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海外灘觀景點在哪個位置(悉尼著名的旅游景點)

时间:2024-06-09 06:26:39 编辑: 来源:

悉尼著名的旅游景點

悉尼位于澳大利亞東南沿海,是歐洲在澳大利亞建立的首個殖民聚落地,1788年由英國第一艦隊船長阿瑟·菲利普于雪梨灣建立,最早收納被流放的罪犯,后來隨著澳洲淘金熱期間大量移民涌入,悉尼漸成南半球最重要的都市。悉尼市環繞杰克遜港(包括雪梨港)而建,20世紀以來成為世界著名的海港城市。小面由我給大家介紹悉尼著名的旅游景點!

01 悉尼歌劇院 Sydney Opera House

這座建筑是悉尼乃至整個澳大利亞最有名的標志,據說設計它的丹麥建筑師烏尚(Jorn Utzon)是從橘子瓣、棕櫚葉和瑪雅神廟中獲得的靈感,而人們則把它比喻成貝殼、船帆、貓耳朵以及一群翹首遐觀的巖中修女等等。用建筑上的行話來講,悉尼歌劇院既回蕩著哥特式大教堂的余響,又將現代主義幾何交響樂融合其中。

來到悉尼的游客沒有不來一睹歌劇院風采的,也沒有一個帶著相機的游客不把鏡頭對準這個乳白色的偉大建筑物,因此也流傳著不可勝數的歌劇院攝影作品。歌劇院之美在于你從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時間去看它,它都具有不同的美感,雖然我們通過明信片早就對它混了個臉熟,但若繞著它邊走邊看,還是會收獲不一樣的驚喜。

旅行者說:

根據我們的總結,觀賞和拍攝歌劇院的經典方位有七個:一是乘坐水上飛機航拍;二是爬上海港大橋俯拍;三是在月神公園(Luna Park)附近透過海港大橋的橋洞拍攝;四是巖石區水濱的老廠房一帶;五是乘坐從環形碼頭(Circular Quay)去曼利海灘(Manly Beach)的輪渡,從船上觀賞拍攝;六是皇家植物園的麥考利夫人座椅(Mrs Macquarie Chair)附近,那兒幾乎是每個旅行團都去的地方;七是走近歌劇院看細節結構。歌劇廳和音樂廳內部的舞臺是不允許拍攝的,不過參加歌劇院導覽之旅可以拍攝除舞臺以外的內部景觀。

02 悉尼海港大橋 Sydney Harbour Bridge

無論是駕車穿行、在鋼梁上面攀登、在橋上散步,還是在橋下乘船而過,悉尼海港大橋都是一個令人驚嘆的大家伙。在城里的任意一個角落,你都可能因為不經意看到它而被嚇一跳!也許悉尼詩人Ken買粉絲h Slessor對它的形容最為恰當:“無論白天黑夜,大橋就像一個生靈一樣發出顫抖和回聲。”

其實早在悉尼歌劇院建成之前,“大衣架”就已經矗立在那兒了。悉尼海港大橋于1932年落成,到2010年為止已有78歲。大橋連接著CBD和北悉尼區,拱架氣勢宏偉,高134米,長502米。體驗大橋的最佳方式就是步行——兩岸都有通往大橋的樓梯,東側是人行道。如果上橋散步還不能讓你滿意,試試驚險的爬橋運動(Bridge Climb)吧,或者登上大橋東南方的橋塔瞭望塔博物館(Pylon Lookout & Museum)。

旅行者說:

并不是所有的悉尼人都對海港大橋抱有好感。作家James Michener在上世紀50年代曾經這樣寫道:“龐大而功利的悉尼標志……可它太丑陋了,沒有哪個澳大利亞人會喜歡它。”我們認為這位作家顯然與今天的攝影愛好者們毫無共同語言。順便透露一下,將悉尼海港大橋和歌劇院同時攝入鏡頭的最佳拍攝位置,是在月神公園的門口附近。

03 巖石區和環形碼頭

變成巖石區(The Rocks)和環形碼頭(Circular Quay)完全是兩個概念,旅游書里通常把它們放在一起介紹,純粹是因為它們挨得近。

巖石區是悉尼市中心名副其實的名勝古跡,現在還保留著大量19世紀的建筑和老街、大量悉尼最古老的酒吧,以及悉尼最熱鬧的市集——巖石區市集。舊教堂還在,老煙囪也在,海事局成了現代藝術博物館,一個大倉庫也成了一排豪華餐廳,然而它們的外貌都保持著古樸的舊容顏。有趣的是一片故意保留的民居廢墟里還擺放著桌椅家具,為啥要露天放家具?巖石區的導游會說,因為悉尼的天氣太美,不需要屋頂。

環形碼頭可以被視為巖石區濱水的一片區域,悉尼最高級的景觀餐廳都集中在這里,悉尼歌劇院和海港大橋兩大地標也在這里到齊,你可以想象環形碼頭就是上海的外灘。對于游客來說,這里是悉尼最精華、最值得逛個三四遍、喝五六杯咖啡和啤酒、到半夜都不想回酒店的區域。神奇的是,環形碼頭還真的是一個碼頭,是當地人的輪渡集散中心,通勤族大軍和游客人潮擦肩而過互不干擾,真是奇妙一景。

旅行者說:

在悉尼旅游,免不了在環形碼頭坐渡輪。碼頭的售票大廳里有出售一種MyMulti通票,可以無限次乘坐渡輪、公交和地鐵,一日票的價格為二十多澳元。我們更推薦的買票方式是直接上船,下船后在目的地碼頭買票,使用自動售票機,可用小額紙幣。注意悉尼的渡輪和地鐵類似,是有一站一站的,別看到船一到岸就想當然地下船了。船上的“報站”基本靠吼,請留心聽工作人員喊站名。

04 邦代海灘 Bondi Beach

Bondi的讀音叫“邦代”,旅游書上一切翻譯成“邦迪”、“邦帝”的名稱都是錯的!這是關于這個舉世聞名的海灘的最常見誤解。

Bondi的讀音為啥這么奇怪,因為它來自原住民語言,意思是“翻動潮水的噪音”,非常恰當地描述了這個海灘給人的印象。邦代很可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城市海灘,沙粒完美,海水蔚藍,在澳大利亞特有的明媚陽光下,大海呈現出寶石般的色澤。

更令人嫉妒的是,邦代的.海浪對沖浪運動而言極其完美,海水溫度也十分宜人,海面上隨處可見在驚濤駭浪中展現高超技巧的滑板帥哥,淺灘中滿目都是享受波浪輕撫的美眉。陽光、波浪、美女和香檳組合成了邦代海灘的明信片式風景線。

旅行者說:

邦代海灘背負盛名后不可避免的結果就是:游客實在太多了!海灘真的很完美,私密性就差點,不過很適合近距離欣賞美女帥哥,還可以看到很多無上裝美女,可惜都是臉朝下趴著……強烈推薦在邦代找一位沖浪教練學習沖浪。

05 達令港 Darling Harbour

達令港,又稱情人港,在許多人心目中,來到達令港是比來到悉尼歌劇院更激動的事情。世界上這么浪漫的地名真不多,光聽名字就能讓人興奮起來。其實達令港并不是一個單純的港口,而是個濱水休閑娛樂區,匯聚了悉尼水族館、世界上最大的3D IMAX影院,以及無數的餐飲酒吧,吸引了大量游客駐足。

位于達令港的Pyrmont大橋是一座Swing Bridge(回旋橋),在大船開過時,可以旋轉開啟,使船可以通過,這一景觀一定被全世界游客們拍了幾百萬遍了。

旅行者說:

我們認為達令港的景觀并不是很有特色,在這里也看不到海港大橋和歌劇院。不過達令港聚集了悉尼年輕人群的熱量,推薦來這里泡吧,這里的酒吧是全城最時尚的,分貝更加猛烈,節奏更加明快,出入都是帥哥靚妹和奇裝異服。

06 悉尼塔 Sydney Tower

悉尼歌劇院、悉尼海港大橋和悉尼塔,被譽為悉尼的三大地標建筑。歌劇院的昵稱是“大貝殼”,海港大橋的昵稱是“大衣架”,悉尼塔的昵稱則是“注射器”。

這座1970年破土動工,并于1981年建成投入使用的高塔是一個旗桿形狀的多功能建筑物,它的外表呈金黃色,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格外壯觀,閃耀奪目。悉尼塔高304.8米,是悉尼最高的建筑,也是澳大利亞第二高的建筑。管狀塔身是由46根長5米、直徑6.7米、重32噸的管子一個壓一個堆積而成。管子的外部有56根鋼纜與地面建筑物相連。每根鋼纜重7噸,鋼纜總長度可達170公里。

這支“注射器”的底部是Westfield購物中心,從底部可乘電梯直達塔樓,塔樓是一個9層的圓錐體建筑,一、二層是自動旋轉餐廳;三、四層是觀景臺,觀景臺是俯瞰悉尼四面八方的最佳地點。

旅行者說:

悉尼塔的最佳參觀時間是傍晚,整個城市籠罩在金色的夕陽光輝之下,悉尼塔本身也顯得更加壯麗輝煌。悉尼塔是可以“爬出去”的,這一熱門活動叫“Sky Walk”,Sky Walk的最佳時間同樣是傍晚。

07 維多利亞女王大廈 Queen Victoria Building

維多利亞女王大廈落成于1898年,原本的用途是作為市場及辦公樓。在其興建期間,適逢經濟蕭條,政府特意不惜重金,投資豪華設計,以聘請當時失業的彩繪玻璃藝術家、石匠、工藝家等,結果建成了一座富麗堂皇的圓頂羅馬式建筑。大廈在1960及1970年代開始傾頹,多次被建議拆除,幸好小心翼翼的修復作業令這座建筑不但得以保存,還成為悉尼著名的旅游景點和世界上最美麗購物中心之一。

有趣的是,維多利亞女王大廈內收藏有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寫給悉尼市民的一封信。這封信要等到2085年才可打開,由當時的悉尼市長宣讀給悉尼市民聽。到底英國女王有什么話要等到2085年才說呢?

旅行者說:

我們有一次半夜路過維多利亞女王大廈,發現大門居然還開著,里面燈火通明。進去一看,商店都已關門,但大廈本身仍允許游客進入參觀,果然這就是一個景點啊!

08 悉尼魚市 Sydney Fish Market

有些地方,不是景點,勝似景點,最美好的旅行回憶往往都不期然地發生在這樣的地方,比如悉尼魚市。優雅的環境,雪白的餐布,搖曳的燭光,輕聲低語的食客……這些高級餐廳里的景象只會讓海鮮失去個性。要見識澳洲的“海鮮天堂”,就要到悉尼魚市來,用“粗獷”的方式來吃!

張牙舞爪的龍蝦、剛剛撬開的生蠔、新鮮甜美的三文魚、大如拳頭的鮑魚,以及數不盡的各種魚類在這里琳瑯滿目,它們12小時前還在海里遨游。完全排檔式的環境最適合呼朋引伴、赤手空拳地大快朵頤。于是第一次吃生魚片吃到撐,第一次吃生蠔吃到脹,第一次吃龍蝦吃到膩,第一次吃鮑魚吃到煩……很多人的這些終生難忘的第一次,就發生在悉尼魚市。

旅行者說:

別看這里環境簡陋,貌似很平民的樣子,價錢可不含糊,龍蝦鮑魚大螃蟹一個都不少的話,四五個人一桌子也能吃掉四五千元人民幣,點菜的時候要注意預算。最好支付現金,很多攤檔會對刷信用卡的顧客加價(當然會事先告知),用餐區就有一臺NAB澳大利亞國家銀行的ATM機,支持銀聯卡取現。另外,這里只做早餐和午餐,下午四點就關門了。

09 新南威爾斯美術館

建于1874年的新南威爾斯美術館Art Gallery of New South Wales是澳洲國內三大美術館之一,每年澳大利亞美術界最重要的三項藝術大獎的評選都在這里,獲獎的作品也都在這里展出。新南威爾斯州是澳大利亞新大陸最先開發之地,也是澳大利亞文化的起源地,因此新南威爾斯美術館雖然并非澳大利亞最大的美術館,但也收藏了不少代表澳大利亞最高水平的藝術品。

由于藝術館有兩層展室處于地下,從外觀看整體建筑不很高大,但雕刻精美的外部結構以及希臘神殿式的華麗石柱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藏品中的鎮館之寶是惠斯特勒的《銀灰的夜景》、E.格朗勒的《春天的霜凍》和印象派大師畢加索、莫奈以及勞特雷克的作品。此外這里收藏著澳大利亞最豐富的原住民和特里海峽島民的藝術作品。

旅行者說:

博物館里可以拍照,只除了一個例外——原住民藝術品絕對不可以拍照。

10 皇家植物園 Royal Botanic Gardens

皇家植物園的官方介紹是:“悉尼皇家植物園面積30公頃,于1816年在當時的總督Macquarie主持下建立,原是澳大利亞的第一個農場,緊鄰悉尼歌劇院和中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