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海外灘建筑介紹合集(上海外灘上的建筑都有哪些建筑風格,其中哪一個價值最高)

时间:2024-06-02 08:05:38 编辑: 来源:

上海外灘都有哪七大建筑

逛過無數次外灘的你,知道外灘都有哪幾個建筑嗎?你能說出他們的名字嗎?而且外灘的古建筑都是免費開放的呢!只需要預約就可以免費參觀呢!在官網是那個免費預約就可以進入里面觀看。

首批7大建筑名單一覽

01、外灘源1號

參觀時間:周一、二 15:00-17:00

地址:上海黃浦區中山東一路33號

02、和平飯店

參觀時間:周一至周五 12:00-12:20

地址:上海黃浦區南京東路20號

03、中國銀行大樓

參觀時間:周一、二、四12:30-13:15

地址:上海黃浦區中山東一路23號旅游攻略買粉絲s://WwW.CaOYUAnTiANLU.OrG

04、浦發銀行大樓

參觀時間:周一 10:00-10:20

地址:上海黃浦區中山東一路12號

05、上海市檔案館外灘館

參觀時間:周一至周六 14:00-15:00

地址:上海黃浦區中山東二路9號

06、上海電信博物館

參觀時間:周六 14:00-15:00

地址:上海黃浦區延安東路34號 3-4樓

07、上海市外灘歷史紀念館

參觀時間:周四 10:00-11:00

地址:上海黃浦區中山東一路475號

上海外灘建筑群介紹,只要知道各個建筑的名字,附加建筑的圖片

上海市區黃浦江濱外灘一帶,遍布著一幢幢不同國家風格的西式建筑群,故有"世界建筑博覽會"之稱。包括古典主義風格的亞細亞大樓(1915年),英國古典式的上海總會大樓(1911年)、歐洲古典折中主義的海關大樓(1925年),仿意大利文藝復興風格的匯中飯店大樓(1906年),裝飾上采用中國傳統建筑風格的中國銀行大樓(1937年),百老匯大廈(1934年)等。

上海外灘建筑詳細介紹

上海總會,原英國僑民活動的上海總會又稱皇家總會。它是1910年建成,耗資白銀45萬兩,是文藝復興式風格。整幢建筑以正門為縱軸線,左右對稱,顯得和諧均勻而穩重。室內裝修由日本設計師承擔,參照日本帝國主義王宮的風格設計,故又稱之為“東洋的倫敦”,這座優秀近代建筑已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亞細亞大樓,被譽為“外灘第一樓”,建成于1906年,原名麥克波恩大樓。其高8層,建筑面積11984平方米,占地1739平方米。大樓外觀具有折中主義風格。立面為橫三段、豎三段式。底段與上段均為巴洛克式造型,中段為現代主義建筑風格。大樓氣派雄偉,簡潔中不乏堂皇之氣。可謂簡繁相怡,華貴典雅。

日清大樓,將日本近代西洋建筑與古典建筑風格相揉和的日清大樓,被人們稱為“日猶式”。該樓是由日本清汽船株式會社與猶太人合資建造。它建于1925年,位于中山東一路5號,樓高6層,占地1280平方米,底三層裝飾比較簡明,上三層有古典立柱和雕刻花飾,凹凸感強。整個建筑立面均用花崗石貼砌,與外灘的其他建筑交相輝映。日清大樓現由華夏銀行和錦都實業總公司使用。

友邦大樓,這里曾是外國在上海開設最大的新聞出版機構——《字林西報》館。友邦保險公司于1998年正式整修入駐,故改名為“友邦大廈”。大樓的立面分三個層次。第一層以粗糙的大石塊為貼面;第二層用水泥粉刷;第三層兩側為穹形券窗,加配以造型優雅的塔頂,盡顯了建筑的變化及文藝復興時期藝術的勻稱、和諧。

中國銀行大樓,外灘的建筑素以歐洲風格見長,而中國銀行大樓是為數不多的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建筑之一。大樓分為主樓和次樓。外墻為金山石,屋頂為平緩的四方攢尖頂,上蓋綠色琉璃瓦,樓檐上用斗拱裝飾。東立面從高到低有變形的錢幣形鏤空窗框。大門上方原有孔子周游列國石雕講述了一個個令人神往的故事。營業大廳的天花板上原來還雕有“八仙過海”的圖案。到處洋溢著古色古香的氛圍。這些雕梁畫棟、碧瓦飛檐同時也是中華民族智慧與勤勞的結晶,讓后人得以繼承和發揚。

氣象信號臺,外灘標志性建筑之一,列入全國重點保護的建筑物。1884年,氣象信號臺,法國天主教會創建的徐家匯天文臺,在“洋涇浜”外灘(今延安東路外灘)設立氣象信號臺,信號臺是直 豎地上的一根長木桿,根據天文臺傳來的氣象信息。1907年,重建圓柱形的氣象信號,臺統高50米,塔高36.8米,被人們稱為“阿脫奴婆”式建筑。為保護這個建筑物,1993年外灘改造工程中,將它向東整體移位20米。

上海外灘上的建筑都有哪些建筑風格,其中哪一個價值最高?

1846年西方人在外白渡橋至金陵東路之間修筑馬路,稱為bund,中文翻譯為外灘、黃埔灘。上海辟為商埠以后,由于其地理位置優越,英、法分別在其北端、南端設立領事館,外商洋行、銀行、報館也云集中段地區經過約一個世紀的營建,在這個僅有三里長的一條弧線上,鱗次櫛比地矗立起52幢各種風格的大廈,有英國古典式、英國新古典式、英國文藝復興式、法國古典式、法國大住宅式、巴洛克式、 哥特式、愛奧尼克式、東印度式、近代西方式、折衷主義式、中西摻合式等等。從建筑上看,外灘這些具有西方復古主義建筑風格的大樓,雖然不是出自一個設計師,也不是建造于一個時期,但它們的建筑格調基本是統一的,整個建筑輪廓線的處理也是協調的,因此成為上海具有“萬國建筑博覽”標志性的建筑群之一。外灘是上海近代大都市的最初輪廓線,薈萃著世界各國重要的建筑樣式. 目前的外灘大樓大多改建過2~3次,在改建過程中, 有的重新設計,有的擴大規模, 有的提高層次,有的部分改變造型。 外灘一條街的建設,約可分為三個時期。 初創時期(1843年~1885年) 這一時期的建筑一般為二層樓房, 布局和造型大多脫胎于歐洲中世紀宮殿、 府邸的通用形式。其中的英國駐滬領事署, 有寬大內長廊式陽臺, 屬東印度式。 唯一一幢中國式建筑是1857年建造的江海北關, 形似中國南方之廟宇。

繁榮時期(1885年~1908年) 上海開埠四十年后,洋行資本有了重大的發展, 亟需拓展經營場所。鑒于外灘地價飛漲, 遂將二層建筑翻建為三層以上的建筑。江海北關也因房屋破舊等原因, 由中國南方廟宇式改成略似教堂的西洋式。這一時期的建筑, 以后大都被20世紀20年代至40 年代的建筑所替代。保留至今只有三處, 一是招商局大樓(今上海海監局所在地), 二是中國通商銀行大樓(今長江航運公司下屬單位所在地),三是華勝大樓(今上海市航天局所在地)。Top

鼎盛時期(1908年~1937年) 這一時期由于水泥等新型建筑材料的采用及世界“現代主義”建筑潮流(其特征是追求高度與實用)的影響,進一步向高空發展。 五層以上的建筑有亞細亞火油公司大樓(今上海冶金設計研究院、 上海市房地產局所在地)、皇家總會(今東風飯店)、 有利銀行大樓(今上海市民用建筑設計院所在地)、 匯豐銀行大樓(原上海市政府所在地)、 日清公司大樓(今上海市海運局所在地)、海關大樓、交通銀行大樓(原上海市總工會所在地)、匯中飯店(今和平飯店南樓)、《字林西報》館(今桂林大樓)、 麥加利銀行大樓(今春江大樓)、 橫濱正金銀行大樓(今上海市紡織工業局所在地)、 揚子保險公司大樓(今申富餐廳)、 怡和洋行大樓(今上海市對外貿易局所在地)、 格林郵船大樓(今上海人民廣播電臺所在地)、 東方匯理銀行大樓(今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處所在地)。 十層以上的建筑有沙遜大廈(今和平飯店北樓)、 中國銀行(今中國人民銀行等所在地)、 百老匯大廈(今上海大廈)。 以上這些大樓奠定了今日外灘的雄姿。

個人覺得不是海關大樓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