一名職業研究者,接受的教育和軟件工程有關,熱衷于軟件開發。他正在希臘的雅典經濟學與商業大學完成他的博士論文。他的研究興趣包括軟件工程、軟件品質、虛擬機和操作系統,他擁有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科學碩士學位。Gousios為多個開源軟件項目貢獻過代碼,并參與了各種學術項目和商業項目的研究與開發。他是SQO-OSS項目的項目經理、設計權威和主要開發成員,為評估軟件品質探索一些創新的方法。在他的學術生涯中,Gousios在會議和雜志上發表了10篇技術論文。Gousios是ACM、IEEE、Usenix Association和Technical Chamber of Greece的成員。

Dave Grove是IBM的T.J. Watson研究中心動態優化組的一名研究員。他的主要研究興趣包括分析和優化面向對象語言、虛擬機設計和實現、JIT編譯、在線反饋導向的優化和垃圾收集。他在1998年參加了Jalapeño項目,是這個優化編譯器和適應式優化系統首個實現的主要貢獻者。自Jalapeño在2001年作為Jikes RVM開放源碼以來,他一直是Jikes RVM核心團隊和指導委員會的活躍成員。

John Klein是軟件工程研究所(SEI)的高級技術人員,他的研究方向是“眾系統之系統”的架構方法,并幫助個人、團隊和組織機構改進他們的軟件架構能力。在加入SEI之前,John是Avaya公司的首席架構師。在Avaya,他負責開發多模式的代理、通信分析的架構,以及為各種客戶交互產品創建并改進架構。在此之前,John是Quintus的一名軟件架構師,在那里他設計了第一款獲得商業成功的多渠道集成聯系中心產品,并導致了Quintus兼并了另外兩家公司,實現了產品組合的技術集成。在加入Quintus之前,John曾為多家視頻會議和視頻網絡業的公司服務。他的職業生涯開始于Raytheon,在那里他為雷達信號處理、多光譜圖像處理、并行處理架構和算法提供硬件和軟件解決方案。John擁有Stevens技術學院的學士學位和Northeastern大學的碩士學位。他是ACM和IEEE計算機學會的成員。

Greg Lehey的漫長職業生涯在德國和澳大利業度過,他曾為德國空間研究所工作,也曾為Univac、Tandem、Siemens-Nixdorf和IBM等計算機制造商工作,也曾作為一些沒名氣的軟件公司的大客戶,還曾做過獨立的買粉絲顧問。他的活動范圍很廣,包括從內核開發到產品管理,從系統編程到系統管理,從處理衛星數據到為油泵編程,從生產CD-ROM到把自由軟件移植到DSP指令集上。他是FreeBSD核心團隊的成員,也是澳大利業Unix用戶協會的主席。他是FreeBSD和NetBSD項目的開發者,也是“Porting Unix Software and The Complete FreeBSD, Fourth Edition (both O'Reilly)”一書的作者。他還以編寫商業應用軟件而聞名。Greg在2007年退休,將多出來的時間用于尋找生活。他的休閑活動占據了他的大多數時間,但這還不夠,他還聽古典木紋唱片、烹飪、釀啤酒(他開發了一個計算機控制的發酵系統)、做園藝、騎馬和攝影。他也對一些歷史題材感興趣,包括古代的難解的歐洲語言。

Panagiotis Louridas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通過一臺 Sinclair ZX Spectrum開始涉足計算機。從那時起,他就開始用機器語言進行編程,而且非常喜歡。他在雅典大學信息系獲得了計算機科學學士學位,在曼徹斯特大學獲得了計算機碩士和博士學位。這些年來,他一直為私人部門開發軟件,他在希臘研究和教育網絡(GRNET)工作。他也是雅典經濟學和商業大學(AUEB)軟件工程和安全(SENSE)研究組的成員。他發表的文章范圍很廣,從人類學到加密,從儀表展示到軟件工程。他特別喜歡尋找計算機世界和其他領域的聯系。

Stephen J. Mellor在為軟件開發創建有效的工程方法方面,是國際公認的先行者。在1985年,他出版了廣為閱讀的Ward-Mellor三卷本“Structured Development for Real-Time Systems (Prentice Hall)”;在1998年,他的書首次定義了面向對象分析。Stephen還在2002年出版了“Executable UML: A Foundation for Model-Driven Architecture (Addison-Wesley Professional) ”。他最近的一本書“MDA Distilled: Principles of Model-Driven Architecture (Addison-Wesley Professional)”在2004年出版。他在對象管理集團(OMG)中活動積極,是為UML添加可執行動作的協會的主席,他完成了可執行UML的標準。他是敏捷宣言的簽名者之一。他是OMG架構委員會的兩任成員,IEEE軟件顧問委員會的主席,他成為了Mentor Graphics的嵌入式軟件部門的首席科學家。

Bertrand Meyer是ETH Zurich的軟件工程教授,也是Eiffel軟件的首席架構師,他領導并設計了EiffelStudio環境和大量的庫。他是一些暢銷書的作者,其中包括獲得Jolt大獎的“Object-Oriented Software Construction (Prentice Hall)”。他也因為在對象技術和Eiffel方面的工作獲得了ACM軟件系統大獎和Dahl-Nygaard大獎,并獲得了St. Petersburg州立技術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他的研究興趣涉及面向對象技術、編程語言、軟件驗證(包括測試、并發和規范方法)。他也是一名活躍的顧問和講師。

Mitchell是MIT架構和媒體藝術與科學系的Alexander Dreyfoos教授,他領導著MIT媒體實驗室和MIT設計實驗室的Smart Cities團隊。他以前曾擔任MIT架構和計劃學院的院長。他最近的新書是“World's Greatest Architect”和“Imagining MIT”(都由MIT出版社出版)。

Derek Murray是劍橋大學計算機實驗室的博士生。他在2006年加入Xen項目,主要工作是通過重新設計控制棧來改進Xen的安全性。他的研究主要是改進大規模分布式系統的容錯性,但他還是偶爾會涉及系統核心。Derek在2006年從愛丁堡大學獲得了高性能計算專業的碩士學位,2005年獲得了Glasgow大學的計算機學士學位。

Rhy Newman在十多年前于牛津大學完成博士學位時,就開始使用Java,那時Java還只有幾年歷史。在他早期的研究中,他利用純Java環境展示了高性能實時場景處理的實現方法,即使當時還是使用早期JIT化的JVM。從那時起,他同時在學界和業界工作,一次次證明Java平臺實際上有多靈活、多高效、多快。在超過20年的軟件工程生涯中,他獲得了多個業界杰出技術獎項,他回到了牛津,承擔了網格計算領域的突破性研究。JPC是最新研究工作的一部分。

Michael Nygard致力于在全國幫助開發者提高水平和減少痛苦。他和他遇到的每一個人分享他對改進的熱情和活力,有時甚至沒有得到對方的同意。Michael花了20年中的大部分時間學習對專業程序員有意義的事,他關心藝術、品質和技藝。他總是愿意在那些全職的、真心投入工作的開發者(那些“覺醒的”開發者)身上花時間。在另一方面,他不能容忍缺乏興趣或浪費潛力。Michael在近20年來一直是專業的程序員和架構師。在這段時間里,他為美國政府、軍方、銀行、金融業、農業和零售業交付了運營系統。通常,Michael都要面對他自己開發的系統。這種實際運營的經歷改變了他對軟件架構和開發的看法。他參與了一個Tier 1零售網站的初期開發,并且常常作為其他在線業務的“流動解決問題專家”。這些經驗讓他對在相當不友好的環境下構建高性能、高可靠性的軟件有了獨特的看法。Michael編寫了“Release It! Design and Deploy Proction-Ready Software (Pragmatic Programmers)”,該書獲得了2008年的Jolt生產力大獎。

Ian Rogers是曼徹斯特大學高級處理器技術研究組的研究員。他的博士研究工作是關于Dynamite二進制翻譯器的,該技術實現了商用,許多二進制翻譯器產品的一部分,包括Apple的Rosetta。他最近的學術研究工作一直是編程語言設計、運行時環境和虛擬機環境,特別是如何自動創建它們并有效地使用并行技術。他是Jikes研究虛擬機的主要貢獻者,是開發團隊的核心成員。

Brian Sletten是自由的、受過藝術教育的軟件工程師,關注forward-learning技術。他曾擔任過系統架構師、開發者、現場指導者和培訓師。他在世界各地的會議上發表演講,并為一些在線出版物編寫關于面向Web技術的文章。他的經驗涉及國防、金融和商業領域。他曾設計并建造了網絡矩陣式交換控制系統、在線游戲、3D仿真/可視化環境、因特網分布式計算平臺、P2P和基于Web的語義系統。他擁有William and Mary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學士學位,居住在弗吉尼亞的Fairfax。他是Bosatsu買粉絲公司的總裁,該公司為Web架構、面向資源的計算、語義Web、高級用戶界面、可伸縮系統、安全和其他20世紀末21世紀初的技術提供專業的買粉絲服務。

Diomidis Spinellis是希臘雅典經濟學和商業大學管理科學與技術系統的副教授。他的研究興趣包括軟件工程、計算機安全和編程語言。他也編寫了兩本“開放源碼方面”的書,由Addison-Wesley出版:“Code Reading(獲得了2004年的軟件開發生產力大獎)”和“Code Quality(獲得了2007年軟件開發生產力大獎)”。他也寫了幾十篇科學論文。他是IEEE Software編輯委員會的成員,負責定期的“Tools of the Trade”欄目。Diomidis是FreeBSD的提交者,也是UMLGraph和其他天源軟件包、庫和工具的開發者。他擁有軟件工程的碩士學位和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都是在Imperial College London獲得的。Diomidis是ACM的高級成員,也是IEEE和Usenix Association的成員。

Jim Waldo是Sun微系統實驗室的杰出工程師,負責研究下一代大規模分布式系統。他是Project Darkstar的技術負責人,該系統是針對大規模多人在線游戲和虛擬世界而設計的多線程、分布式基礎設施。在此之,他曾是Jini的首席架構師,Jini是基于Java的分布式編程系統。Jim編寫了“The Evolution of C++: Language Design in the Marketplace of Ideas(MIT出版社)”,也是“The Jini Specification (Addison-Wesley)”的合著者之一。他曾是美國國家學術委員會的共同主席,編輯并出版了“Engaging Privac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a Digital Age”一書。Jim也是哈佛大學的輔助教師,在計算機科學系教授分布式計算和策略與技術相關的內容。Jim擁有馬薩諸塞大學(Amherst)的哲學博士學位。

David Weiss擁有Union College的計算機科學學士學位,并擁有馬里蘭大學的計算機科學碩士和博士學位。他是Avaya實驗室的軟件技術研究部的領導,他關注軟件開發效率改進的普遍問題和Avaya軟件開發過程改進的特殊問題。在第二個問題上,他領導了Avaya軟件技術研究中心。以前,他曾是朗迅技術貝爾實驗室軟件生產研究部的主任,該部門負責研究如何改進軟件開發的效率。在加入貝爾實驗室之前,他是軟件生產力協會(SPC)復用和度量部門的主任,該協會由14個大型的美國航空公司組成。在加入SPC之前,Weiss博士在技術評估辦公室度過了一年的時間,在那里他與同事共同完成了Strategic Defense Initiative的技術評估。在1985-1986學年,他是Wang Institute的訪問學者,在許多年里,他一直是華盛頓特區Naval研究實驗室(NRL)計算機科學和系統部門的研究員。他也是一名程序員和數學家。Dave的主要研究興趣是軟件工程領域,特別是軟件開發過程和方法學、軟件設計和軟件測量。他最為人知的是發明了軟件測量的“目標-問題-測量指標”方法,軟件系統模塊化結構的工作,以及軟件生產線工程的工作。他是Synthesis過程和繼承者FAST過程的共同發明人。他與別人共同編著了兩本書:“Software Proct-Line Engineering”和“Software Fundamentals: Collected Papers of David L. Parnas ”(都由Addison-Wesley出版)

Facebook Pay 加入QR Code 掃碼付款,臉書劍指P2P 線下交易

Facebook 于2019 年11 月正式啟動了金流服務Facebook Pay,讓消費者可以在臉書相關服務,例如商店、Marketplace、Instagram 等等應用中進行支付,或者透過Messenger 通訊軟體,直接轉帳一定金額給朋友。

持續發展的Facebook Pay 近來獲得一項新功能,那就是允許使用者透過QR Code,讓朋友進行掃描后直接轉帳,類似于PayPal 旗下的Venmo,或者你我熟悉的街口支付、LINE Pay Money 等等。

在Facebook Pay 的QR Code 設計中,畫面下方還會帶有一串個人化買粉絲「買粉絲s://m.me/pay/UserName」,方便使用者向電腦端等等,沒有鏡頭可以掃描QR Code 的裝置進行分享,透過網頁瀏覽器進行轉帳。

Facebook 發言人表示,Facebook Pay 的QR Code 功能確實正在進行小規模測試,目的是為了使手機端Messenger 的轉帳變得更加容易,但目前僅限于美國當地使用者才能體驗。

雖然說Facebook Pay 具備QR Code 功能,并不是什么很驚人的進步,但卻代表著臉書逐漸將金流系統的觸手,伸向P2P 交易環境的野心。

畢竟,目前Facebook Pay 主要還是用于使用者跟商家間,在臉書相關服務體系下的支付功能,若要讓消費者之間愿意透過Facebook Pay 流通現金,那么打造出更加便捷的轉帳手段,依然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如何自建Facebook店鋪賺美金?

這個其實你根據官方的操作來就好了,對應的設置啊,收款啊,其實內容官方都有,我這邊截取一段您參考下可以:

向主頁添加店鋪

有了Facebook店鋪,您就可以直接通過Facebook向用戶展示和銷售商品。顧客可以直接從您的Facebook店鋪購買商品。

要向Facebook公共主頁添加店鋪:

點擊主頁上的店鋪功能選項。如果您沒有看到此功能選項,可以將主頁模板更改為購物模板。點擊開始使用。在開始吧這一步,填寫貨幣、地址和公司郵箱詳細信息。點擊下一步。在你的經營地點在哪里?這一步,選擇您所在的州并提供州稅務登記號碼。點擊下一步或暫時跳過。在你出售什么?這一步,選擇您的業務類別并點擊下一步。在通過Facebook收款這一步,填寫您的納稅詳細信息和業務代表信息。點擊下一步。在綁定銀行帳戶這一步,填寫您的首選銀行帳戶詳細信息。點擊下一步。在設置你的偏好這一步,設置您的配送選項、退貨政策和客戶服務郵箱。點擊完成。

請注意,添加店鋪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商家條款。在您添加至少一件商品并獲得批準后,客戶會在您的主頁看到店鋪。

如果符合條件,您店鋪中的商品可能會在Marketplace中顯示。您還可以使用Facebook店鋪展示商品以實現Instagram購物功能

社交電商崩塌倒計時,新模式成關注點

買粉絲的高壓管制,資本的收手,加上國家監管政策的收緊,以及公眾對社交平臺上“幫砍一刀”的厭惡情緒驟增,必然將導致社交電商崩盤倒計時。

近幾年,拼多多、云集和蘑菇街三家具有代表性的社交電商的順利上市,另外還有阿里、騰訊、京東、蘇寧等綜合型電子商務玩家的進場,以及高瓴資本、紅杉資本、創新工場、高榕資本、IDG資本、今日資本等知名資本的爭相下注,讓社交電商正式迎來了高光時刻。

同時,還有多份公開數據報告顯示:近幾年整個社交電商發展強勁,2019年社交電商依然將保持高速增長態勢,且預計整個市場規模將超過2萬億元。截至目前,2019年社交電商消費者人數已達到5.12億人。預計全年將創造 歷史 新高。另外有報告還稱2020年,我國社交電商規模預計將突破3萬億。

由于社交電商從誕生之日起,就充滿各種爭議與投訴,而這些爭議和投訴并沒有隨著拼多多、云集和蘑菇街幾家的上市而結束。所以行業3萬億規模真實性到底有多少?

雖然目前還無法考證,但是不妨礙我們從行業發展環境、資本市場的態度以及國內外巨頭玩家的現況,還有公眾對于社交電商的情緒等幾個維度,來對社交電商的未來發展展開討論。

根據拼多多、云集和蘑菇街三家公司的財報數據來看。目前為止,三家無論是營收規模還是會員數量都已經接近了天花板,尤其是用戶規模與阿里、京東重合度越來越高。

在上游端,尤其是商品供應尚無變化的情況下,同質化的商品將成為新玩家的增長瓶頸。

事實上,跳出社交電商范疇來看,在阿里、京東、蘇寧等電商巨頭的營收增長速度進入平穩期之后,意味著整個消費端的激情將從過去的感性進入理性階段,而這也將表明社交電商的增長瓶頸并不會輕易的得到改善,特別是整個互聯網人口紅利消失見頂情況之下,用戶增長越發艱難。

近幾年,隨著拼多多的GMV在大幅攀升,而關于其GMV背后的月活數卻呈現出了過山車態勢,從2017年的最高值119%增速,暴降至2018年的17%最低增速。在經過經營調整之后,2019年第二季度,月活數同比增長回升至88%增速。

另外,作為中國會員電商第一股云集也面臨用戶增長難題。根據云集披露的數據顯示:會員數從2016年的90萬增長至2017年的290萬,環比增長222%,2018年達到了740萬,環比增幅155%,連續三年保持高速增長;而到了2019年,會員增幅開始疲軟;截至2019年3月31日,累計會員總數達到900萬人,較去年同期增長僅僅22.4%。

除了拼多多、云集之外,背靠騰訊大樹的蘑菇街的月活數增長也已接近天花板。根據其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3月31日止的前12個月,蘑菇街平臺的年度活躍用戶數相較于上年同期變動不大,為3280萬,但相較于2018年12月31日公布的3450萬減少了170萬。事實上,在活躍用戶數量達到3000萬級別后,該數字再無較大變化。

對于互聯網公司而言,擁有海量用戶就擁有了一切,而如今包含拼多多、云集和蘑菇街均已進入用戶增長平穩期,這就意味著未來1~3年內,整個社交電商的用戶獲取成本將翻倍上升。

這一點其實可以從拼多多的獲客成本看出來,2017年第四季度獲客成本為17.38元;2018年同期獲客成本猛增至142.86元;而到了2019年第一季度,獲客成本大幅攀升至286元,幾乎是2018年四季度的兩倍,創下 歷史 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電商兩極阿里京東的獲客成本也在大幅增長中。根據財報測算,2018年,京東獲客成本達到1503元,2016年這一數字為142元。相比之下,阿里去年的獲客成本為390元,盡管比兩年前的526元有所下降,但也高出2015年的166元2倍多。

依據阿里京東的獲客成本趨勢,相信在整個行業成本大幅增加的情況下,沒有資金優勢的社交電商新玩家的生存將變得更加難受。

在品類同質化日益加重的情況下,對于大部分社交電商新玩家而言,面臨的生存壓力將不僅僅是來自拼多多、云集和蘑菇街行業內部的空間挑戰,還有阿里、京東和蘇寧等幾家大型電商平臺的生存擠壓。

如果從2015年拼多多正式成立開始計算,社交電商的發展已有4年時間。這4年,不僅涌現出了包含拼多多、云集和蘑菇街等成功樣本,也吸引了大量資本的涌入。

根據公開資料統計顯示:2017年我國社交電商融資規模開始全面爆發,并于2018年達到高峰,然而進入到2019年上半年之后,整個資本投資熱情出現了下降現象。

根據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17年度中國網絡零售市場數據監測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社交電商平臺融資事件為17起,涉及12個平臺,融資金額不少于7.7億元人民幣。其中,融資金額排名前三的平臺分別是:花卷商城(5000萬美元以上)、大V店(數千萬美元)火球買手(3500萬人民幣以上)。其他平臺還有環球捕手、瘋享匯、愛搶購、東家-有朋網絡、豆佰直播、好物滿倉、LOOK、可可奇貨、禮物說,融資金額達千萬元以上級別的事件有12起。

2018年,據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統計,全年社交電商融資總金額超200億元。其中涉及B2C類有1家、拼團類有1家,導購類有1家、服務商類有3家、B2S2C類有3家。社交電商成為零售電商行業與平臺電商、自營電商并駕齊驅的“第三極”。

此外,據iiMedia Research(艾媒買粉絲)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社交電商行業融資總額超過250億元。

2019年,根據公開信息統計顯示:在今年前7個月社交電商累計金額不足100億,和2018年相比相差甚遠。其中,包含鄰鄰壹、超級猩猩、松鼠拼拼、KK館、誼品生鮮、叮當快藥、ManoMano、貝店、呆蘿卜、同程生活等幾家公司最新一輪融資金額均超過1億元人民幣。

從2015年開始,拼多多的增長一直都是一路狂飆。

靠著“低價+拼購”的模式,很快俘獲了一大批三四線城市的用戶,并借助買粉絲分享實現了“病毒式”增長,在低價獲取流量環節中占據了絕對優勢。

在所有人眼里,拼多多在三年的發展歷程中,幾乎沒有人注意到它,而當它出現在大眾視野的時候,已然是一家規模過千億的電商公司。

拼多多的必然是在淘寶的基礎上開辟了新的電商消費場景,在拼多多的社交電商中,消費者是通過碎片化的時間獲得商品信息,在社交場景完成商品購買。

拼多多的偶然是社交雖然占據了互聯網用戶大量的時間,但是一直以來都沒被轉化為電商用戶。阿里系占了15%的電池耗電量,卻占了80%的電商交易量;騰訊和買粉絲占了50%以上的電池耗電量,卻在電商領域遲遲難窺堂奧;拼多多通過拼團的模式成功將買粉絲用戶時間轉化為了交易。

雖然買粉絲成功孵化出了拼多多,但是我們也要看見FaceBook的社交電商 探索 并不順利。

早在2007年,Facebook便嘗試減少對廣告收入的過度依賴,開始通過主要網站直接銷售產品。對于當時仍是社交網絡新秀的Facebook,分析師和行業專家以“F買粉絲merce”一詞予以形容,并認為電商是Facebook新的出路。

同年,Facebook還與商務平臺Oodle聯合推出了名為Marketplace的應用程序。通過這一應用,Facebook用戶能輕松創建、共享、回應如“家具”等類別列表。類似于“閑魚”,不過交易往往在熟人之間產生。

理想的情況下,按照Oodle首席執行官兼創始人Craig Donato 的說法:“為我們不再使用的物品找到好歸宿,比以高價出售它們更為重要。”

但在當時,Marketplace 并沒有呈現出讓人滿意的結果。2009年,Marketplace的控制權被全權轉移至Oodle,2014年,這一應用被關閉。

2009年,Facebook嘗試在品牌主頁中提供店鋪入口,作為電商業務的一個新嘗試。到2011年,許多大品牌也都在Facebook上設立在線商店,如GameStop、Gap、J.C.Penney、Nordstrom等等。

從賣家的期望的角度來說,Facebook平臺可以讓賣家非常輕松地定位具有特定興趣的用戶。這就使得分享,甚至病毒式營銷在Facebook這一平臺上變得更為容易。因此,期待 Facebook shop能夠幫助他們的業務實現迅速騰飛。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因為Facebook shop page僅僅有商品展示這個簡單功能,一沒有自然流量支持,二沒有其他電商平臺那樣豐富的電商管理功能,三也不支持交易。這一電商嘗試最終仍然以失敗告終。

可以看見,雖然Facebook坐擁全球的海量用戶,在2018年平臺活躍用戶達到26.6億,比買粉絲多了16.6億,但是其在社交電商的 探索 可以說是慘敗收場。

慘敗收場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可以歸咎于用戶體驗和GMV之間的艱難平衡結果。用戶的活躍,一直都是Facebook最重視的根本。因此,在目標市場的開放,產品和品牌的篩選上,Facebook顯得特別謹慎。這也就注定了其社交電商的 探索 將以失敗收場。

Facebook社交電商的 探索 暗淡收場,勢必將給中國社交電商帶來影響。而這影響將到底有多大。歸根到底,還是要看那些天天活躍在各大社交APP上的用戶,是否繼續愿意為低價,或者拼購的形式而買單。

根據多份公開報告發現,伴隨各大社交電商的一路狂飆的是各種投訴與厭惡情緒的激增,根據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發布的《2019中國社交電商研究報告》顯示:雖然社交仍處于高速發展時期,但是仍面臨供應鏈、信任度、合規化等問題。

自2016年社交電商大火以來,假貨、劣質貨問題就一直伴隨著每一個社交電商平臺,拼多多、小紅書、云集等一系列社交電商頭部企業也不能幸免。數據顯示:61.6%的網民在使用社交電商時候,最看重的是商品質量的保證。

在信任度方面,社交電商是以人為中心的銷售模式,其根本核心就是基于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由于快速擴張和低門檻,平臺商家不可避免地出現產品質量低劣、售賣假貨、服務態度差等問題。

另外,一些本應經過嚴格審批的廣告未進行審核,卻能隨意發布夸大廣告、虛假廣告,商家甚至能通過軟件捏造好評和成交額,以虛假信息蒙騙消費者。數據顯示:39.1%的人認為社交電商商品質量保障差,31.8%的人認為社交電商的過度分享對他人造成了滋擾。

自2017年以來,已有包括云集微店、花生日記、未來集市等在內的多個社交電商平臺因涉嫌傳銷被監管部門處罰。

今年1月,移動互聯網數據機構Quest Mobile發布的報告顯示,在2018年的電商類APP增速前10名中,社交電商占比就超過了一半。

可以看見,隨著公眾對于社交電商的爭議越來越大,除了政府監管力度更加嚴格之外,出于平臺用戶體驗考量,買粉絲也于近日修訂更新了《買粉絲外部鏈接內容管理規范》,對于“幫我助力”、“幫我砍一刀”,“人人都能領現金/流量”……這些砍價、拼團等病毒式外鏈或將被“封殺”。

《規范》表明,在買粉絲和買粉絲朋友圈中分享的外鏈不可違規使用用戶頭像;不可誘導/誤導下載/跳轉;不可進行好友助力、加速、砍價、任務收集等違規活動;不可違規拼團等。新增規則將于10月28日正式實施。

表面上是買粉絲對外鏈的整治,但實際上,這些“不可以”對依賴買粉絲流量的平臺來說,尤其對拼多多、花生日記等依靠社交裂變起家的社交電商而言,將是一場必然的“滅頂之災”。

面對這場“封殺”之災,社交電商如何擺脫對于社交平臺的流量依賴?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哪里可以賣二手閑置的東西?

偶然一次我朋友來我家里,看到我滿柜子的書都放不下了,就建議我把沒有保存價值的書二手賣掉。于是在朋友的推薦下,我賣了四十多本書,最后賣了264塊。我覺得錢是一部分, 這些書還能夠再喜歡它的主人手里,也不算浪費。

自此以后,我就走上了賣二手的路上。最近三年,斷斷續續賣過ipad、舊手機、舊衣服還有一些要淘汰的家電家具,預估算了一下,有小一萬多了,而且感覺家里也敞亮了很多。

除了常用的閑魚、淘寶可以賣二手外,還有一些我用過的和身邊人用過的二手平臺,都很正規,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存一下~~

一、舊衣服、舊鞋子、舊床單、毛絨玩具:

買粉絲搜索“飛螞蟻”,進到小程序里,快遞師傅會在2小時之內上門,舊衣服會被挑選后捐給貧困山區的人,不合格的衣服會進行無害化處理,回收完成后平臺會給環保豆,在他們的集市能換日常用品。錢確實不多,但是可以換購點小商品或者水果,能做慈善,也不浪費。

 

飛螞蟻

二、舊書回收(也可購買):

買粉絲搜索“多抓魚”,進到小程序里,掃描你的書條形碼進行估價,預約快遞上門回收(多抓魚出),賣的錢可以提現或8.8折買舊書。作為一個文科生,我真的太喜歡多抓魚了上門可以淘到很多小眾書,甚至還帶筆記。

 

多爪魚

三、舊電子家電(主要是舊手機、電腦、平板、攝影、電器)

京東搜:愛回收,線上估價,填好交易地址,工作人員會電話聯系,次日上門,工作人員質檢大概15分鐘,根據真實情況填表,確認最終價格,錢到賬,工作人員帶走物品。我之前賣過一個平板,比閑魚上掛的價格還高一點,而且上門人員很專業,可以討價還價哦

 

愛回收

四、母嬰產品(玩具、童裝、繪本、嬰兒車等都可)

買粉絲搜索“咕哩”,上傳照片,填好交易地址,工作人員上門回收,4個工作日估價,3個工作日打款,平臺可以提現,也可以在商城購買。本人沒有寶寶暫時沒體驗過,但身邊同事有經常用的。

咕哩

對啦,賣二手時候可以多掛在幾個平臺,多掛幾個價格比較下,如果是電子產品或家電一定要拍視頻、照片留存,以防萬一。同時記住要通過正規平臺,不建議私下聯系交易哦。

別看不起每次賣二手的幾十塊錢,積少成多,大家快動起來看看身邊有啥可以處理的吧!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