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季度外貿數據武漢(廣東2022一季度外貿“失速”,這是受哪些因素所影響?)

时间:2024-06-02 14:13:55 编辑: 来源:

一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9.42萬億,這一數據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我國已經成為了出口大國,而且我國已經和其他的國家達成了合作,并且有很多的國家購買我國的產品,說明我國的發展越來越好

也說明我國的經濟效益越來越高

一季度兩項數據居全國首位,浙江外貿何以穩進?

中新網杭州5月2日電(記者 黃慧)在全球疫情反復的大背景下,中國外貿發展面臨的環境嚴峻復雜,穩外貿壓力巨大。放眼各地,千方百計穩住外貿基本盤成為重要動作。作為外貿大省,今年1月至3月,浙江實現進出口總額10761.5億元,同比增長24.4%,進出口、出口增長貢獻率居全國首位,為中國經濟“添動能”。

一季度兩項數據居全國首位,浙江外貿何以穩進?

1、中小微企業是重中之重

面對三重壓力,穩外貿成為穩增長的重要支撐。“進出口保穩提質”——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這一預期目標,并作出一系列穩外貿部署。其中,重點聚焦了中小微外貿企業:擴大出口信用保險對中小微外貿企業的覆蓋面,加強出口信貸支持,優化外匯服務,加快出口退稅進度,幫助外貿企業穩訂單穩生產。

2、財經方面大牛人才

財經大部分重大大學人才,在其他一二線城市的財經領域有一定的影響力。不過總的來說在江浙滬是絕大部分企業的target school,其他北方地區的話肯定不如南方還可以,廣州深圳機會挺多,所以人才聚集才能更好發展外貿的發展,發揮更好的潛能。

3、跨境電商

海外銷售的發展還是可以的,亞馬遜是一家全球網絡零售商,更是一家大數據公司,也是一家云計算、云解決方案公司等,國內電商平臺只是單純的電商購物平臺。對中國賣家來說,亞馬遜是一個出口跨境電商平臺,通俗地講,就是將中國制造的產品銷往海外市場,能夠與海外終端消費者直接接觸;而國內電商平臺面對的是國內消費市場。

結語:電商一定是國內目前電商行業出路。發往海外的電商物流包裹,平均7個中有一個就是中國的,隨著電商平臺的發展和普及,未來占比可能會更高,得益于中國的物流和供應鏈生產鏈優勢。中國牛逼!

廣東2022一季度外貿“失速”,這是受哪些因素所影響?

主要的有三點,分別是疫情影響、生產力下降和外貿需求減少等。

喬南以為,廣東外貿“失速”的確是受到了很多客觀的影響,最終出現這樣的數據也是經濟大環境之下的正常情況,而其中影響最大的因素就是上述我說到的三點。

1、疫情的突發導致了廣東外貿“失速”。

年初的時候,由于香港和廣東這邊局部疫情的爆發,導致了廣東采取了一段時間的封閉式隔離防控,這樣的意外狀態就放緩了整個大灣區的發展腳步,隔離、封控或者說兩天一查等各項防疫措施的出現,都直接的讓這個地區的經濟能力下降,這種情況下也是逼不得已的,所以可以說疫情的存在是廣東外貿“失速”的原因之一。

2、生產力的下降導致了廣東外貿的“失速”。

對于廣東來說,真正的經濟核心地區還是來源于大灣區,而出口貿易類目中的70%都為機電類商品,基于這樣的口出結構來說,人力對于廣東地區的影響比較大,而綜合收入和支出的對比,讓一些人止步不前了,用工節奏的變化會直接影響到廣東地區的企業生產力,而2022年的廣東用工環境并里怎么理想,外地來廣東務工的人員數量有所下降,人員數量的減少也影響到了廣東外貿的出口生產能力,對于人員是否下降的社會真實反應,大家從廣東房租下降的程度就可以得出了。

3、外貿需求的減少導致了廣東外貿的“失速”。

市場并不是無限大的,其中一定是存有上限的,對于外貿行業來說也是如此的,而上面的數據也有提到過,廣東這邊一直都是以機電商品為大類的,而2022年第一季度的外貿需求對于此類商品是呈現了一定的減少趨勢,所以需求關系也導致了廣東外貿“失速”。

2022年一季度全國網上零售額達3.01萬億元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關于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意見》提出,促進新型消費,加快線上線下消費有機融合,擴大升級信息消費,培育壯大智慧產品和智慧零售、智慧旅游等消費新業態。

近年來,在科技賦能和消費升級驅動下,依托互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深化應用,新型消費蓬勃發展。2022年一季度,中國網絡零售市場總體運行平穩。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網上零售額達3.01萬億元,同比增長6.6%。專家認為,新型消費契合了居民消費向發展型、享受型和品質型消費快速升級的趨勢,已成為消費增長的新空間和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數字技術不斷應用

“‘試戴’效果非常好,連手表指針都是實時走動的,和當下時間同步,這種還原度讓我在選表時有了非常直觀的參考。”家住北京市的“90后”女生陳玲想通過網絡平臺選購一款手表作為生日禮物。在得物APP上,她通過增強現實(AR)功能“試戴”了幾款手表,對手表表盤大小、金屬質感、皮革紋理,甚至連表帶表扣等雕花細節都有了深入了解,最終選定了一款。

腕表能“試戴”、潮鞋可“試穿”、口紅能“試色”、藝術品會“上墻”……得益于得物平臺在AR等數字技術應用方面的不斷創新,年輕消費者正在獲得越來越多沉浸式的購物體驗。在球鞋、美妝、箱包、配飾、潮流藝術等近10個消費品類,消費者不僅可通過AR、3D功能感受商品的尺寸大小、細節特征、穿搭效果,還可通過掃描“鑒別證書”查看部分商品的AR模型,獲得產品品質保證,提升網購安全感。

據了解,新型消費是指利用各類新技術實現供需、產銷高效匹配,形成一系列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和新服務,從而有效滿足消費者對更好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并促進消費高質量發展的各類消費的總稱。近年來,在科技賦能和消費升級驅動下,新型消費迸發出新活力。

“新型消費不是一成不變,而是隨著技術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變化而不斷變化的。”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蘊認為,新型消費具有明顯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特點,主要包括網絡購物等線上商品零售業態、“互聯網+服務”等線上服務新業態、無接觸式消費等新模式、平臺型和共享型消費新業態等。

防疫期間,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智慧餐廳、智慧商圈等無接觸式商業模式和業態快速發展,在線文娛、在線健身、在線旅游等成為消費恢復性增長的新動力。以在線醫療為例,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2月,全國在線醫療用戶規模達2.98億人,同比增長38.7%,成為用戶規模增長最快的領域之一。

線上線下深度融合

騎行途中電動車突然爆胎、沒電、無法行駛……這些麻煩讓很多消費者在購買電動自行車時十分謹慎。前些天,江蘇省南京市民李女士在上班路上遭遇電動車爆胎,一時找不著維修點,她打開購買哈啰電動車時下載的手機客戶端,在道路救援服務選項中發送實時定位、救援類型,然后下單。不到5分鐘,附近電動車門店工作人員就聯系了她,并在10多分鐘后趕到現場,很快補好車胎。由于她購買的電動車還在“三包”期內,此次服務并不收費。

如今,電動車道路救援服務正朝著平臺化、智能化方向發展。據哈啰電動車相關負責人介紹,消費者購買電動車后,車輛信息等會被錄入后臺數字系統,不僅實現了道路救援快速響應和派單,還在收費上做到公開透明。在“三包”期內,零件更換、上門服務不收費,超出“三包”期后,系統會根據車型及需要更換的配件自動計算、生成相關費用,負責維修的門店不能干涉價格。同時建立服務過程監控流程,服務工單“一單一結算”、好評獎勵、線上服務訂單差異化結算等模式,確保服務優質化。

線上與線下、業態與場景的融合發展,正在成為新型消費的典型特征之一。線上下單和預訂、線下體驗和配送越來越普遍,線上線下融合消費日益成為主導消費模式。

受疫情影響,多類市場主體主動“上線”。在武漢戶部巷、北京簋街等餐飲街市,一些餐廳堂食人氣少了,但線上訂單十分火爆。在浙江義烏國際商貿城,外貿公司業務員一邊拿著自拍桿,一邊指著商品為手機另一頭的外國客商詢價,“云采購”“線上淘”成為外貿新方式。

各大網絡電商平臺積極拓展線下布局。近日,京東APP上線“京東新百貨”頻道,主打來自全球的著名品牌和首發、限定品以及禮盒套裝、反向定制新品等;還將在全國范圍內布局新百貨線下實體店,實現線上線下場景一體化。

專家認為,與傳統消費相比,新型消費具有較強創新性、成長性和適配性,特別是線上與線下的深度融合性為其中長期增長創造了新空間。

不斷挖掘消費潛力

“太劃算了,不管是去超市、酒店、景區,都可以使用消費券,類似消費福利很吸引我。”今年“五一”假期中,海南省海口市民王女士使用了多張消費券;她還購買了“嗨游福袋”乘坐“福袋巴士”游海口,雖沒能中獎,但巴士途經商圈的優惠券讓她覺得挺值。5月3日起,海口市連續13天向市民游客發放海口促經濟消費券,首批消費券涵蓋1.3萬個離島免稅消費券包和5200個生活消費券包。

北京、廣州、深圳、云南等地發放消費券,成都打造數字消費生活節、杭州開啟數智新消費暨文三數字生活嘉年華……多地近來通過線上與線下結合方式,不斷挖掘新型消費潛力。

在多地積極培育下,富有地方特色的新型消費場景正在形成。在北京,通過完善網絡零售、“互聯網+流通”、跨境電商等政策體系,“互聯網+”消費新模式不斷壯大。在廣東,5G網絡、數據中心和工業互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成為新型消費發展的重要抓手。去年廣東新建5G基站4.67萬座,累計建成17萬座,限額以上單位通過公共網絡實現商品零售額增長22.5%……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