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海外灘和前灘的區別(上海,已經不是上海人的上海)

时间:2024-05-03 02:56:01 编辑: 来源:

上海前灘和外灘有多遠

上海前灘和外灘有11公里

上海浦江前灘禧悅開車到上海外灘中心(開平路)需40分鐘左右

前灘太古里是去年建成開幕的一座綜合性商場,也是浦東前灘地區新的標志性建筑

上海浦江前灘禧A開車到上海外灘中心,需要多少時間

駕車路線:全程約17.2公里

起點:前灘禧悅銷售中心

1.從起點向正北方向出發,行駛60米,右轉進入聯航路

2.沿聯航路行駛360米,左轉進入三魯公路

3.沿三魯公路行駛900米,左轉進入江月路

4.沿江月路行駛1.1公里,右轉進入浦星公路

5.沿浦星公路行駛5.5公里,直行進入濟陽路

6.沿濟陽路行駛4.6公里,右轉進入耀華路

7.沿耀華路行駛1000米,左轉進入長清北路

8.沿長清北路行駛310米,直行進入打浦路隧道

9.沿打浦路隧道行駛2.5公里,右前方轉彎進入打浦路

10.沿打浦路行駛100米,右后方轉彎進入中山南一路

11.沿中山南一路行駛140米,稍向右轉進入中山南一路輔路

12.沿中山南一路輔路行駛110米,進入打浦路

13.沿打浦路行駛200米,右轉進入龍華東路

14.沿龍華東路行駛210米,調頭進入龍華東路

15.沿龍華東路行駛50米,到達終點(在道路右側)

終點:上海外灘中心

上海,已經不是上海人的上海?

文 | 壹默了然

01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上海人,這些年越來越感覺到,上海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一早上從閔行出發到市中心的公司,路徑橫跨小半個上海,沿途人來人往,卻聽不到幾句上海話。

公司不是體制內單位,員工來自五湖四海,從東北到海南,唯獨沒什么上海人。這種環境下,你可以說東北話,可以說四川話,就是不能說上海話。外來朋友覺得凡是說上海話的,都是在秀優越感,都是對他們不尊重。

曾和一個新上海人交流過這個問題。他說,十幾年前就這樣了,上海大小上市創業公司多如牛毛,可單位里的中層管理以上卻很少見到上海人,大家都說普通話。

講上海話最多的,他給我羅列了一堆,出租車司機,商場售貨員,弄堂里阿姨......

然而這位朋友,只要出了上海,都跟人家介紹說自己是“上海人”。

我知道,他來了上海二十年,在這里安家立業,事業小成,但不會說一句上海話,身邊也幾乎沒有上海朋友,不知道是因為內心排斥上海人所以融不進去呢,還是因為融不進去才排斥。

曾有幾個外地朋友發自肺腑地表揚我:“你一點都不像上海人。”

被人表揚總是高興的,可是,這個表揚未免太尷尬了。上海是我長大成人的地方,我憑啥非要不像上海人才能獲得你們的認可?朋友你身體誠實地擠破頭也要留在上海,嘴上卻要顯示出對上海人的不屑和地域成見,這么分裂不累嗎?

現在的上海人活得真是辛苦,連本地話都不能輕易說了,一不小心怕傷著了誰的玻璃心。其實完全沒有排外的本意,可還是怕被誤會,漸漸放棄并逐步喪失著自己的文化底蘊。

能夠操著一口流利滬語的人,已經沒那么多了。據統計,6-20歲能夠熟練使用上海方言的人,只有22.4%。

家里的小朋友也不太會說上海話了,因為鄰居同學甚至老師都是新上海人,沒有語言環境。

而在我們小時候,不說上海話倒是蠻奇怪的。

上海話承載著上海這座城市的文化血脈和歷史記憶,也是上海最有意思的城市文化之一,如今卻漸漸在衰退。

然而在國內外的一些著名景點和商場,倒是不經意間就能聽到上海話,感覺好親切。原來上海人都到那里去了啊哈哈。

還有就是每年春節,南來北往的人都回過年了,延安路高架和南北高架也不堵車了,上海又變成了上海人的上海,到處滬語融融。

其實,入鄉隨俗,融入上海文化學會上海話,你才能變成真正的上海人。

02

都說上海人有錢,的確,很多上海人經濟狀況都不會太差,而且大多很低調,不喜歡攉胖。

可是,市中心的高檔小區,好像上海人越來越少了。

仔細調研一下陸家嘴、新天地、外灘和南京西路的高檔小區里,真正住在里面的上海人似乎也不多了,倒是經常看到兩個中國人在用英語講話。

這是怎么回事呢?

老一批的市中心原住民,大多拆遷出去了。

比如早一批的靜安區居民,拆遷到了寶山大場、閔行的靜安新城。

而留在市中心的老上海,喜歡的豪宅和現在普遍意義上的豪宅,可能有點不一樣,這個后面會講到。

原本就居住在郊區的本地居民,要么依然留在郊區,要么慢慢以原住地為支點慢慢向市區滲透,目前大多滲透在外環左右。

市中心動輒十幾二十萬的房價,讓很多上海人望而卻步, 反倒是很多崛起的新貴,和外來的土豪住在上海的高檔小區里。

03

不經意間,你會發現, 老一輩的評價體系已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不僅老一輩,年輕土著和新上海人,都有著觀念上的天然鴻溝。

比如,上只角和下只角之爭,浦西和浦東之爭,新天地和陸家嘴之爭,雙方各執一詞,互相不鳥。

上海人認為的下只角(蘇州河以北),出了中國10大超級豪宅——華僑城蘇河灣,據說一半業主都是北方人。

下只角的閘北,3年前并入了上只角的靜安,彭浦新村居民也是靜安人。

上海人認為的浦東低檔地段,成了新上海人追捧的香餑餑。

而且浦東浦西同等地段,浦東普遍要貴過浦西,小陸家嘴的房價更是成了上海之最。

你去問上海人,他會以新天地為圓心畫圈,半徑越短越好。有錢的喜歡翠湖天地,沒錢的也傾向于留在浦西(浦東土著除外)。

而新上海人,是以陸家嘴的“廚房三件套”(上海中心、環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廈)為圓心畫圈,有錢的追捧陸家嘴,沒錢的選擇遠郊的地鐵周邊房,造就了不少遠郊小鎮的繁榮。

在土著眼里,正宗有鈔票的上海人,啥人去住浦東?哪怕陸家嘴,一到晚上還不是黑漆漆的,下個樓找個吃飯的地方都難。還是新天地好,又有底蘊又有腔調,生活又方便,附近接地氣的東西也多。

土著也納悶了,名不見經傳的前灘怎么這幾年這么火,房子居然要搶。

我們測試過,同期開盤的兩個不同地段同等品質的樓盤,讓土著和新上海人預測哪個盤好賣,一般...土著是要輸的。

04

這是為什么呢?

難道上海人反而不了解上海了嗎,難道是上海人不行了嗎?

都不是!

這是人口基數和人口結構決定的。

根據上海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底上海常住人口為2418.33萬人,本市戶籍常住人口是1445.65萬人,占59.78%,不足六成。上海外來常住人口972.69萬,占40.22%,超過四成。

單看基數,戶籍人口是外來常住人口的1.48倍,好像還是占大多數。

其實不然!

首先,戶籍人口中,有一部分是外地遷入上海的新上海人。除了知青子女外,身份證前三位是310的,才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而這部分人具體占比多少,不清楚,不過肯定低于上面的59.78%。

插個題外話,區別是不是上海人的小細節有很多,比如把黃浦寫成黃埔,把弄(long)堂念成nong堂的,肯定不是上海人。

其次,一般能夠留在上海的外地人,都已經在他們的故鄉打敗大多數人了。也就是說他們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精英,而精英相對來說不一定很有錢,但起碼不窮。而傳統的上海土著,不論貧富強弱,都留在上海。

所以,這根本不具有可比性。

即使撇除戶籍人口中的新上海人,假設百里挑一的上海籍精英有1%,那么總數也不過14萬。

據11月20日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18胡潤財富報告》,上海的600萬資產富裕家庭達到59.4萬戶,千萬資產高凈值家庭達到25.4萬戶,億元資產超高凈值家庭達到1.6萬戶。

上海是百萬精英的逐鹿場,14萬的上海籍精英,很容易就被百萬外來精英淹沒了。

古北、聯洋、碧云甚至森蘭的崛起,已經代表了土著不是new money。

所以, 是數量最終決定市場份額。

這就是你為什么在中心商務區聽不到上海話了,高檔小區看不到上海人了,土著的買房觀念輸給新上海人的根本原因。

什么是上只角?富人區就是上只角,不再囿于蘇州河南面還是北面了。

可以說,整個浦東新區的房產,都是新上海人捧起來的。

但真正的海派文化,還得看那些老上海的old money。

兩群不同的有錢人在重新解構著上海地段的價值,土著占據了這座城市的傳統地標,新上海人占據了這座城市最新的坐標,是時代的選擇。

從買房的訴求來看,自住你可以隨意挑選自己喜歡的地方,舒適為主,不必在意別人的看法。

如果投資,考慮的首先是未來要有人接盤,而新上海人是接盤俠的主力軍,所以要順著他們的角度看過來。

05

之前有篇《上海是誰的上海?》,作者在結尾說:“上海應該公平、包容的對待每一個奮斗者,這才是我們心中的上海,這才是我們心中偉大的城市。”

這句話很煽情,可惜他還沒看懂上海。

上海,是中國的上海,是世界的上海。這座城市的文化之一,就是開放和規矩。

開放就是海納百川,帶來包容。規矩就是講究契約精神,帶來公平。

上海都已經公平、包容成這樣了,你還覺得他排外,要么是沒看懂上海,要么是自身所處的層次太低。

為什么說他們沒看懂上海呢?

上海是只排毒,不排外。

何為毒?

就是那些不守規則、作奸犯科、偷雞摸狗、素質極差的人。

2017年底上海外來常住人口972.69萬,比上年末減少7.52萬,就是上海嚴控常住人口規模的效應。到203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萬左右,也就是說,接下來的17年,只剩不到82萬個常住名額了。

而在這個生育欲望極低的城市里,去年上海戶籍常住人口比上年末增加6.15萬,說明這個城市依然張開著雙臂歡迎優質人口。

資源和利益是相互的, 你想享受這個城市帶來的機會和榮耀,首先自身也要具備這個城市的入門素質。

另一個,為什么說他們所處的層次太低呢?

要知道, 所有的玻璃心都是來源于自卑。

大量外來人口的涌入,壓縮最厲害的是底層的工作機會和生存空間,如果沒有安撫好本地就業人口,底層是最容易產生排外情緒的一撥人。

上海如此,港臺也是,底層罵大陸,富人還算友善。澳洲如此,歐美也是,走在富人區,微笑打招呼,走在貧民窟,罵你亞洲豬。

所謂的排外,都是外來的,想留下又融不進這座城市的人說的。有本事有素養的人,在這個城市都過得很好,不會感覺排外。

環境決定視界。 站得高,才能看得遠,也就避免了一些毫無價值的喧囂。

06

上海,應該是中國最開放的城市,沒有之一。

上海,他不是上海人的上海,更不是外地人的上海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