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海外國語大學mti招生簡章(上海外國語大學CI項目如何報考?)

时间:2024-06-02 06:27:17 编辑: 来源:

考上上海外國語大學外研究生條件

報名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二.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三.身體健康狀況符合國家和我校規定的體檢要求。 

四.考生學業水平必須符合下列學歷等條件之一: 

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舉辦的 成人高等學歷教育應屆本科畢業生)及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 錄取當年 9 月 1 日前須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否則錄取資格無效。

2.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

3.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學歷后滿 2 年(從畢業后到錄取當年 9 月 1 日,下同)或 2 年以上,以及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符合招生單位根據本單位 的培養目標對考生提出的具體學業要求的(請參見附表一及附表二),按本科畢業同等學力身份報考。

4.已獲碩士、博士學位的人員。

5.除法律(法學)專業要求之前在高校學習的專業必須為法學專業之外,我 校各專業均接受跨專業報考。 

在校研究生報考須在報名前征得所在培養單位同意,并于 2018 年 10 月 31 日前向我校研招辦出具書面證明。

擴展資料

考外國語大學研究生復試注意事項:

復試材料

一.復試材料(證件及證書)

1. 身份證原件、最高學歷成績單(蓋章)

2. 學生證原件(應屆生)、最高學歷畢業證書和學位證原件及復印件(往屆生)

3. 《中國高等教育學歷認證報告》原件及復印件(未通過學籍學歷審核)

4. 報考定向就業:檔案所在部門同意報考證明;非定向就業:規定時間內調取檔案到上外

二.技術分計算

初試成績(滿分350分)與復試成績(滿分300分)在錄取中所占比例為53.9%和46.1%。其中初試成績按技術分計入,滿分為350分(部分按“業務1+業務2+外語+總分*10%”計算技術分的專業,技術分滿分為450分,折算為350分計入初復試總分)。

上外不看重二外和政治的分數,建議大家重點放在專業課復習上。

三.面試技巧

儀表莊重

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筆譯考研經驗分享?

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筆譯考研經驗分享

一. 擇校

選擇目標院校,除了考慮“夢想”、自身實力和難度(比如報錄比),我還要提醒大家一定要關注各院校的招生簡章、參考書目和題型。招生簡章一般在院校的研究生網可以搜到,比對一下你心目中幾個目標院校的考題,做一下近年考題試試,選出你最拿手或者最感興趣的一套題。比如我不喜歡背模板類型的題目,如百科應用文寫作,也不喜歡刷語法選擇題、詞匯題,所以比較喜歡上外的題型。根據以上幾種指標綜合選擇院校,這樣才能夠事半功倍。當然,確定了最終的目標院校之后,也別忘了研究一下近幾年的考題,找找規律,比如上外的題型是每三年一次大變化,而第一年備考的我還傻傻地背了好幾個月詞條……19年是最近的一次題型大變化,20和21年(也就是今年12月份的考試)都不會做大調整(小調整還是有的),想考的童鞋們快快瞧一瞧看一看了啊,考不了吃虧考不了上當!!

推薦備考資料:

上外官網沒有指定初試的參考書目,但公布了復試參考書目,如下:

英語筆譯:

《筆譯訓練指南》吉爾著劉和平等譯,中國出版集團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法律翻譯解析》Legal Translation Explained by Enrique Alcaraz& Brian Hughes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公文翻譯》Translating Official Documents by Roberto Mayoral Asensio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357英語翻譯基礎

基本題型:

沒有常規的詞條翻譯,只有兩篇篇章翻譯。

推薦備考資料:

《高級英漢翻譯理論與實踐》 葉子南

《高級口譯教程》 梅德明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實用翻譯教程》馮慶華

《非文學翻譯》李長栓

備考經驗:

翻譯的基礎就是充足的詞匯量和句式積累,因此背單詞一定是要提前并且長久堅持的,可以背專八單詞,以及雅思GRE單詞。

上外翻譯基礎一般只考察篇章翻譯,雖然不用準備詞條,但是難度也是在的,考察的范圍比較廣,像外刊、文學作品、甚至是偏科學經濟類的翻譯都可能出現,文化類和社會生活類主題的文章需要重點注意,政府工作報告這些偏時政的內容也得準備到。

練題方面可以選擇三級筆譯、二級筆譯加上政府工作報告。也是和作文一樣的,不僅僅需要花時間去練習,實際上最重要的環節在練習之后的批改和復盤!批改能夠很直觀的反饋出自己的不足和錯誤,由此進行復盤整理之后就會比原來多一些積累和經驗,在之后練題時注意方法技巧的活學活用以及規避總結過的錯誤操作。

另外,可以每天安排一點時間積累外刊,對提升閱讀理解和翻譯的做題速度和詞匯積累都是有幫助的。

448 漢語寫作與百科知識

基本題型:

推薦備考資料:

《中國文化要略》程裕禎

《中國文學與中國文化知識應試指南》林青松 東南大學出版社

《中國文化讀本》(中文本)葉朗 朱良志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中國文化概要》陶嘉煒

備考經驗:

上外的百科出題主要偏向于文學類,尤其是中國文學類。可以用以上參考書進行準備,涵蓋范圍還是挺廣的。不過也是需要做題練手的,可以練真題或者是與上外真題風格類似的經典百科習題。

當然啦,像涉及中西方文化、國內外政治、經濟包括一些時政也都是有可能考察的,在準備翻譯基礎是也會接觸到,各科之間的復習也都是相互輔助的。

應用文部分上外21和22年都考察的古文翻譯+評論,其實也和準備翻譯和作文的步驟一樣的,即積累+練筆+復盤。

大作文的主題一般是為社會文化和社會生活類,在積累素材時可以先著重積累這部分,另外一定要真正有自己的行文觀點,只一味的套用萬能句模板是不可取的。

二、備考(初復試)

1.政治(全國統一命題)

還有要提醒的一點:融會貫通,學會自己表達。去年的考題兩位大佬確實幾乎全部押中,但是我們不能像肖大大那樣一個要點就寫幾個字,而是要結合材料分析;也不能像徐濤那樣一大段,而是要每個知識點(書上原話那種)分一個點,12345這樣排下來,一看就很整齊~這估計也是我沒背下來最后一題結果主觀題分數還挺高的原因!

基英:(思維+眼界)

這次題型是長閱讀后跟簡答題和論述題,文章主題是大數據,最后一道論述題相當于往年的作文,只不過題目還是緊貼閱讀文章的大數據。雖然題型稍微有所調整,考察的基本功內容沒變,即思維和眼界。

備考書籍主要是《英美散文選讀》,書中文章難度和深度基本吻合考試閱讀難度,關鍵是書里每篇文后都有類似的簡答題,可以對照書》里《英美散文選讀輔導用的答案,訓練答題思路,學會用不同的語言表達相同的內容;這本書里的文章都是名家之作,遣詞造句地道精煉,可以節選背誦,用于作文和翻譯,一舉兩得。

作文素材的眼界訓練主要靠平時積累,比如看TED,畢業演講等,分析別人文稿的論述切入點,鍛煉自己對當下熱點問題的思考力。基英考了87,大概率是最后的論述切入點比較新穎,再加上上外老師這次是真的很慷慨,哈哈~ 另外還看了魏劍峰老師的《地道英文寫作進階》,書里全是外刊常用短語,背誦后用于作文和翻譯也不錯。

翻譯:(復盤+整合)

題型很簡單,一篇漢譯英,照例是社會熱點(教考隊伍龐大),一篇英譯漢,偏哲學,都是翻譯劃線部分(從開始考研就一直堅定考上外,就是因為上外題型很簡單)。英譯漢稍難一些,我在漢譯英上分配的時間有點兒多,導致英譯漢沒有足夠的時間琢磨用詞和表達,最后的分數并不理想,所以大家注意時間分配上要合理些,平時注意訓練和把握自己的節奏。英漢互譯難度的把握我用中國高翻團隊出的《上外MTI真題及參考》。

剛開始練翻譯,尤其是漢譯英,挫敗感比較大,不容易堅持,所以先看了韓剛老師的《90天攻克CATTI二級筆譯》,對漢英語言特點及翻譯技巧有個系統的了解,接下來就是自己動手翻譯,翻譯時盡量選擇有參考譯文的材料,比如張培基的《英譯中國現代散文選》,《西南聯大英文課》,《英漢翻譯簡明教程》,還加了中國高翻團隊的考研群,每天群里都會推送最新的熱詞翻譯和經濟學人資料。

我一貫堅持的是物盡其用,翻譯材料不求多而求精,用復盤的方法,一本書同時用來練習漢譯英和英譯漢,比如西南聯大的書先看英文,自己翻譯成中文,對照譯文和韓剛老師的技巧,修改總結,再看著中文翻譯成英文,其他材料也是同樣的練習方法。

二是注意整合,基英的材料可以用來練翻譯,翻譯的材料可以用到作文素材的積累上,雖是兩門考試,但都是對語言掌握能力的考核,不要忘本。盡量不要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找資源和尋找參考譯文上。

百科:(古今中外)

百科今年的題型做了大調整,往年都是四道論述題(古今中外)和一道大作文,今年題型超多,有五道大題----

四五個名詞解釋

翻譯一篇詩詞(考試正值冬至,詞的內容就與冬至有關,可見上外老師選題很細膩,無奈我功力太低,沒能參透...)

一道小的材料作文(給了兩篇材料,一篇是電商,一篇是英國脫歐,二選一)

接下來是閱讀概述(閱讀材料偏長,內容是有關翻譯理論的,概述有字數限制)

最后是800字作文(有關教師體罰的)

考前有看到新華網和人民日報的買粉絲推送了教師體罰的相關新聞,跟基英作文準備相同,平時注意收集當下社會熱點問題,細品相關評論的切入點和邏輯,最后就是自己動手寫,循序漸進,剛開始只寫100字,慢慢增加,我現在已經養成天天寫隨筆的習慣,到考試那天,800或1000字的作文基本能快速搭框架 ,添細節,不會看到題目后腦子空空無話可說。針對名詞解釋和詩詞,平時多看一些古文翻譯,我買了全套《中華典故》和《古文觀止》,還有中國高翻團隊出的《成語積累精選》,其實還應看看唐詩宋詞有關的品讀書籍,對準備論述和寫作也有幫助。

復試準備

今年是網絡復試,考試流程參考意義并不大,跟往年相比沒有變的是政審內容和面試環節。面試前,會填寫素質問卷,比如考研原因和讀研計劃,對集體生活的交流溝通看法,遇到問題會怎樣求助等等,還會貼心的收集個人的作息時間,錄取后宿管科會盡量把作息時間相同的學生分到一個宿舍,不得不說上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