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海北外灘景點圖片(上海到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交通方式有哪些)

时间:2024-06-16 19:39:46 编辑: 来源:

上海北外灘的航運地標有哪些

2022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正在上海舉辦,那么北外灘的航運地標有哪些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推薦了北外灘區域與航海、航運相關的地標,感興趣的小伙伴們一起去打卡吧!

1、下海廟

位于現在的昆明路73號。據史料記載,早年間蘇州河(當時還叫吳淞江)兩岸有十八個浦。浦者,小河也。南岸有個浦,叫上海浦,后來建鎮,叫上海。北岸有個浦,叫下海浦,后來幾經變故,成了現在的海門路。下海浦沒有了,只有下海廟仍在,記著它的往事。所以最上海的廟應該是下海廟,從某種程度上講下海廟也是上海的發源地之一。

2、猶太難民紀念館

在二戰中,虹口收容了大量的猶太難民,曾被稱為上海猶太人的“諾亞方舟”。在1933年-1941年間,近3萬名在納粹屠刀下逃生的猶太人遠涉重洋來到了上海,這座城市對于他們來說如同一座新的“方舟”。猶太人也就此在這個陌生的國度,開始了一段未知的生活。這段旅程將帶你一路去奇遇這群猶太人曾經在上海提籃橋區域所留下的足跡,他們對于生活樂趣的追求、他們對于文化的堅守。

3、留法勤工儉學出發地紀念標識

從靠近北外灘公平路碼頭的濱江最佳觀景點一眼望去,江面上有一個紅色的浮筒。這是中國第一批留法勤工儉學學生出發時,“因幡丸”郵輪停泊的七號浮筒。它見證了一個世紀前的啟航。

百年前,毛澤東主席曾親臨此處,送行第一批從上海赴法國勤工儉學的青年。青年們懷揣著救國救民的遠大理想,踏上了去往法國的旅程,在此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記。一個世紀,日月換新天。貧困積弱的舊中國,早已邁入高樓林立的新時代。如今,北外灘這個“中國睜眼看世界”的啟航之地,已成為世界觀察中國的一個重要窗口。

4、雷士德工學院

位于東長治路505號,建造于1933-1934年間,占地約10000平方米,當年是英國實業家亨利﹒雷士德創辦并以其名字命名的理工科大學。作家程乃珊的《移居上海》一文如此描述當時的海員醫院:海員醫院前身是雷士德工學院,1946年改為吳淞商船學校,1950年再改組為國立上海航務學院。1955年改為上海海員醫院至今。如今的雷士德工學院完成修繕后,上海創意創新設計研究院將聯手北外灘集團聚焦設計創新產業,成為中國航運人才的搖籃、世界頂尖的一所設計中心。

5、耶松船廠

位于東大名路378號。1865年,英商在上海設立的船舶修造廠,這是當時英國在華工業投資中最大的企業之一。1936年,其與瑞镕船廠合并后稱“英聯船廠”,是中國最大的船舶修造廠,即后來上海船廠的前身。

如今,北外灘從“老碼頭”搖身一變,成為航運服務總部基地,世界航運巨頭在此聚集,超過4000家航運企業“落戶”,其中就有中遠海運,每年超過100家航運企業在這里設立。

6、最美濱江岸線

圖片虹口濱江岸線全長2.5公里,東起秦皇島路,西至外白渡橋,由世界會客廳段、國客中心段、置陽段和國航中心段4段組成。

去年7月1日,北外灘濱江國客段在經過近一年的碼頭景觀升級、增設防護欄桿等改造工程建設后,這條“最美黃金濱江岸線”全線貫通并正式向公眾開放。市民游客在此不僅能欣賞外灘老建筑風貌,還能一覽對岸浦東改革開放的成果,擁有遠眺“一江兩岸”的獨特景觀優勢。

7、世界會客廳

世界會客廳地處黃浦江與蘇州河交匯處,與外灘、陸家嘴遙相輝映。整個建筑群由三棟樓組成,是具有會議、會見、宴請、展覽和演出等功能的國際會議中心。建筑面積

9.9萬平方米,配套設有 3000

噸級游船臨時靠泊功能。主體建筑形態和外立面,將厚重歷史底蘊與現代城市客廳性格相融合,并與外灘周邊建筑風貌相協調,體現了中國故事、上海表達、世界客廳、共筑輝煌的設計理念。

上海到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交通方式有哪些

景點名稱: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

地址:上海市虹口區長陽路62號。

交通方式:公交乘坐公交22路、868路、934路至【東長治路海門路站】下,或者乘坐公交13路、319路至【海門路東長治路站】下,或乘875路至【海門路長陽路站】下。地鐵地鐵十二號線至【提籃橋站】下,出2號口沿【長陽路】往東走約一百米即到。

參考用時:2小時。

簡介:

北外灘提籃橋一帶坐落著幾棟灰色和紅色磚墻相間的歐式老房子,二戰期間,近兩萬名來自歐洲的猶太難民曾在這里生活著直到戰爭結束。其中那棟紅磚斜尖頂的三層房子,就是如今猶太難民紀念館的主體建筑,在這里你可以了解到猶太難民來滬避難的歷史背景、看到當時猶太人在這里的居住環境和生活風貌以及生活用品實物,可以全面解讀猶太人與中國人的歷史情結。

紀念館內共有三個展示廳,有志愿者提供免費講解,上午講解時間為:9:30、10:15、11:00、12:30,下午講解時間為:13:15、14:00、14:45、15:30、16:15。每逢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紀念館會免費開放,但是游客也相當多,需要排隊入內。

紀念館主樓即為第一展廳,其前身是“摩西會堂舊址”,當時在滬的猶太難民們經常在這里聚會和舉行宗教儀式。如今在入口處的墻和頂上,可以看到幸存難民的照片。一樓往里走是禮拜堂,進去要穿上館內提供的鞋套。二樓是以色列友人所贈物品陳列,可以看到一些充滿了猶太文化的生活用品和宗教物品。三樓展示的是納粹迫害猶太人的史料,陳列著一些來自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罪證物品。

主樓后面還有兩個展示廳,二號展示廳展示了140余幅珍貴圖片,你可以通過多媒體影片的播放,完整地了解猶太難民在上海的這段歷史,還能看到難民護照和上海猶太早報等實物復制品、刻有拉賓題詞的大型石片等;三號展示廳經常有各種主題新穎的展覽展出。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