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海外灘有名的鐵橋(電視劇情深深雨蒙蒙中的鐵橋在什么地方叫什么名字)

时间:2024-05-27 13:04:34 编辑: 来源:

上海的那座,經常出現在電視劇中的,鐵橋在哪里?怎么走?

橋的名稱是外白渡橋 做2號線到南京東路站 順著南京路往外灘方向(往東)一直走到頭,到中山東路在往北一直走就能看到,這是有100年歷史橋,從2號線下車打的也就一個起步價。不過電視上老上海的橋都是在上海車墩影視城拍的,在松江區,做1號地鐵到莘莊站下車,莘莊南廣場轉滬金線3元到車墩下車就行了。影視城門票是50元 下午四點半停止售票,我十一期間去的,碰到了危險關系劇組正在拍攝,一個開門的動作竟然拍了四遍導演才算滿意,(當演員可真夠辛苦,還更無聊,重復一個動作!嘿嘿!)張柏芝一直在屋里沒出來,見到竇驍了,聽跑龍套的演員說是山楂樹之戀的男主角,可惜沒看過這部電影!

上海的那個鐵橋的明確地址

是偶們上海的外白渡橋,距今已經有百年的歷史了。

聞名中外的外白渡橋是舊上海的標志性建筑之一。處于蘇州河下游河口,位于黃浦公園西側,架在中山東一路,東大名路之間的蘇州河河段上。是一座全鋼結構的橋梁,兩跨52.16米,寬18.3米,是上海市區連接滬北、滬東的重要通道,過橋人流量和車流量很高。

外白渡橋的歷史變遷:

聞名中外的外白渡橋處于蘇州河下游河口,瀕臨黃浦江,是舊上海的標志性建筑之一。如今,又有多少人知道它的風雨歷史呢?

現今的外白渡橋,其實已經是第三代了。

第一代外白渡橋建于1856年,名為“威爾斯橋”,是座木橋。它是由供職于怡和祥行的英國人威爾斯和寶順祥行的韋韌、霍梅等20人(多為祥行經理或鴉片巨販)湊資組起的“蘇州河橋梁公司”(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家以橋梁建造為主的公司)投資建造的。橋長137.25米,寬7.015米,中間設活動橋面,船只駛過時須起吊。

造橋純粹為牟利的威爾斯等人曾聲稱,上海道臺特準許其專利,人行需交“過橋稅”,且只向華人收稅,外橋車輛及仆役一概免去。繼之,上海居民憤起抗爭,粵人詹若愚就在今日的山西路口設置義渡,免費接送兩岸過路華人,以示不屈。因市民不再付錢,乃稱之為“白渡”。 租界工部局迫于眾怒難犯,于1876年在威爾斯橋近側造了木質浮橋,過橋免費。因其毗鄰外灘公園,當年的英國人叫它“花園橋”(Garden Bridge) ,并在橋頭立銅質紀念碑刻字記載(1949年后銅碑被毀),而百姓則直呼為“外擺渡橋”。 。從此,這里過橋不再付費。而威爾斯橋則由工部局收購后拆除。這也是第二代橋——“外白渡橋”的由來。 后來數十年,民間口誤,讀音成“外白渡橋”,于是,約定俗成地沿襲下來,再后來,歷史走到今天,這其中的“涵括”早已經不止是一座橋的名字。

到了光緒年間,木橋幾經補修,以不能適應交通發展的需要,工部局決定另建鋼橋代替。光緒32年,打下第一根樁,第二年竣工。該橋上部結構為下承式簡支鉚接鋼珩架,下部結構為木樁基礎鋼筋混凝土橋臺和混凝土空心薄板橋墩,兩孔跨經組合各52.12米,梁底標高5.75米,橋面鋪設電車軌道。這就是第三代外白渡橋。

橋梁的建造設計單位為英國霍華思·厄斯金公司(Howarth Erskine Ltd.)。新橋于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交付使用,晚于法國艾菲爾鐵塔十一年。橋寬60英尺(其中車道36英尺,人行道24英尺),長171英尺,為當時技術最新的鋼鐵結構(鋼骨由英國克蘭佛蘭橋梁公司制造)。

工業革命的成果,科學技術的發展,鐵架橋梁興起于18世紀的英國,鋼架橋梁興起于19世紀的美國。白渡橋是中國第一座全鋼結構橋梁,由當時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主持修造,所有鋼材料皆從英國進口,由英國工程技術人員完成整座橋梁的設計和架構。 類似的鋼結構橋,在當時,除了上海,還有橫跨天津海河的萬國橋(今名解放橋),建于1902年,比外白渡橋的建成時間還要早5年,由天津法租界工部局主持修造,所以也叫“法國橋”。

外白渡橋的修葺方案:

上海人的記憶中始終保留著這么一座橋———外白渡橋。在普通人眼中,外白渡橋始終硬朗,每天有近3萬輛次的車從它身上駛過。人們對這一百年城市地標已漸漸熟視無睹。

為配合外灘綜合交通改造及地下通道施工,蘇州河黃浦江交匯處的外白渡橋即將與上海市民作短暫告別,一股城市集體記憶開始泛起,對百年老橋的懷舊在2008年3月1日它被移走進行大修之前達到了頂點。

2008年4月,外白渡橋除橋墩以外部分被從原處拆下,并送往上海船廠進行大修,到2009年3月大橋將以原貌回到原地。

想象假如真的沒有了這座橋,就少了城市發展的見證,少了集體記憶的載體。此次外白渡橋的大修,提醒了人們,保護百年老橋屹立不倒,是城市的責任與使命。

設計方提醒大修

外白渡橋是一座全鋼結構的橋梁,在普通人眼中,它始終硬朗,每天都有近3萬輛次的車從它身上駛過。或許是城市面貌每天都有新的亮點出現,在此次大修之前,人們對這一百年城市地標已漸漸地有點熟視無睹,只是想當然認為它是城市交通的一個樞紐。但就在2007年年底,上海市政工程管理局收到了一封寄自英國一家設計公司的來信,信中說,外白渡橋的“橋梁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現在已到期,請對該橋注意維修”,并“建議檢修水下的木樁基礎混凝土橋臺和混凝土空心薄板橋墩”。當然,英國設計單位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免除橋梁發生意外后所需承擔的法律責任,但也從另一方面反映出設計方專業嚴謹的態度。

設計者的鄭重提醒,為市政設計施工的決策提供了有力的參考。“外白渡橋”銘牌邊上一九零七年的字樣提醒著,老橋已是百歲高齡。

“修舊如舊”延長50年

在上海城建檔案館內存有外白渡橋的設計建造圖紙及歷年大修圖紙檔案共計6卷。已經泛黃的正式設計圖紙上標明,外白渡橋建造方為“上海特別市政委員會工部局”,圖紙繪制日期是1903年8月25日。雖說是由手工繪制而成,但線條卻是工工整整,每一數據都不差分毫。這就是老橋的“出生證明”與護身符,它是老橋如何做到“修舊如舊”的最權威依據。

上海文物管理委員會地面文物處表示,老橋的修葺方案早前已上報國家文物局,并獲得批復。按文物部門要求,蘇州河歷史最低水位以上的橋體將保持原貌。這是一套大膽而科學的維修保護方案。該方案在通道施工中提高文物保護的安全系數,并可保外白渡橋再使用50年。

在此以前,外白渡橋一天交通流量達3萬輛次,而在此以后,外白渡橋將只對行人開放。到位的保護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證了老橋不會在我們的視野中消失。未來更將進行每10年一次的超聲波探測,以確保橋體安康。

盡管在現代橋梁設計中,外白渡橋建造過程中所采用的鉚接技術已經很少被使用。但是,大修時,還是會對所有鉚釘逐一檢測,對每一根超期服役的鋼桁進行健康檢查。受損部件將被更換,剝落的油漆將被除銹,并涂刷與原本色彩沒有偏差的防水油漆。據悉,外白渡橋預計在2009年3月左右完成大修后恢復原位,屆時橋的壽命將有望再延長50年。

上海外白渡橋移橋成功

2008年4月6日上午,上海外白渡橋移橋工作正式開始,到12時10分許,外白渡橋南段橋面頂起,在原地轉向,從蘇州河開往黃浦江。至此,外白渡橋南段移橋工作一切順利。由拖船將外白渡橋拖往上海船廠維修。

外白渡橋的來歷

關于橋名“外白渡橋”的來源至今仍存在著許多的爭論,現今已知最早是由上海工部局在1873年對原先木橋的稱呼。其中最為廣泛認可的解釋便是:“任何河流的上游稱之為里,反而言之河流的下游則為外。”在學者薛理勇的《外灘的歷史和建筑》一書中有如下的表述:在一些情況下,漢語的內部和外部,指的是距離某一點的遠或近的程度。這種用法至今仍舊可見于上海的一些地方,而外白渡橋即屬于此類。因此更靠近上游的便稱為里白渡橋,而位于河口的,便自然而然的稱作為外白渡橋。

而之所以稱之為白渡橋,是因為該橋建成后,凡是過河無需再支付過橋費,因此是“白”渡。

聞名中外的外白渡橋處于蘇州河下游河口,瀕臨黃浦江,是舊上海的標志性建筑之一。如今,又有多少人知道它的風雨歷史呢?

現今的外白渡橋,其實已經是第三代了。

第一代外白渡橋建于1856年,名為“威爾斯橋”,是座木橋。它是由供職于怡和洋行的英國人威爾斯和寶順洋行的韋韌、霍梅等20人(多為洋行經理或鴉片巨販)湊資組起的“蘇州河橋梁公司”(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家以橋梁建造為主的公司)投資建造的。橋長137.25米,寬7.015米,中間設活動橋面,船只駛過時須起吊。

第二代橋因其毗鄰外灘公園,當年的英國人叫它“花園橋”(Garden Bridge) ,并在橋頭立銅質紀念碑刻字記載(1949年后銅碑被毀),而百姓則直呼為“外擺渡橋”。 從此,這里過橋不再付費。而威爾斯橋則由工部局拆除。這也是第二代橋——“外白渡橋”的由來。 后來數十年,民間口誤,讀音成“外白渡橋”,于是,約定俗成地沿襲下來。再后來,歷史走到今天,這其中的“涵括”早已經不止是一座橋的名字。

第三代橋

到了光緒年間,木橋幾經補修,已不能適應交通發展的需要。工部局決定另建新橋代替。籌建時曾有鋼橋、木橋兩種設計圖紙與預算方案供工部局參考。兩種橋梁寬度相同,設計要求都能承受一級城市橋梁通常能夠承受的載重。其中,木橋使用壽命20年,造價8.3萬兩,每年維修費用按造價的4%計算為3320兩。鋼橋使用壽命50年,造價20萬兩,每年維修費按造價的0.35%計算為700兩。工部局工程師兼測繪師查爾斯·梅恩認為雖然鋼橋先期投資較大,但外白渡橋位置重要,日常交通量大,又需鋪設復線電車軌道,建造鋼橋可以得到長久的好處。同時英商電車公司表示愿意為鋼橋改建費用捐助3500英鎊。通過對擬建中的鋼橋、木橋不同造價及按照復利年利率6%計算50年后所獲款項的比較,工部局選擇了鋼結構橋,并刊登廣告征求

新橋設計和承建招標書。在17份投標書中,最后由豪沃思·厄斯金公司(Howarth Erskine Ltd.)以1.7萬英鎊中標,并由英國達林頓市克利夫蘭橋梁建筑公司制造鋼件,威斯敏特市的帕利和比德公司代表工部局在英國監督加工制作。

光緒32年,打下第一根樁,第二年竣工。該橋上部結構為下承式簡支鉚接鋼珩架,下部結構為木樁基礎鋼筋混凝土橋臺和混凝土空心薄板橋墩,兩孔跨經組合各52.12米,梁底標高5.75米,橋面鋪設電車軌道。這就是第三代外白渡橋。新橋于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交付使用,晚于法國艾菲爾鐵塔十一年。橋寬60英尺(其中車道36英尺,人行道24英尺),長171英尺,為當時技術最新的鋼鐵結構。工業革命的成果,科學技術的發展,鐵架橋梁興起于18世紀的英國,鋼架橋梁興起于19世紀的美國。白渡橋是中國第一座全鋼結構橋梁,由當時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主持修造,所有鋼材料皆從英國進口,由英國工程技術人員完成整座橋梁的設計和架構。 類似的鋼結構橋,在當時,除了上海,還有橫跨天津海河的萬國橋(今名解放橋),建于1902年,比外白渡橋的建成時間還要早5年,由天津法租界工部局主持修造,所以也叫“法國橋”。

電視劇情深深雨蒙蒙中的鐵橋在什么地方叫什么名字

是上海的外白渡橋。

白渡橋,處于蘇州河下游河口,頻臨黃浦江,是舊上海的標志性建筑之一。在和沈路中段,距和縣城22公里。唐以前,此地只是一個無名渡口,夏秋水漲時,南北千余米汪洋一片,南來北往行人全靠一葉扁舟過渡,平時渡寬亦有五六百米。

《情深深雨濛濛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