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海外灘是誰的租界(外灘是誰建造的)

时间:2024-06-02 15:06:08 编辑: 来源:

外灘建造人是誰?外灘的地理位置?

上海外灘是上海租界區也是整個上海近代城市開發的起點。1843年前,這里還是黃浦江邊的一片泥灘。1844年起這一帶被劃為英國租界,英國人使用這塊地區作為碼頭,不久這里開設了怡和洋行等一批英資公司和美資的旗昌洋行。1848年在這里鋪筑了馬路和加固了江岸。這條馬路的名稱(Bund)至今為止是西方國家對上海外灘的稱呼。

1868年今天的黃浦公園建立(當時叫外灘公園),這是上海最老的一個公園,到1928年外灘公園只對西方人開放。19世紀末開始,上海外灘漸漸成為租界區管理機構、銀行、旅館等建造它們的體面建筑的地區。逐漸地租界初期在這里建立的比較矮小的建筑被拆毀,新的豪華大廈起立。1928年7月1日外灘公園正式對中國人開放。到1930年代今天上海外灘的天幕基本上成形。

(外灘(The Bund),位于上海市中心區的黃浦江畔,它是上海的風景線,是到上海觀光的游客必到之地。外灘又名中山東一路,全長約1.5公里。東臨黃浦江,西面為哥特式、羅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壁式等52幢風格各異的大樓,被稱為“萬國建筑博覽群”。)

上海的法租界是怎么產生的

1849年4月6日麟桂與敏體尼正式簽字換文,上海法租界就此建立。

1842年,清政府在鴉片戰爭中失敗,被迫同英國政府簽訂《南京條約》,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口通商,準許英國商人帶家眷在五通商口岸居住、貿易,準許英國政府在五口岸派駐領事、管事官“專理商賈事宜”。

1849年6月 法國建立租界,1854年7月,英法美3國成立聯合租界。1862年,法租界從聯合租界中獨立;1863年,英美租界正式合并為公共租界。 

擴展資料

在法租界發展的早期,這是由于較之公共租界,法租界更為接近華人居住的舊城區,而且很早就有眾多的華人居民入住,消費人口眾多。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后,則是由于法新租界良好的基礎設施和環境,吸引了大批歐美僑民和中國中上層人士入住,具有發展為繁盛商業區的基礎。

1868年的上海外灘公園是誰建造的

1854年9月7日,上海爆發了小刀會起義,導致至少2萬名上海人逃離上海縣城涌進當時只有數百外國人居住的租界——上海外灘,原來“華洋分居”的局面又變成“華洋混處”

1854年7月11日,全體租界人會議通過了《上海英、美、法租界地皮章程》,選出了由7人組成的“工部局”(hanghai Executive Committee)董事會

工部局不久改稱Shanghai Municipal Council,中文譯成上海市政委員會或上海市政廳

這實際是一個擁有對租界的管理權、行政權、對人的管轄權、征稅權的政府

上海外灘公園就是工部局修建的,當時是給洋人用的,還鬧過——“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事件

外灘是誰建造的

外灘是在上海租界形成的過程中一步一步建起來的,有很多建筑,都是不同國家的人建的,沒有具體是那個人建立外灘這種說法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