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海外灘 整體建筑平移(建筑能拆不能移位置嗎)

时间:2024-06-01 04:39:51 编辑: 来源:

建筑能拆不能移位置嗎

在很多年以前,很多人都認為一棟建筑建好之后一直在那里不能動,但是隨著建筑技術的發展,建筑整體平移已經不是難事,現在我們經常在新聞看到某個地方成功平移某一棟建筑物。這些事實也證明了我國已經擁有成熟的建筑平移技術。

我國最初的一個建筑平移案例,就是在1993年的上海外灘天文臺,這也是我國第一次平移的建筑。加固之家記得在1993年,外灘的道路要進行改擴建,而天文臺正處于規劃后中山東一路中央,為了保護這座當時已近150歲的國寶級老建筑,相關部門決定將它整體向東移動。當時還沒有成熟的老建筑平移技術,天文臺一天也只能移動幾厘米。即便如此,最后這個重達450噸的天文臺還是成功移動了24.5米,而且沒有絲毫損壞,這在當時簡直是一個空前的創舉。

隨后,我國的建筑平移技術一直在不斷發展與進步,據報道,我國曾在1997年把有著200年歷史、400平米的徽派老建筑蔭余堂被拆解裝運到美國,并通過修建完整還原舊貌,耗資1.25億美元,后來這一景觀紅遍全美。

多年來,建筑平移技術已經比最初階段成熟了不少,也衍生出很多適應不同工況的平移施工方法。

1. 雙梁式軌道梁做法

挖去原基礎兩側的填土, 暴露全部基礎。在原基礎兩側底部各澆筑 1 根鋼筋混凝土梁(下軌道梁),在水平方向一直延伸到房屋新基礎的位置。下軌道梁達到一定強度后,在梁上安裝滾軸(

直徑 50~100mm 的鋼棒) 。在安裝好的滾軸上支模澆筑2根鋼筋混凝土梁(上軌道梁),把原基礎夾持住。為使夾持牢固,

澆筑上軌道梁前,先將原基礎沿軸線方向的兩側各切去

10~20mm,以便與上軌道梁能夠良好地連接。并在左右兩側上軌道梁之間每隔1~2m澆筑1根鋼筋混凝土聯系梁,保證其整體剛度。待上、下軌道梁達到設計強度后,

再在上、下軌道梁之間適當位置把房屋上部結構與原基礎切斷。至此,房屋的上部結構就脫離了原基礎, 而支承在新澆筑的上軌道梁上。施加動力,房屋即可移動。

2.平移軌道的設置方法

該法讓建筑物整體平移過程在平移軌道上進行,軌道的構造通常分為滑動機構和滾動機構,滑動機構的牽引過程比較穩定,但目前尚未找到一種理想的強度高、硬度大、摩擦系數小的材料;滾動機構是由上軌道梁、下軌道梁及位于其間的許多個滾軸構成,軌道梁在建筑物平移過程中承擔著上部建筑物傳來的永久荷載和可變荷載,因此軌道梁的設計非常重要,其強度、剛度若出現問題, 建筑物將會產生裂縫、破壞,甚至危及人身安全。

3. 單梁式軌道梁做法

挖土至基礎底面,將柱的原獨立基礎表面鑿毛,在獨立基礎之間澆筑下軌道梁。下軌道梁底面坐落在堅硬土層或巖石層上,從而防止不均勻沉降。下軌道梁在水平方向一

直延伸到房屋新基礎的位置。 下軌道梁達到一定強度后,在梁上安裝滾軸。

將柱根部四周剔鑿露出主筋,在安裝好的滾軸上綁筋、支模、澆筑上軌道梁,上軌道梁主筋夾住柱的主筋,澆筑后,柱與上軌道梁連成一體。待上、下軌道梁達到設計強度后,再在上下軌

道梁之間將柱與原基礎切斷。至此,房屋的上部結構就脫離了原基礎,

而支承在新澆筑的上軌道梁上建筑物的上部結構與原有基礎的切斷上下軌道梁施工完畢,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即可切斷框架柱與原有基礎的連接。上下軌道間的間隙僅為

50~100mm( 滾軸直徑)

,給切斷柱的施工帶來困難。通常選用的方法有:鋼筋混凝土鉆石鋼線切割機施工,可克服施工空間狹小的困難,用風鎬破碎混凝土,用氧乙炔切割鋼筋;用手錘、鋼釬進行剔鑿。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