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海外國語大學世界語言博物館(兩語一外是指什么大學)

时间:2024-06-01 08:29:19 编辑: 来源:

上海外國語大學有什么專業?這所學校的排名怎么樣?

要說上海外國語大學的排名,其實是很不公平的,要論學科排名,上海外國語大學的語言類學科遠超一群綜合類院校,但要論綜合排名,那綜合類高校光學院數量就超過了上海外國語大學,根本就沒法比。

在語言類高校之內比,上海外國語大學穩穩的前三,多少年了都是這個排名,北京外國語大學和上海外國語大學就像兩個標桿,牢牢的釘在語言類高校的前三之內。

在各個榜單內都是如此,教育部主持的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外國語言文學學科建設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和上海外國語大學并列第一,占居前三;軟科發布的2022年語言類大學排名,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占據前三,其他榜單也都差不太多。

可以說在硬實力方面,上海外國語大學牢牢的站住了國內前三的位置,但是,在軟實力方面,上海外國語大學可有著其他高校難以匹敵的優勢。

中國第一座世界語言博物館就坐落于上海外國語大學。

2019年,時值聯合國“國際本土語言年”和上外建校七十周年,中國第一座世界語言博物館上海外國語大學世界語言博物館正式開館。

上海外國語大學作為語言類大學中的佼佼者,其語言底蘊是非常豐富的,這所語言博物館對于各個語種的學生而言,無異于一座巨大的寶庫,不僅僅能夠探索到本專業的知識更能夠了解到其他語言的魅力。

如果說,一所語言類高校僅僅把語言當做工具,那她培養出來的學生也就只能起到工具的作用。上海外國語大學不是這樣,在世界語言博物館中,她們從漢字“語”的言字偏旁衍生出三大展區:說”,溝通世界;“記”,書寫世界;“譯”,詮釋世界。

這樣的劃分體現出了上海外國語大學對于語言的理解和認知,她們就會把這樣的理念帶給學生。為什么上海外國語大學作為非理工類大學其就業率于就業評價一直居高不下,就是因為她們培養出來的學生擁有著超越一般人認知的水平,這種認知會催促著她們完成蛻變,不但進步,她們會竭盡所能去溝通世界、書寫世界、詮釋世界,這不是有意識的行為而是下意識的行為。

從這一點,小編認為,要論軟實力,上海外國語大學在對語言的理解和認知上在國內是數一數二的,而且她們將這種認知于校園有機的結合在了一起,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體會到感知到這些大師們對語言的感悟,從而提升自己。

總的來說,上海外國語大學的硬實力排名,穩穩的全國前三,軟實力排名就見仁見智了,每個人的標準都不一樣。從對于“語言”的理解和推廣角度講,上海外國語大學做的還是非常優秀的。

兩語一外是指什么大學

“兩語一外”包括3所大學,分別是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以及外交學院,這三所高校也是中國考取難度相當高的大學,其中北京外國語大學直屬教育部,被認為中國含金量最高的一所語言類大學,不僅是雙一流大學,同時也是國內重點建設的211工程高校,在軟科公布的大學排行榜當中位居全國第63名

上海外國語大學也是一所211及雙一流大學,直屬教育部,是新中國外語教育的發祥地之一

“兩語一外”的外交學院雖然非985、211辦學層次,但也是國內的雙一流大學,考取難度僅次于“清北華五人”,外交學院被稱為是中國外交官的搖籃,專門培養外交官人才,雖然辦學規模不大,但是其影響力和知名度都是很高的,進入的門檻很高,有固定的招生名額,外交學院對于考生的身高和外語能力和水平都有要求

考上海外國語大學的研究生需要考哪些專業?

思想政治理論、外國語、專業基礎綜合等。

碩士研究生招生初試設置四個單元考試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論、外國語、業務課一和業務課二,滿分分別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教育學、歷史學、醫學門類初試設置三個單元考試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論、外國語、專業基礎綜合,滿分分別為100分、100分、300分。

體育、應用心理、文物與博物館、藥學、中藥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

上海生源,上海讀的本科,想申請國外讀研然后回來,申請上海戶口,按照什么標準?

根據上海市有關規定,非上海生源應屆高校畢業生進滬的正規過程是:用人單位憑《用人單位信息登記憑證》向上海市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領取《非上海生源應屆高校畢業生進滬就業申請表》或通過市就業指導中心買粉絲下載。學生憑《申請表》向學校索取教務處出具的成績單,并將《申請表》、就業協議書、推薦表、在校期間的獲獎證書、外語和計算機等級證書以及有關材料交學校就業管理部門審核。學校根據《申請表》的要求對學生提供的材料進行審核,并在《申請表》上蓋章簽字,再交還本人。然后,單位再將《申請表》交與就業指導中心,等待批復。一般自受理之日起15個工作日予以批復,其中碩士或以上學歷自受理之日起7個工作日予以批復。

2011年上海戶口評分標準

一、畢業生要素分

(一)基本要素

1.最高學歷

博士 27分

碩士 24分

本科 21分

2.畢業學校

教育部重點建設高校、在滬“211工程”高校、科學院在滬各研究所(名單見附件一 )15分

其它“211工程”高校、中央直屬研究生培養單位、上海各高校及研究生培養單位(名單見附件二)12分

其他高校及研究生培養單位 8分

3.學習成績

(按照畢業生在校期間學習成績專業(班級)綜合排名對其等級進行評定)

一級(成績綜合排名前25%) 8分

二級(成績綜合排名26%-50%) 6分

三級(成績綜合排名51%-75%) 4分

四級(成績綜合排名76%-100%) 2分

4.外語水平

通過CET-6級、六級成績達到425分(含425分)或專業英語八級 8分

通過CET-4級、四級成績達到425分(含425分)或專業英語四級 7分

外語類、藝術類或體育類專業外語課程合格 7分

5.計算機水平

畢業研究生 7分

理科類計算機高級水平或免予此項要求的專業(數學類、電子科學類、電氣信息類、 管理科學與工程類)7分

文科類專業計算機中級(省級二級)水平 7分

理科類專業計算機中級(省級二級)水平 6分

文科類專業計算機初級(省級一級)水平 6分

藝術、體育類專業相關課程合格 6分

(二)導向要素

1.榮譽稱號

(校級及以上級“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優秀學生干部”、“優秀畢業生”)

經認定的國家級 10分

省(自治區、直轄市)級 5分

學校級(每次1分,不超過2分) 2分

2.學術、文體競賽獲獎

(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全國大學生“挑戰杯”賽等國際性或全國性比賽(含地方賽區)獲獎)

⑴經認定的國際性比賽或上述全國性比賽獎項:

一等獎 10分

二等獎 8分

三等獎 6分

⑵上述全國性比賽地方賽區獎項:

一等獎 5分

二等獎 3分

三等獎 1分

(1.以上獎勵表彰僅限在高校最高學歷就讀期間所獲獎勵表彰,2.同類獎勵取最高分,3榮譽類和競賽類獎勵可以累計加分,最高分不超過15分。)

3.科研創新

⑴擁有專利證書:

擁有發明專利證書 5分

擁有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3分

擁有外觀設計專利證書 3分

⑵已申請發明專利的,并擁有專利申請受理通知書 1分

4.自主創業

⑴創辦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資助的科技企業

獲得科技創業基金資助企業的法定代表人 5分

獲得科技創業基金資助企業團組成員 2分

⑵創辦其他企業的

擔任法定代表人 5分

擔任董事 2分

5.參加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

上海高校參加西部計劃回滬的畢業生按照其畢業當年的進滬政策予以評分,并在此基礎上給予加分 5分

二、用人需求要素分

(一)基本要素

用人單位在招聘錄用高校畢業生中信譽度良好 5分

(二)重點領域要素

錄用本市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導向專業(依據《上海市重點領域人才開發目錄》及“十一五”期間人才需求調查結果制定,見附件三)畢業生 3分

在本市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導向專業(見附件三)基礎上,錄用列入教育部、上海市重點學科所在高等院校的畢業研究生 3分

(三)重大項目要素 最高不超過10分 承擔國家級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項目、遠郊地區社會事業單位、市級藝術劇團等用人單位急需的構建和諧社會緊缺人才。具體項目及用人單位名單由各有關行業主管部門認定。

三、標準分

標準分為非上海生源進滬就業申請上海市戶籍的基本資格分。進滬就業的非上海生源高校畢業生,其各項要素累積分值高于標準分的,可辦理上海市戶籍;低于標準分的,辦理人才類《上海市居住證》。標準分由上海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根據市政府戶籍人口機械增長調控要求確定。

附件:

附件一:教育部重點建設高校、在滬“211工程”高校、中國科學院在滬各研究所名單

附件二:其它“211工程”高校、中央直屬研究生培養單位、上海各高校和研究生培養單位名單

附件三:2007年上海重點領域導向專業目錄

附件一:教育部重點建設高校,在滬“211工程”高校

以及中國科學院在滬各研究所名單

(排名不分先后)

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

南開大學

天津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

東北大學

吉林大學

南京大學

東南大學

浙江大學

廈門大學

山東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復旦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同濟大學

武漢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湖南大學

中南大學

中山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四川大學

重慶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蘭州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

中央民族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東華大學

上海財經大學

上海大學

華東師范大學

上海外國語大學

第二軍醫大學

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

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