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胸外科醫生(北京腫瘤醫院哪個好)

时间:2024-05-22 00:42:14 编辑: 来源:

北京腫瘤醫院哪個好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這兩都是三甲醫院。

1、北京大學腫瘤醫院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北京腫瘤醫院、北京大學臨床腫瘤學院、北京市腫瘤防治研究所)始建于1976年,是集醫、教、研、防于一體的大型現代化三級甲等腫瘤專科醫院。

致力于乳腺癌、胃癌、肺癌、結直腸癌、肝癌、食管癌、惡性淋巴瘤、婦科腫瘤、頭頸部腫瘤、骨腫瘤以及惡性黑色素瘤等各種腫瘤的診斷和綜合治療。

2、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位于北京市朝陽區潘家園南里17號,始建于1958年,是一所集醫教研防于一體的三級腫瘤專科醫院,是北京市醫保定點醫院。

醫院擁有直線買粉絲、大孔徑CT模擬定位機與核磁共振模擬定位機、腫瘤射頻熱療設備、平板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第二代寶石能譜CT、3T高場強功能成像 MRI、PET-CT、全院級PACS-RIS系統等儀器設備。

擴展資料:

醫療設施:

1、北京大學腫瘤醫院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倡導多學科協作,整合各科室醫療資源,自2002年開始,陸續建立以單病種為主的9個多學科協作組,尤其在消化系統腫瘤、肺癌、乳腺癌及疼痛與癥狀控制專業方面,積累了豐富的多學科協作診療經驗,為患者提供規范的個體化綜合治療。

院(所)于2010年被批準為教育部“惡性腫瘤發病機制及轉化研究”重點實驗室。研究所設有8個研究室,1個中心實驗室,1個臨床實驗室。

建所以來,圍繞我國常見惡性腫瘤特別是胃癌、乳腺癌癌變機理的研究、腫瘤預防與控制研究、腫瘤易感性和惡性生物學行為的研究及腫瘤生物治療研究等主要科研方向,開展了大量基礎和應用研究工作;

在腫瘤學基礎理論研究、常見主要腫瘤的臨床診斷與治療,胃癌、食管癌高發區現場的預防干預研究等領域均有創新與領先的成績,在國內外頗具影響。

2、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醫院設有頭頸外科、神經外科、胸外科、肝膽外科、結直腸外科、胰胃外科、乳腺外科、骨科、婦科、泌尿外科、內科、放射治療科、麻醉科、重癥加強治療科、特需醫療部、綜合科;

中醫科、防癌科、核醫學科、影像診斷科、病理科、檢驗科、內鏡科、口腔科、PET-CT中心、手術室、藥劑科、輸血科、病案室、營養室、中心供應室、超聲科、介入治療科、特需頭頸門診等科室。

上海陳海泉和陳曉峰哪個好

上海陳海泉和陳曉峰相比陳海泉好

陳海泉,男,主任醫師,教授,上海胸科醫院院長,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業務副院長,胸外科主任、ICU主任,復旦大學肺癌防治中心主任,胸部腫瘤多學科診治組首席專家,上海市胸科醫院院長

博士生導師,近年還兩次應邀赴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授課,掌握了世界先進的微創胸心外科手術技術

率先在國內開展:經氣管鏡超聲引導針吸活檢術(EBUS-TBNA)、HookWire定位輔助胸腔鏡下孤立性肺小結節切除、早期肺癌篩查國際行動計劃(I-ELCAP),全腔鏡下IvorLewis食管癌根治術,經口Orvil機械吻合全腔鏡下IvorLewis食管癌根治術

領先開展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胸腔鏡下縱隔腫瘤切除術等多項新技術、新項目

目前已累計完成逾3000例胸部腫瘤的微創手術,顯著減輕了患者的手術創傷,提高了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

目前陳教授微創手術技術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得到國際胸外科學界的認可,在今年美國AATS年會上當選為AATSactivemember,成為該學會在中國大陸普胸專業唯一的一位會員,使國內廣大腫瘤患者享受到國際水平的微創醫療服務,獲得了患者及家屬的廣泛好評

而陳曉峰教授是肺結節診斷和肺癌處理這方面的專家,病情判斷準確,治療方案快速準確,同時兼顧患者心理和心情幫助緩解緊張情緒,很有大師風范

手術后病房巡查時,高效快捷,通過簡短的溝通和問詢給患者以戰勝病魔的信心

但是相比陳海泉醫資淺薄一點,所以陳海泉好

食道癌上海哪家醫院比較好?

1. 要看腫瘤一定要先有準確的【病理診斷】,這將決定您的治療方案,就這點來說,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是國內頂尖水平。

2. 不同的專家擅長不同的病情,比如某專家擅長小細胞肺癌,另一專家擅長非小細胞肺癌,有專家擅長外科手術,有專家擅長藥物治療,如果您需要的話,我們可以幫您推薦專家。

3. 如果您需要預約醫生,推薦專家,找人陪您一同看病,我們都可以幫您。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發展簡史

中山醫院創始于1936年,為紀念中國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而命名,是三十年代由中國人自己創辦的一所規模較大的綜合性醫院。當時上海有市民300多萬,而醫院病床不足5000張,且多由外國人設立,收費昂貴。為了滿足民眾之需要,于1930年社會各界即有創辦大規模國人醫院之議,幾經商榷,推舉成立了以孔祥熙為主任,孫科和劉瑞恒為副主任,顏福慶為總干事的中山醫院籌備會,通過籌備會向社會各界募集捐款。1935年6月中山醫院動工,次年12月竣工,占地26644平方米(40畝)。當時名人史量才先生家屬捐款建量才堂,為護士學校之用,學校附設在中山醫院內,量才堂與中山醫院同時竣工。1936年由上海中國紅十字會第一醫院分出部分人員至中山醫院建立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泌尿科、眼科和耳鼻喉科等科室。1937年2月開始收治病人,同年4月1日正式開業。建筑面積13597平方米,計劃病床450張,實際開放病床300張。

牛惠生為中山醫院第一任院長。醫院開業不久,牛惠生院長病逝,應元岳代理院長。1937年“八·一三”事變,日軍進攻上海,戰爭爆發,業務重心移向上海紅十字第一醫院,護校也一同歸并。中山醫院原址先后改為“第六救護醫院”和“國際第一醫院”,在三個月內共收治傷兵二萬余人,并且同紅十字會第一醫院組成國立上海醫學院第一、第二兩個救護隊,先無錫、南京,旋即轉赴內地,為抗日戰爭做出了貢獻。1937年11月日軍侵占上海,從此中山醫院原址為日寇盤踞了八年。

1939年7月中山醫院部分醫護人員隨同上海醫學院遷至昆明。1941年1月又由滇遷渝,與重慶中央醫院以及寬仁醫院合作,1942年2月接辦重慶歌樂山的中央醫院,改稱國立上海醫學院附屬醫院,由吳紹青教授任院長,擴大床位至400張。不久又接納重慶新開寺肺結核病院,床位增加到450張。

抗戰勝利,1946年5月在重慶的中山醫院人員分批回滬,籌備恢復上海中山醫院,正逢上海霍亂流行,中山醫院遂作為時疫醫院從7月至9月共收治病人2300余人。1946年11月正式恢復上海中山醫院,聘沈克非教授為院長。當時有醫師70余人,護士100余人,設備較齊全,開設病床347張,是多科性的綜合性醫院。1947年11月增設口腔科、皮膚科和胸外科。1947年9月重新設立護士學校,定名為“上海市私立中山高級護士學校”,并開始招生。由于時局動蕩,物價飛漲,醫院經濟受到嚴重影響,僅依賴有關方面補助和向外募捐,才得以維持,但全院職工在極其艱難困苦的環境下團結一致,堅持工作,努力維持醫院的生存,直到上海解放。 1949年7月,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衛生處派員接管中山醫院。1949年7月9日公開中共黨組織,成立黨支部,張亮任黨支部書記。 1950年4月1日中山醫院被宣布結束軍管,交由華東軍政委員會衛生部直接管轄。1952年4月黃家駟教授任院長。同年醫學院進行了院系調整,中山醫院充實外科力量,改名為“上海醫學院外科學院”。全院有醫師103人,護士91人,職工總數為414人,開放病床422張。時值解放初期,國家為關心醫學衛生事業,關心人民健康,撥款改善病房條件,新建手術室、骨科病房,充實化驗室、動物實驗室,改建宿舍和飯廳,增加建筑面積3827平方米。同時對醫院工作實施改革,包括改用中文記錄病史,建立各科定期開展學術會議,病例討論制度;采用普通話授課;使用幻燈、標本、模型、圖表等進行形象教學等。1952年7月中山高級護校脫離中山醫院與紅十字會第一醫院護校與協和護校合并,組成上海第一醫學院附設護士學校。1953年,醫院推行病室負責制和保護性醫療制,深受病人歡迎。

1955年3月,崔之義教授任院長。同年8月根據衛生部關于醫學院校專業設置的規定,各臨床學院恢復醫院名稱,中山醫院改為上海第一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恢復綜合性醫院建制,設內、外、婦產、肺、中醫五個主要臨床科室,外科再分設胸外、骨、泌尿、普外等科室,內科包括消化、心臟、血液等專業組,建立了血庫、肺功能和心電圖等科室。1956年8月恢復原名中山醫院。1955年8月原腫瘤醫院新樓劃歸中山醫院,辟為內科病房大樓。1956年12月放射科專家榮獨山,內科專家林兆耆,肺科專家吳紹青被評定為高等教育一、二級教授。同年建立了內、外科研究室,結合臨床醫療開展各項研究工作。

1957年4月中山醫院成立黨總支,張亮任總支書記。同年,外科成功創制真絲人造血管,胸外科首次成功施行低溫麻醉房間膈缺損修補術。1958年建立了超聲波室和同位素實驗室,成立了上海市胸病研究所(1962年改為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石美鑫教授任所長。同年,石美鑫教授和胸外科的醫師們在各方協助下研制了中國第一臺靜立垂屏式人工心肺機,打破了當時某些西方國家的禁運政策,獲得體外循環心臟直視手術成功。1961年10月由林兆耆教授任院長,1962年中山醫院進行全面整頓,進一步建立和健全各項規章制度。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全院臨床科室僅分外科、內科以及婦產科。1968年3月成立中山醫院革命委員會。1968年10月4日工軍宣隊進駐醫院。1969年10月30日黨員恢復組織生活。1970年8月29日恢復成立中山醫院黨總支,方夢日任總支書記,施余慶任副書記。同年1月施行第一例腎移植,使中山醫院成為中國最早開展腎移植的單位之一。1972年,開始恢復科室建制,恢復專科和專科門診。1973年增設心臟內科,成立腎病組,泌尿外科成功試制了中國第一臺標準平板型人工腎機,成立血液透析室。1972年成功進行國內首例長期存活的尸體腎移植。在此期間,上海醫學院又將護校劃歸中山醫院管理,設立中山醫院附屬衛生學校。1974年建造門診大樓。同年12月上海醫學院黨委決定將中山醫院改為綜合性醫院,除設立內、外、婦、中醫等專科門診外又相繼開設和恢復皮膚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門診。1976年10月工宣隊撤離中山醫院。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撥亂反正,醫院面貌煥然一新。1977年上海市心血管研究所大樓落成啟用。研究所設有病理、藥理、生化、病毒、流行病學、人工瓣膜以及核心臟等研究室,開設心臟內、外科病床90張。1978年8月裘麟教授任院長兼黨委副書記。同年設立了肝腫瘤科,內科消化病組正式改為消化科。1979年8月上海醫科大學決定將中山醫院衛生學校恢復為上海第一醫學院附設護士學校,屬上海第一醫學院直接領導。1980年裘麟教授任黨委書記,同年建立整形外科。1981年實驗大樓由原來三層加至五層。內科大樓由四層加至五層,新建動物房。同年先后建立了肝癌研究室、血管外科研究室、肺病學研究室、核醫學研究室、超聲診斷研究室和放射診斷研究室,初步形成一支比較強的研究隊伍。時值“七五”期間,中山醫院被國家計委列為中國重點改造的18所醫院之一,開始整體性改造。“八五”期間,拆除量才堂,在原址上新建了十八層外科病房大樓,十六層的科研大樓,十五層的集體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