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胸外科醫生(中國現代十大名醫)

时间:2024-06-01 16:35:10 编辑: 来源:

上海胸外科哪個專家好

上海很多醫院都有胸外科,比較有名的有,方文濤、楊志胤、朱余明、陳曉峰

上海三甲醫院有哪幾家

分級分等

等級醫院管理將醫院分成一、二、三級,一、二級醫院分別分為甲、乙、丙三等,三級醫院分為特、甲、乙、丙四等。

一級醫院:(病床數在100張以內,包括100張。[作者注]下同)是直接向一定人口的社區提供預防,醫療、保健、康復服務的基層醫院、衛生院。

二級醫院:(病床數在101張—500張之間)是向多個社區提供綜合醫療衛生服務和承擔一定教學、科研任務的地區性醫院。

三級醫院:(病床數在501張以上)是向幾個地區提供高水平專科性醫療衛生服務和執行高等教育、科研任務的區域性以上的醫院。企事業單位及集體、個體舉辦的醫院的級別,可比照劃定。(注:實際執行中,一級醫院不分甲、乙、丙三等的。醫院等級的劃分是按醫院的技術力量、管理水平、設備條件、科研能力等按1000分計分而劃分出來的)。

三級甲等醫院

醫院建設成績顯著,科室設置、人員配備、管理水平、技術水平、工作質量和技術設施等,按分等標準綜合考核檢查達900分及以上。

上海的三級甲等醫院有上海三甲大概有37家,上海交大附屬有 11所;復旦附屬有7所;同濟 附屬5所;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4所,二軍大附屬3所。還有其它不屬于這些大學 的三甲 和 部隊醫院等。

中國現代十大名醫

沒有“中國現代十大名醫”的說法,知名的有鐘南山、林巧稚、鄧鐵濤、吳咸中、任應秋等。

1、鐘南山

鐘南山,男,漢族,福建廈門人,1936年10月出生于南京,中共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學專家,中國抗擊非典型肺炎的領軍人物,曾任廣州醫學院院長、黨委書記,廣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廣州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華醫學會會長。

鐘南山出生于醫學世家;1959年9月,在首屆全國運動會上,鐘南山以54.4秒的成績奪得男子400米欄冠軍,創造了當時的全國紀錄。

1960年畢業于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2007年獲英國愛丁堡大學榮譽博士;2007年10月任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2014年獲香港中文大學榮譽理學博士。

鐘南山長期從事呼吸內科的醫療、教學、科研工作。重點開展哮喘,慢阻肺疾病,呼吸衰竭和呼吸系統常見疾病的規范化診療、疑難病、少見病和呼吸危重癥監護與救治等方面的研究。

2、林巧稚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醫學家。她在胎兒宮內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婦科腫瘤、新生兒溶血癥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貢獻,是中國婦產科學的主要開拓者、奠基人之一。

她是北京協和醫院第一位中國籍婦產科主任及首屆中國科學院唯一的女學部委員(院士),雖然一生沒有結婚,卻親自接生了5萬多嬰兒,被尊稱為“萬嬰之母”、“生命天使”、“中國醫學圣母”,又與梁毅文被合稱為“南梁北林”。 

2019年9月25日,被評選為“最美奮斗者”。

3、鄧鐵濤

鄧鐵濤(1916年10月-2019年1月10日),廣東省開平縣人。首屆國醫大師。廣州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全國中醫學會常務理事,博士生導師,廣東省名老中醫,內科專家。

2009年7月1日,93歲的鄧鐵濤教授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國家三部委聯合評定為“國醫大師”并獲證書,鄧鐵濤教授是廣東唯一獲此殊榮者。

2019年1月10日上午6:06,104歲的鄧鐵濤教授去世。

4、吳咸中

吳咸中,男,滿族,1925年8月出生,天津醫科大學、天津市南開醫院主任醫師、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1951年起即用中醫藥治療常見病癥,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中國中西醫結合領域的開拓者之一。

5、任應秋

任應秋,當代著名中醫學家、中醫教育家。出生于四川省江津縣(今重慶市江津區),4歲即就讀私塾,及長,入江津縣國醫專修館攻讀經學,其間曾求學于經學大師廖季平。

當時廖季平已年逾七旬,甚喜其聰敏好學,故悉心指點,并傳授治學之法,使任應秋在治經學、訓詁學、考據、目錄等方面打下扎實基礎,為以后研究中醫學奠定了文學方面的根底。

王明松醫生在上海排名第幾

第51名

王明松,男,醫學博士,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上海市心胸外科第51名,全國心胸外科第455名

上海,簡稱滬或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

先天性心臟病的小孩有什么外在的表現?

先天性心臟病有兩大類

先天性心臟病(簡稱先心病)可以分為青紫型先心病和非青紫型先心病兩大類。

心臟位于胸腔的左側。打個比方,心臟就像上下4間房間一樣,樓上分為右心房、左心室 ,左右之間有隔開,心房與心室之間有瓣膜隔開。右房、右室接受全身靜脈回流的血液,是含氧量低的紫色血液,紫色血 液(即靜脈血)流入肺部,經呼吸排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氣,使含氧量低的紫色血液轉化成含氧量高的血液(即動脈血),經過肺靜脈回到左房和左,財由主動脈到達全身動脈,周而復始。血液循環維持著人體的生命。

在胎兒生長發肓過程中,受外界因素影響(母親病毒感染等)就會發生心臟某些結構缺損或畸形,贊成血流的改變,例如心房、心室或大血管之間有孔或小的管子相通,動靜脈血就會相互混和。正常情況下,動脈血的壓力較靜脈血的壓力高,所以動脈血向靜的壓力較靜脈血的壓力高,所以動脈血向靜脈血分流,暫不表現青紫,如心室或心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等。但是疾病發展到一定程度,靜脈壓超過動脈壓時,就會出現青紫,所以把這一類的先心病稱潛在青紫型。如果靜脈血向動脈血方向流動就出現表紫了例如法洛四聯癥(有四種畸形:肺動脈口狹窄、高位室間隔缺損、主動脈右跨及右心室肥大),由于肺動脈狹窄,進入肺部血液減少,使得含氧低的靜脈血轉換成含氧高的動脈血減少,又由于主動脈騎跨在左右心室,使左右室血相混并同時進入的紫鈀血越多,則青紫越明顯。

醫學上把這些先心病稱為青紫型先心病。另一種是兩方面血液無混和的(如右位心、肺動脈狹窄等),這種為 無青紫的。

先天性心臟病的特性為哪般?

1、心臟有雜音。

2、孩子喂養較困難和體重減輕。

3、舌頭和嘴唇發青。

4、稍一活動,就會出現呼吸急促。

所以患先天件心臟病的兒童,成長速度比擁有健康心臟的兒童慢。

患先天性心臟病的患兒也可能會發生細菌性心內膜炎。這種情況心臟瓣膜可能會因為細菌侵入血液循環系統而產生炎癥,細菌通常是在患兒治療牙病或進行手術時侵入體內的。

假如你知道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臟病。那么當他發燒、無精打采,并且食欲不振時,就應立刻帶孩子去醫院就診,因為這些癥狀意味著患兒可能發生細菌性心內膜炎。醫生會為患兒檢查病情。假如醫生懷疑孩子可能患有先天性心臟病,那么他會轉診給小兒心臟科醫生。這些專家將會為患兒做胸部X光檢查和心電圖檢驗,醫院也可能會做超聲波心臟掃描。這些檢查將會測出先天性心臟異常的性質和嚴重程度。

有許多先天性心臟病的病例能在不進行手術的情況下,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而日漸好轉。然而,也有一些病例需進行手術(有的患兒可能需要手術2、3次)才能挽救患兒的生命。

經過治療,患兒的恢復取決于心臟病缺陷的類型和嚴重程度。大多數的病例中,室間隔缺損會在患兒5歲之前就自動關閉。室間隔缺口不關閉和其他的心臟異常癥狀,例如。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和肺動脈瓣狹窄或主動脈瓣狹窄,都可以利用手術來加以治療。隨著過去二十多年來的醫學進展,患有心臟病,甚至有嚴重心臟缺陷的孩子,在長大之后,也都能過上正常生活。

先心病患者的發病原因

1.先心病的主要原因可分為遺傳和環境兩類。據有關資料介紹單純遺傳占8%,單純環境占2%,遺傳和環境相互作用占90%。

2.如果家族中有先心病患者、母親妊娠早期有呼吸道感染、孕期患糖尿病、飲酒、接受放射線照射、孕期服藥不當者等,應高度重視、警惕。因為這類婦產的孩子有患心臟病的可能。

先天性心臟病是怎樣發生的?

當父母知道自己的孩子得了先天性心臟病后,一定會產生疑問:先天性心臟病是怎樣發生的?醫學研究指出,先天性心臟病是由于胚胎期心臟血管發育畸形所造成的疾病。

胚胎期發育在受孕后第3-8周完成。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胚胎在母體內形成2周時,心臟發育開始,約在第4周即有循環作用,到第8周心臟外表已有心房、心室形成。在胚胎發育的這個關鍵時期,任何影響心臟發育的內在或外在因素都能使心臟某一部分發育障礙,從而形成各種類型先天性心臟病。近年,由于遺傳學、胚胎學和生物學科研究的進展,對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病原因有了一定的認識。但目前對絕大部分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的病因還不十分清楚,可以肯定的是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生與遺傳和環境因素有關。

1、 遺傳因素(內在因素)的影響:據醫學報道,大約5%先天性心臟病患者伴有染色體異常;另外在同一家庭中可有兩個或兩個以上成員患有先心病,說明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生與遺傳因素有關。

2、環境因素(外在因素)的作用:主要是母親在妊娠早期(尤其在3個月之內)患過病毒感染,如風疹、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等;此外在母親懷孕早期接觸大量放射線,因營養不良造成某些營養物質缺乏,以及藥物的影響,如孕婦服用抗癌藥、抗癲癇藥及安眠藥等,這些因素均可妨礙胎兒的正常發育,與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生有不一定關系。據調查,單純由環境因素造成先天性心臟病的例證如風疹感染,約占先心病患兒中的1%-2%;而絕大多數(超過90%)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的病因可能是多因素造成的,即兼有遺傳及環境因素的影響。

雖然對引起先天性心臟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確,但加強對妊娠期婦女的保健工作是極為必要的。因此,準備做媽媽的孕婦應注意避免上述一切不利因素的影響,以減少小兒發生先天性心臟病的可能性,這對預防先天性心臟病具有積極的意義。

什么叫做先天性心臟病

先天性心臟病血管病簡稱先心病,是最常見的先天性畸形中的一種。

一般有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患兒,常有喂奶困難、營養不良的表現,易有反復肺部感染。如嬰兒出現上述表現,父母應及時送醫院仔細檢查,大多數先天性心臟血管病具有特殊的心臟雜音,參考胸部X光片或超聲心動圖,一般不難診斷。少數輕癥病例可以自愈,但一般均需手術糾正心臟血管畸形。學齡前兒童期是施行手術的合適年齡,嚴重的在嬰兒期即應施行手術。未施行手術、暫不宜手術或病變輕而不考慮施行手術的病人,宜根據病情避免過度勞累,預防感染,注意個人衛生,以免引起心力衰竭、感染性心內膜炎或血栓栓塞。凡本病患者在施行任何其他手術的前后,包括拔牙、扁桃體切除等,都要預防性應用抗生素以預防感染性心內膜炎。

先天性心臟病有哪些常見癥狀

先天性心臟病有以下常見癥狀,但輕癥先天性性心臟病可無明顯癥狀。

青紫:青紫是青紫型先天性心臟病(如大血管錯位,法樂氏四聯癥等)的突出表現。可于出生后持續存在,也可于出生后三至四個月逐漸明顯,在口唇、指(趾)甲床、鼻尖最明顯。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