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胸外科主任(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發展簡史)

时间:2024-06-02 10:43:54 编辑: 来源:

看腫瘤上海哪家醫院好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是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預算管理單位,是復旦大學附屬醫院和上海市紅十字會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為一體的三級甲等腫瘤專科醫院,其前身是中比鐳錠治療院,于1931年3月1日正式成立,是中國成立最早的腫瘤專科醫院。

截至2015年,醫院有教職員工1851人,其中職業醫師473人,護理人員793人,醫技人員382人;正、副教授218人;博士生導師52人,碩士生導師75人。其中,劉泰福為美國放射學院院士、歐洲放射學會榮譽委員,蔣國梁為美國放射學院院士。

醫院設有頭頸外科、乳腺外科、胸外科、胃及軟組織外科、大腸外科、泌尿外科、胰腺外科、肝臟外科、腦脊柱外科、腫瘤婦科、腫瘤內科、放射治療中心、中西醫結合科、綜合治療科、麻醉科、放射診斷科、檢驗科、輸血科、藥劑科、內鏡科、病理科、超聲診斷科、放射診斷科、心肺功能科、核醫學科、營養科26個醫技科室。核定床位800張,實際開放床位1234張;2015年門急診量121.3萬人次,住院5.64萬人次,手術3.44萬人次,出院者平均住院日7.8天,醫院運營效率位居全國腫瘤醫院前列。

2015年醫院共招收碩士研究生47名,博士研究生38名,博士后2名;畢業碩士34名,博士43名;在讀碩士生147名,博士生140名,博士后4名。共獲得各類科研課題159項,累計科研經費6984萬元,其中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9項,總經費1714萬元;共發表SCI論文328篇,IF總分為1359,其中大于5分85篇,在Nature、Lancet On買粉絲logy、JCO等頂級雜志上發表我院原創性成果;獲得授權專利12項,其中發明專利6項,實用新型專利6項。

目前,醫院有國家教育部重點學科2個(腫瘤學、病理學)、國家臨床重點專科3個(病理科、中西醫結合科、腫瘤科),衛生部臨床重點學科3個(乳腺癌、放射治療、病理學)、上海市重中之重臨床醫學中心B類1個(惡性腫瘤)、上海市重中之重醫學重點學科A類1個(臨床病理學)。是上海市病理質控中心、放射治療質控中心、腫瘤化療質控中心和上海市抗癌協會掛靠單位。設有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認定的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擁有上海市乳腺腫瘤重點實驗室和上海市分子影像探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復旦大學腫瘤研究所、復旦大學病理研究所、復旦大學乳腺癌研究所、復旦大學胰腺癌研究所、復旦大學大腸癌診治中心、復旦大學鼻咽癌診治中心、復旦大學前列腺腫瘤診治研究中心、復旦大學甲狀腺腫瘤診治研究中心、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肺癌防治中心、復旦大學生物醫學影像研究中心、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惡性黑色素瘤防治中心等科研機構。主辦《中國癌癥雜志》、《腫瘤影像學》、英文版《Journal of Radiation On買粉絲logy》3本學術期刊,以及《抗癌》科普雜志。

醫院始終堅持公益性體制,加強“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大力推動精神文明建設;按照“八項規定”和“三嚴三實”要求,進一步加強我院黨風廉政建設和各級干部廉潔自律工作;貫徹響應國家衛計委深化醫改要求,并結合醫院探尋適合我院自身特色的醫院管理模式,通過開展“改進微服務、細節顯管理”主題活動,在全院營造“職能為臨床、臨床為患者”的良好服務氛圍,全面提升醫院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努力構建臨床一線滿意、患者及家屬滿意、社會大眾滿意的醫院環境。2015年,醫院還在全院開展了PDCA質量持續改進活動,在院內掀起了質量持續改進的熱潮,充分激發了職工的學習熱情,醫院未來還將繼續探索建立規范管理和績效評價的常態長效機制。

我院愿以優秀的腫瘤學專業人才、先進的醫療設備、精湛的醫療技術、科學的醫院管理、舒適的就醫環境和人性化的護理和關懷,為來自全國的患者提供優質服務。

==========================================

其他三甲醫院有各自特色。

陳蘇峰怎么樣

還不錯。

根據百度百科資料顯示,陳蘇峰是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胸外科副主任醫師。1995年畢業于安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此后一直從事胸外科臨床工作,2010年獲得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胸外科博士學位,長期從事肺癌、食管癌、縱隔腫瘤等胸部腫瘤的外科診療及多學科綜合治療,對于胸部腫瘤的臨床診斷及綜合治療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

周彩存和陸舜誰厲害一點

都厲害。

1、周彩存是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腫瘤科主任,同時也是上海市腫瘤診療中心肺癌綜合診治中心主任,擅長肺癌的早期診斷、綜合治療及疑難雜癥的診治,曾獲得多項國家級和上海市級科研基金資助,發表了多篇學術論文,并獲得多項醫療成果獎。

2、陸舜是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胸外科主任,擅長胸外科各種疑難病癥的診斷和治療,曾獲得多項國家級和上海市級科研基金資助,發表了多篇學術論文,并獲得多項醫療成果獎。

上海陳海泉和陳曉峰哪個好

上海陳海泉和陳曉峰相比陳海泉好

陳海泉,男,主任醫師,教授,上海胸科醫院院長,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業務副院長,胸外科主任、ICU主任,復旦大學肺癌防治中心主任,胸部腫瘤多學科診治組首席專家,上海市胸科醫院院長

博士生導師,近年還兩次應邀赴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授課,掌握了世界先進的微創胸心外科手術技術

率先在國內開展:經氣管鏡超聲引導針吸活檢術(EBUS-TBNA)、HookWire定位輔助胸腔鏡下孤立性肺小結節切除、早期肺癌篩查國際行動計劃(I-ELCAP),全腔鏡下IvorLewis食管癌根治術,經口Orvil機械吻合全腔鏡下IvorLewis食管癌根治術

領先開展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胸腔鏡下縱隔腫瘤切除術等多項新技術、新項目

目前已累計完成逾3000例胸部腫瘤的微創手術,顯著減輕了患者的手術創傷,提高了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

目前陳教授微創手術技術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得到國際胸外科學界的認可,在今年美國AATS年會上當選為AATSactivemember,成為該學會在中國大陸普胸專業唯一的一位會員,使國內廣大腫瘤患者享受到國際水平的微創醫療服務,獲得了患者及家屬的廣泛好評

而陳曉峰教授是肺結節診斷和肺癌處理這方面的專家,病情判斷準確,治療方案快速準確,同時兼顧患者心理和心情幫助緩解緊張情緒,很有大師風范

手術后病房巡查時,高效快捷,通過簡短的溝通和問詢給患者以戰勝病魔的信心

但是相比陳海泉醫資淺薄一點,所以陳海泉好

年輕不吸煙女性肺癌患病率升高!發現磨玻璃結節后怎么辦?

近日,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胸外科主任、胸部腫瘤多學科綜合診治團隊首席專家陳海泉教授受哈佛大學布萊根婦女醫院邀請,作為“Schuster Distinguished Lecturer”,與參會的專家學者分享了早期肺癌診治的“中國經驗”。陳海泉分享了團隊近年來在早期肺癌研究領域的成果,就肺癌診治的前沿 探索 與參會專家們進行了交流探討。根據講座議程,陳海泉還以“云查房”的形式,參加了布萊根婦女醫院的教學查房。

圖說:陳海泉教授 采訪對象供圖(下同)

“年輕、女性、非吸煙人群”肺癌發病率顯著升高

“在既往的認知中,資深煙民被認為更容易得肺癌,但是越來越多的數據表明,在中國人群中,不吸煙的女性肺癌發病率明顯上升。”陳海泉教授在講座中表示。

此前,由陳海泉團隊完成的《早期非小細胞肺癌外科個體化治療的基礎與臨床研究》項目在國內率先開展基于社區早期肺癌低劑量螺旋CT篩查,在對上海市閔行區11332名50至80歲的居民進行低劑量螺旋CT篩查后發現了27名肺癌患者,其中不吸煙的女性患者占66%,影像學表現為磨玻璃結節的患者占70.4%。“盡管篩查的人群是男性多、吸煙者多,但發現肺癌患病人群仍然是不吸煙的女性患者居多。”另一項多中心研究納入了來自中國的6家醫院的8392名員工,共篩查出179名肺癌患者,其中不吸煙女性147名,占82.1%;96%的患者在影像學上表現為磨玻璃結節,63%的患者病理學診斷為原位腺癌或微浸潤性腺癌。陳海泉團隊的前期研究也表明,90%的不吸煙肺癌患者存在已知基因突變。

許多在體檢中發現的早期肺癌在影像檢查報告中表現為“磨玻璃結節”;而“磨玻璃結節”型肺癌也越來越多見于傳統肺癌的“低危人群”。磨玻璃結節在影像學上呈現與周邊肺組織密度不一樣的結構——密度增高、但仍能看清楚其中的血管紋理,且其可對應多種病理類型——良性病變、不典型腺瘤樣增生、原位腺癌、微浸潤性腺癌或浸潤性腺癌均可在影像學上表現為磨玻璃結節。關于發現磨玻璃結節后要如何處理,陳海泉在當晚的講座中分享了團隊近年的成果——磨玻璃結節型肺癌作為一種特殊的臨床亞型,具體應對策略需分類而治。在臨床上,根據結節的“透明度”,可以將磨玻璃結節分為純磨玻璃結節、混合型磨玻璃結節和實性結節。其中純磨玻璃結節呈現在醫學影像學上比較均勻;混合型磨玻璃結節在醫學影像學上表現為“透明度不均”,部分不透明;實性結節在醫學影像學上表現幾乎不透明。這三類肺癌的I期患者5年生存率差異巨大,分別為100%、87.6%和73.2%。

圖說:右上為陳海泉

外科手術是治療磨玻璃結節型肺癌的主要手段,對于新發現的磨玻璃結節型肺癌,陳海泉團隊推薦至少經過4-6個月的隨訪,良性磨玻璃結節通常會在隨訪期間消失。對于持續存在的磨玻璃結節,若結節為中央型,則進行密切隨訪;若結節為周圍型,且患者年齡 70歲,則進行密切隨訪;若結節為周圍型,且患者較年輕,則需綜合考慮 社會 和心理學等因素決定是否手術。

陳海泉團隊的另一項研究證實了影像學表現為磨玻璃結節的肺腺癌是一種特殊的臨床亞型。該研究入組了從2008年至2014年的911名肺腺癌患者(共988個結節)。數據顯示,影像學表現為純磨玻璃結節的肺腺癌患者沒有淋巴結轉移,故針對影像學表現為純磨玻璃結節的患者,僅需行亞肺葉切除。此外,陳海泉提出,對于10mm以下的肺磨玻璃結節應以觀察隨訪為主,對于10mm以上的肺磨玻璃結節則應當分類而治。這些研究表明,在臨床實踐中,需避免過度診療,要平衡患者的獲益-風險后考慮手術或隨訪計劃。

早期 肺癌的個體化診治策略——微創3.0

近年來,陳海泉團隊通過多項肺癌研究,提出了微創3.0的概念,即更小的切口、切除更少的組織以及盡量減小患者的系統性損傷。“目前的診治指南是歷年來優秀醫學專家們制定的共識,為疾病的規范診治及其理念推廣提供了有力參考”,陳海泉表示,“但診治指南和高質量的創新并不矛盾,因為這些‘診治標準’也正是依靠高質量的創新去不斷突破和完善。”

陳海泉表示,此次受邀參加哈佛大學布萊根婦女醫院的高規格學術活動,也表明國際頂級醫學中心對中國學者在胸外科領域工作的認可。“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如何在交流中學習、進步。借這次交流、演講,對胸外科領域的學科發展、東西方差異需要更深入地總結和思考。”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發展簡史

中山醫院創始于1936年,為紀念中國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而命名,是三十年代由中國人自己創辦的一所規模較大的綜合性醫院。當時上海有市民3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