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海北外灘中心設計單位(上海北外灘的航運地標有哪些?)

时间:2024-06-11 04:15:59 编辑: 来源:

網上名人北外灘有哪些打卡地點?

上海的北外灘有很多值得打卡的商場和潮店。這是一個非常國際化的地方,具有深厚的歷史背景。下面小編推薦北外灘很多網絡名人里打卡的圣地。讓我們來看看!

1、北外灘來福士

地址:東大明路999號

位于北外灘核心地帶的重量級商場,是全球第10家來福士,上海第3家來福士。它是網上名人、主題活動和高價值展覽的第一家商店.有200多個品牌,每次去都能找到寶貝。

位于B2層的90年代上海主題城市博覽會值得大力推薦。超逼真的上海弄堂場景,將帶你進入時光機器,遇見昔日的理發店、臥室、廚房并且可以一站式打卡入眾多老字號美食,感受弄堂里久違的煙火氣息!

2、瑞虹天地太陽宮

地址:瑞虹路181號

瑞天地太陽宮的建筑設計很特別!走在室內,最吸引人的是5500的巨型穹頂天篷,像三片巨型荷葉。走在其中,能感受到被陽光沐浴的溫暖。在近1500的綠色種植空間里,各類網紅潮店被上百種植物包圍,營造出立體植物園的氛圍。呼吸和呼吸都是美妙的!

多特色品牌絕對值得多逛!比如最近很火的Hamleys上海第一家店就在這里。這家擁有262年歷史的英國皇家古董玩具店讓朋友和孩子很難空手而歸。

3、白玉蘭廣場

地址:東大明路501號

這片熱土,曾經是上海最早的碼頭,誕生了上海白玉蘭廣場,靈感來自上海白玉蘭。因其辦公樓面積超過14萬平方米,高320米,又被稱為“浦西第一高樓”。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讓玉蘭廣場享受720外灘風光!

木蘭花廣場是超級超級多的食品店的所在地,其中許多都有美麗的風景!超選的外灘W酒店也在這里。美麗的泳池露臺上經常舉辦奢華的派對。

還有MUFMUF,必打卡餐廳。從露臺望出去,同樣可以看到外灘W酒店泳池的美景;以及位于高樓頂樓的人民咖啡館,靠窗的景點需要提前預訂。

4、抱樸美術館

地址:平海路58號2樓

抱樸子美術館的名字來源于《老子》,Park的意思是質樸、自然、原始,沒有任何修飾。

顧名思義,博物館明亮純凈,沒有多余的裝飾。簡潔的螺旋樓梯,高高的屋頂,透明的落地窗,陽光普照的時候風景很美。

5、1933老場坊

地址:黎陽路611號

933老長房的水泥工業建筑風格,如今依然備受追捧。它原是上海工商部的一個屠宰場,由英國著名設計師巴爾弗斯設計。它結合了東方和西方的特點。整個建筑展現了古羅馬的巴西利卡風格,寓意著中國人“世界是圓的,地方也是圓的”的觀念。

無梁樓,傘形柱,廊橋,螺旋樓梯,牛道.很多特色結構營造出獨特的空間感,非常適合拍照,在不同的天氣會呈現出完全不同的風格。

6、上海郵政博物館

地址:天童路395號

蘇州河上有很多橋,其中四川路橋是最熟悉的一座。位于大橋入口處的上海郵政博物館也是上海最有特色的博物館之一。前身為上海郵政總局,1922年由協誠洋行設計,新豐基建筑廠施工。曾被列為當時上海十大建筑之一,也是中國近代郵政的發源地之一,上海。

上海郵政博物館是歐洲折衷主義建筑的代表作品,入口處的樓梯尤其能體現出奔放的巴洛克建筑風格。每個細節都很精致,每一幀都像是80年代某部劇的截圖。你可以在這里重溫信馬由韁的慢時光。

*目前,博物館因防疫原因暫時關閉。

7、旅順路和東長治路交叉口

,從網上的北外灘名人航班,wh,可以將眼前的老建筑和遠處的地標盡收眼底

城市里的綠地誰不愛?最吸引眼球的是這個像特效一樣的銀色水滴。它以抽象的方式將現代都市場景與清新的綠色植物結合在一起,具有碰撞美感。

反光效果超膜,正對著黃浦江對岸的地標三件套。不得不說設計師很懂。

8、北外灘國客中心景區

地址:東大明路588號

每個人都喜歡稱這個地方為“魔都的心臟”。材質,紋路,配色都很有時代感,超級制作!晚上會亮起來,光的顏色變化很慢,很有賽博朋克的感覺。

9、音樂之門

地址:東大明路500號

北外灘另一個神奇的場景,瘋狂滑梯,看那架勢就可想而知有多刺激!這只是魔都矩陣的亮點之一,還有高空體驗、巨型秋千、低速蹦極、觀光平臺等。最低90元可以玩遍很多項目,還可以在高空俯瞰魔都風光,可以說相當值得!

10、北外灘魔都矩陣

地址:黃埔路199號

這家豪華酒店的獨特之處在于,頂樓的視野可以將黃浦江盡收眼底。露臺中央還有一個圓形恒溫按摩浴缸,非常時尚。

北外灘仍在全速前進,走向更加國際化和令人興奮的未來。這些重點計劃值得關注!

中國將進入北外灘。

6月10日上午,虹口區政府與上海華貿致遠商業發展有限公司正式簽署北外灘59街坊出讓合同,該地塊有望迎來一座豪華旗艦綜合體。

沒錯,就是華茂,著名的SKP車主。這一次勢必會在上海的高端商場掀起一股巨浪!

北外灘480米主樓流出。

神奇的天際線又要被刷新了!40米,比320米的玉蘭廣場高多了!最近各地設計單位的方案流出。哪個戳你了?

地上廊道系統即將啟動。

根據規劃,北外灘每一棟建筑都是無障礙的,兩層連廊、地上慢行區、地下空間連成一體,構建全方位互聯互通的立體活動網絡。車輛將在地下循環,地面上那些相連的空間將被建成綠地和步行區。

未來,兩層連廊將成為北外灘核心區公共空間的重要慢行系統,總面積4.5km,24小時對外開放,在建筑叢林和城市森林之間形成一條藝術絲帶。

介紹“萬國建筑博覽會”的外灘建筑風格,歷史

分類: 文化/藝術

解析:

外灘1號亞細亞大樓 曾用名:麥克倍恩大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主要使用單位: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總部。

位于中山東一路延安東路口的亞細亞大樓,有“外灘第一樓”之稱。建于1913年。原為7層,后加了1層。外觀為折衷主義風格,正立面為巴洛克式,柱式以愛奧尼克式為主,底層拱圈用鎮石,外墻用石面磚。總體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

外灘3號上海總會大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861年由在滬英僑發起創設,當時為英國總會所用,又叫上海總會,也稱上海俱樂部。1910年1月,在原址建新樓,成為當時重要的社交場所。

新樓建筑為橫直線條三段式處理,二層至三層中段增加了6根愛奧尼克柱頭,為整幢大樓增加了立體感,大樓南北兩側對稱,頂端各設置了巴洛克式的風亭,窗戶形狀變化多端,細部雕刻細膩優美。大樓的室內裝潢由日本建筑師設計,裝飾華麗,長達34米的酒吧由黑白相間的大理石裝飾,在當時聞名于世。大樓總體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

外灘4號有利大樓 曾用名:友寧大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資有限公司。

1922年,舊屋拆除后建新樓。系上海第一幢鋼框架的大樓,據說鋼框架是向德國著名的克虜伯工廠訂制。大樓高6層,正立面仿文藝復興風格,外裝飾為巴洛克式,大門兩旁有修長的愛奧尼克式柱,外墻用花崗巖貼面。整座建筑開間大,樓層高。

外灘5號日清大樓 又名:海運大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華夏銀行上海分行。

1921年日清洋行在中山東一路5號新建大樓,1925建成,由英商德和洋行設計,6層鋼筋水泥結構建筑,從表面上看,該大樓的基本構造與上海的其他近現代建筑沒有太大的差異,但其線條處理以橫線條為主,具有近代日本西洋建筑的特征。

外灘6號中國通商銀行大樓 又名:元芳大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香港僑福國際企業有限公司。

此樓原是一幢3層磚木結構的房子,東印度式建筑風格。1906年拆舊建新,由英商瑪禮遜洋行設計,為假4層磚木結構,大樓外觀呈英國哥德式建筑風格。裝飾上具有歐洲宗教建筑色彩,青紅磚鑲砌,眾多細長柱子鉤勒墻面。后因維修時用水泥粉刷墻面,除框架外,原先的外貌已不復存在。大門入口豎有羅馬廊柱。底層、二層為落地長窗,券狀窗框,兩肩對稱。上層為坡式屋頂,并有一排尖角形窗。四樓南面為平臺,是觀光黃浦江的勝處。

外灘7號電報大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泰國盤古銀行。

外灘中山東一路的7號大樓,原是旗昌洋行的產業,輪船招商局將它買下后,即歸屬下的電報總局使用,故稱“電報大樓”。為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筑,假5層磚石結構。以變化多端的古典式柱子,裝飾從2樓到4樓的窗框,使建筑的立面富于變化和充滿立體感。同時在頂層兩邊建有洛可可藝術風格的屋頂,使整幢大樓頗具藝術韻味。在外灘的建筑群中,電報大樓體態雖然不大,但其建筑藝術的特征別具風格。

外灘9號旗昌洋行大樓 又名:港監大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招商局(集團)上海分公司。

1901年,輪船招商局將旗昌洋行的舊樓拆除重建,由通和洋行設計,為三層磚木結構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筑。東向外灘為主立面,以正大門為中軸線,兩側形成對稱。大門兩側各有2扇羅馬拱券型的落地長窗,2、3層有內陽臺,以古典式柱子作支撐。樓內的木制樓梯扶手處有雕花,攔桿也十分精致。

外灘12號匯豐銀行大樓 又名:匯豐大樓、市府大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曾為上海市人民 *** 所在地,現在使用單位:浦東發展銀行。

外灘大樓群建筑中最顯眼的一幢大樓,建于1925年。外形接近正方形,高5層,中部加上隆起的建筑為7層,上有一半球形屋頂。鋼框架結構,外形呈仿古典的磚石結構,內部處理采用古典主義的形式,如愛奧尼克式柱廊,藻井式天花板等。室內裝修考究,大廳內的柱子、護壁、地坪均用大理石貼面,不僅裝有暖氣,還安裝了當時最先進的冷氣設備。

外灘13號海關大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上海海關。

建于1927年。建筑風格為歐洲古典建筑和近代建筑相結合的折衷式。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沿外灘高7層,用金山石砌筑。西部一直延伸到四川中路,高5層,二層以上用紅機磚砌筑。沿外灘大門前為希臘多立克式柱廊,入口為大廳,內有繁復的石膏花飾和腳線,鑲金和彩色馬賽克的平頂。最高處為鐘樓。

外灘14號交通銀行大樓 又名:上海總工會大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上海市總工會。

交通銀行新大樓1948年10月竣工,是上海解放前外灘最后建成的一幢樓。由鴻達洋行設計,大樓主體6層,中間為8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正面和側面均以垂直的線條來突出建筑的立體感。底層門框用黑色大理石作貼面,其余墻面均以白水泥粉刷。大門原為轉門,入內是彩紋人造大理石鋪成的過道,兩側靠墻為環狀扶梯。扶梯用大理石作臺階,紫銅作欄桿。經扶梯上2樓平臺,過4扇鋁框玻璃門,進入高大寬敞的大廳。大廳由36根大理石柱作支撐。大樓內有庫房、發電機、空氣調節機、2部奧的斯電梯。整幢大樓的內部設計強調實用。

外灘15號華俄道勝銀行大樓 又名:華勝大樓、中央銀行大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使用單位:上海外匯交易中心。

1902年竣工,由德國建筑師海因里希·貝克設計,項茂記營造廠施工。外觀呈意大利文藝復興式復古建筑風格。3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基礎是以沉砂墊層代替打樁。外墻以釉面磚與花崗石鑲嵌,大門左右有4扇券窗,2、3層立面慣以6根愛奧尼克立柱,3層檐下及柱頂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