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海外環線能不能跑電動車(在上海怎么樣可以合法正常的騎摩托車)

时间:2024-06-03 06:23:07 编辑: 来源:

在上海怎么樣可以合法正常的騎摩托車

要有二輪或三輪摩托車的有效駕駛證(E照或D照)。

要有上海牌照檢驗合格的摩托車。

嚴格的遵守上海市的交通規則行車。

擴展資料:

海摩托車牌照分為

1.        滬A(黃)

2.        滬C(黃)

3.        滬A(藍)

4.        滬C,D,E (藍)

以上1-3的牌照現在均已經不發放新牌,只能通過個人過戶(購買)取得,4 可以通過新購車取得上牌額度,但是必須具備輕便摩托車駕駛證,俗稱F照。

黃,藍 牌區別:黃牌為大于50cc以上排氣量范圍,藍牌為小于等于50cc排氣量范圍。然后黃牌可以帶人和上橋,藍牌則不允許帶人和上橋。

行駛區域,A牌的話 3縱3橫都不允許進入,然后還有一些區域的特定路段,比如衡山路什么的。C牌的話比別比較大,黃C原則是不能進入外環線內(有爭議,規定的幾個中心城區全天禁止進入),藍C是不能進入中山環路以內。

C牌的話需要郊區戶口才能上牌。

華為問界首款純電!|42Test

今年 9 月 6 日,華為在秋季新品發布會上正式發布了問界 M5 EV ,這也是問界系列的首款純電車型。

作為華為鴻蒙生態中汽車領域重要的一環,除了與其他問界車型一樣搭載了鴻蒙車機,能夠與其他華為智能設備進行聯動以外,問界 M5 EV 還首次搭載了華為自研 HUAWEI DriveONE 純電驅智能平臺以及 HUAWEI DATS 動態自適應扭矩系統。

根據發布會上的描述,HUAWEI DATS 動態自適應扭矩系統除了能提升車輛的操控性、駕乘舒適性,還能夠進一步提升車輛續航。

同時發布會上余承東還自豪地表示,這是全球最美的純電 SUV ,遙遙領先同級別競品。

那么余承東這次到底是實話實說,還是又一次吹牛?我們在拿到車以后,第一時間進行了詳細測試,下面就一起看看測試結果吧。

續航測試:600 km+ 居然還有續航焦慮?

本次 42Test 的車型版本是問界 M5 EV 標準版,電池為 80 kWh 的磷酸鐵鋰電池,官方 CLTC 綜合工況續航 620 km。

按照 42Test 的標準,續航測試將會分成「高速工況」和「城市工況」兩部分。華為自研 HUAWEI DriveONE 純電驅智能平臺以及 HUAWEI DATS 動態自適應扭矩系統能否讓 M5 EV 像發布會說的那樣無續航焦慮?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它的實際表現。

高速續航:低于預期

高速續航的路線為,我們先從位于北翟路的公司地庫滿電出發,沿著外環線開上 G60 滬昆高速,隨后一路往金華方向前進,到達諸暨出口后下高速隨后立即原路返回上海。

測試當天 11 月 9 日的氣溫為 25 ℃,車輛空調使用了夏季標準:22 ℃、2 檔風、打開 AC,胎壓前后都為 2.7 Bar。由于舒適(標準)駕駛模式不支持調節動能回收力度,所以測試時使用個性化駕駛模式,將加速模式調至標準,能量回收調至高。

問界 M5 EV 支持顯示綜合續航里程,比 CLTC 標準更符合車輛實際續航表現,所以全程的表顯都為綜合續航里程。

車輛充滿電后表顯綜合續航為 510 km,在高速路段行駛了 376.5 km 后,表顯續航還剩余 22 km。測試當天前半段高速路況比較通暢,平均時速可以達到 105 km/h 以上。后半段返程時車輛較多,部分路段出現了擁堵。整個測試行程用時 3 小時 50 分鐘,平均時速 87 km/h。

M5 EV 的高速工況能耗為 19.3 kWh,表顯續航和實際的掉電數值比例為 1:1.29。根據這個數據推算,80 kWh 的標準版問界 M5 EV 的高速工況理論滿電續航 395 km。

從整個測試中的每 10 km 的掉電速度可以看出,在前半段較為通暢的路況下,車輛每 10 km 掉電在 14 km 左右。而后半段速度較慢的情況下,掉電比例就比較接近 1:1 了。

這個續航表現有些低于我們的預期。由于是單電機版本,在出發前我們猜測實際續航應該會在 420—430 km,結果卻并未跑到 400 km,以至于我們都沒有到達常規的 G60 楓涇服務區進行補能,到嘉興服務區就歇菜了。

城市續航:表現尚可

如果 M5 EV 的高速續航不能讓你們滿意,那么城市工況下的實際續航表現也許會更符合你們的預期。

按照 42Test 的測試標準,城市工況續航測試包含 2 個部分:途經定西路、世紀大道、徐匯濱江、武康大樓等交通要道的 50 km 地面路段;以及繞著長年充斥著大車,路況復雜的外環高速行駛一圈,共計 100 km。

測試當天 11 月 11 日的氣溫為 19 ℃,車輛空調使用了夏季標準:22 ℃、2 檔風、打開 AC,胎壓前后都為 2.7 Bar。同樣使用個性化駕駛模式,將加速模式調至標準,能量回收調至高。

城市續航測試環節我們實際行駛了 150 km ,總計用時 6 小時 14 分。由于城區道路測試環節存在大車流以及大量紅綠燈走走停停的工況,整個測試行程的平均時速僅有 27 km/h。

問界 M5 EV 的表顯續航下降了 179 km,在外環路段行駛下的平均能耗在 17 kWh/100 km 左右。但在城區地面道路經常堵停的情況下,平均能耗會達到 19 kWh/100 km,最擁堵的時候會超過 20 kWh/100 km,表顯續航和實際的掉電數值比例為 1:1.19,理論滿電續航 427 km。

這次我們將 100 km 的外環測試放在了前面,從每 10 km 的掉電比例可以看出,由于路況較為通暢,前 100 km 大部分時間可以做到 1:1 的掉電比例。

但后半段 50 km,我們遇到了周五的大車流,花費了將近 3 小時 30 分鐘才開完了 50 km。在堵車的情況下,車輛的掉電比例不亞于在高速上高速行駛。

總結一下,作為一輛單電機的中型 SUV ,問界 M5 EV 標準版在高速工況下的續航有些不盡人意。在時速達到 110—120 km/h,能耗會高達 20 kWh/100 km。

但城市工況下的續航表現還不錯,足以滿足大部分人一周五個工作日的通勤需求,唯獨堵車情況下能耗依然會高達 20 kWh/100 km。

充電測試:充得不慢,但別充滿

由于問界并沒有自己的自營充電站,這次我們依然來到了最大充電功率 120 kW 的小桔充電站進行問界 M5 EV 的充電測試。

雖然是 120 kW 的一樁雙槍,但測試時另一個充電槍并沒有車輛使用,所以不存在分流導致功率下降的情況。

我們從 SOC 5% 開始進行充電,初始充電功率可以達到 100 kW 以上,SOC 10—55% 階段功率始終維持在 93 kW 左右,SOC 接近 60% 時功率會下降到 87 kW,SOC 接近 70% 時功率會下降到 80 kW 以下,前 80% 快充階段充電功率都不錯。

但一旦 SOC 達到 80% ,充電功率會出現斷崖式下跌,直接從接近 80 kW 跌倒 34—35 kW,導致后半段充電時間大幅增加。從 80% 充到 95% 需要 23 分鐘,從 95% 充到 100 % 還需要 19 分鐘,換句話說,從 80% 充滿需要長達 42 分鐘。

總的來說,問界 M5 EV 在充電方面的表現符合 400 V 平臺的正常水平,80% 之前的快充階段都能做到快速補能。但 80% 之后充電速度就不盡人意了,95% 之后更是慢得讓人發慌。

如果沒有跑長途的需求,建議平時充電到 80—90% 即可,不然花費在涓流充電上的時間實在是太長了。

性能和駕駛:最運動的問界

駕駛感受

我們這輛問界 M5 EV 是單電機標準版,先簡單過一下機械參數:

后 200 kW 永磁同步電機,最大功率 200 kW,最大扭矩 360 N·m,百公里加速 7.1 s;前雙叉臂后多連桿;HUAWEI DATS 動態自適應扭矩系統。

相比于問界 M7,M5 不僅有著更小的三圍尺寸,前懸架也從 M7 的麥弗遜變為了雙叉臂,讓 M5 開起來明顯比 M7 有樂趣。

M5 EV 的調教風格是偏向于運動 SUV 的,底盤和懸架的齊整性要明顯優于 M7 。不論是低速通過減速帶,還是高速通過道路上的溝溝坎坎,懸架都沒有產生多余的晃動。

不過轉向手感上,M5 EV 在標準模式下明顯是有些輕的。調到運動模式會重一些,但相對其他運動 SUV 還是有些輕,在激烈駕駛變道時會讓駕駛員有些信心不足。并且轉向手感只能在個性化模式下進行調節,其余模式下均和駕駛模式綁定。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M5 EV 的動能回收,在標準模式下松開加速踏板幾乎感受不到動能回收,與燃油車的滑行基本一致。

但調到最強后,中低速狀態下動能回收強度大大加強,非常接近特斯拉,即使是平時開電動車的司機也未必能很快適應。雖然動能回收力度很強,但完全松開車輛最終也不會剎停,最低會減速到 3 km/h 緩慢向前挪動,最后還需要駕駛員踩剎車停止。

另外問界 M5 EV 的動能回收只有兩檔可調,建議可以加一個中檔位,這樣回收力度既不會太強也不會太弱。

加速和剎車

按照慣例,而我們 42Test 性能測試依然采用的是「單人工況」,測試時問界 M5 EV 標準版的剩余電量為 95%,測試溫度 27 攝氏度,動力模式為「運動」。在封閉場景中,連續進行了 10 次百公里加速測試和 10 次百公里剎停測試,具體成績如下。

可以看到, M5 EV 的百公里測試成績較為穩定,測試數據基本都在 7.1 s 左右,與官方數據一致,最快一次成績為 7.0 s。

M5 EV 全力加速的時候,初段動力并不會很強,所以車輛并沒有明顯的抬頭。中后段的動力輸出會明顯更強,這也許就是 HUAWEI DATS 動態自適應扭矩系統的控制邏輯。

百公里剎停的成績就有些不穩定了,最短一次僅有 34.38 m,但最長一次卻有 36.43 m,兩次成績相差 2 m 以上。并且最短成績的出現時間是晚于最長成績的,而我們的測試又是在同一路段連續進行的,所以可以排除剎車衰減原因。

我們這輛車采用的是前后 255/50 R19 的倍耐力 P ZERO 輪胎,這款輪胎的干地抓地性能較為出色。但由于采用的是低風阻封閉輪轂,無法親眼確認剎車卡鉗的配置。

雙層夾膠玻璃 = 好的 NVH?

在噪音實測的環節中,我們關閉所有車窗、空調、音響、座椅按摩等有聲響功能,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