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研究生會計學院(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會計專碩怎樣)

时间:2024-06-02 15:04:58 编辑: 来源: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會計學碩考試科目

審計學、財務報表分析、財務成本管理和會計制度設計等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會計學碩士考試科目包括八門必修課和兩篇論文

八門必修課包括財務管理、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審計學、財務報表分析、財務成本管理和會計制度設計等

此外,考生還必須完成兩篇論文,并通過論文答辯

考試結構由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組成,考生需要全面掌握經濟學、財務管理、審計學、會計制度設計等領域的知識,以及財務分析和管理等相關技能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會計專碩怎樣

同學你好,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會計專碩還是非常不錯的,就業和口碑都很不錯,如果參考會計專碩專業,上外貿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下面是22年上外貿會計專碩分數線和錄取情況分析,同學們可以參考一下~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2022年復試錄取情況:

注:上外貿公開的擬錄取名單未標注一志愿報考專業和學習方式,下列分數段含有少量非全MPAcc和MBA考生。

全日制(221/100/50)

進入復試152人,擬錄取120人(含部分MBA、MPAcc非全)

初試最高分255分

250分以上3人,擬錄取3人

245-249分0人,擬錄取0人

240-244分5人,擬錄取5人

235-239分15人,擬錄取15人

230-234分31人,擬錄取31人

225-229分38人,擬錄取36人

221-224分60人,擬錄取30人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mpacc學費

全日制15.8萬/全程、非全日制18.8萬/全程。

一、學費: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會計學院會計碩士MPAcc在職研究生屬于非全日制研究生,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根據所發布的招生簡章可知MPAcc招生分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對于學費的規定是全日制15.8萬/全程、非全日制18.8萬/全程。

二、在職MPAcc報考條件是:

1、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

2、已獲碩士、博士學位的人員。

三、在職人員也可以選擇同等學力申碩會計學在職研究生等進行學習,同等學力申碩免試入學,一般大專及以上學歷就可以報名學習,完成學業后可以獲得結業證,滿足本科學歷且學士學位滿三年的學員可以參加申碩考試,通過申碩考試完成論文答辯后可以授予碩士學位。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簡介:

1、上海對外經貿大學(Shanghai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買粉絲nomics),位于上海市,是教育部“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創新實踐基地”首批建設高校、教育部“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是亞太培訓中心、WTO講席院校,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入選上海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示范基地、上海市高校A級創業指導站、上海市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地方高校行列。

2、學校前身為上海對外貿易學院,創建于1960年。1994年9月,學校由原國家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劃歸上海市人民政府管理。2013年4月,經教育部批準,學校更名為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和上海大學的會計專碩專業,哪個好?

上海大學的會計專碩專業好。

上海大學(Shanghai University),簡稱“上大”,是上海市屬、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綜合性大學,教育部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入選國家“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

上海大學建有4個教育部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4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2門國家級精品課程,32門省級精品課程,108門校級精品課程。

2021年9月7日,被教育部認定為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單位。

合作交流

截至2020年5月31日,學校已與51個國家和地區的210所大學或機構簽署校際合作協議。在校就讀的外國留學生4532人,其中學歷生1872人。學校被教育部評為來華留學示范基地單位。

學校與中國科學院長三角地區研究院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寶山區人民政府等單位開展了包括科學研究、人才培養、隊伍建設在內的全面合作。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上海大學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是985院校還是211院校?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既不是985工程高校,也不是211工程高校;學校位于上海市,是教育部“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創新實踐基地”首批建設高校、教育部“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亞太培訓中心、WTO講席院校,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入選上海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示范基地、上海市高校A級創業指導站、上海市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地方高校行列。

                                   

學校前身為上海對外貿易學院,創建于1960年。1994年9月,學校由原國家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劃歸上海市人民政府管理。2013年4月,經教育部批準,學校更名為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截至2021年10月,學校有松江、古北、七寶三個校區,占地面積1003畝,建筑面積32.37萬平方米,紙質藏書158.93萬冊、電子圖書218.95萬冊、中外文數據庫87個、全文電子期刊5.77萬種;在校生13000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近9000人、碩士研究生近4000人、學歷留學生300余人。

                                   

師資力量

截至2021年10月,學校有教職工13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800余人,國家級、省部級等高層次人才70余人,博士生導師17人;高級職稱教師400余人,博士學位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60%以上。

                                   

專業學科建設

截至2021年4月,學校有學院(教學部)13個、本科專業33個。2022年2月,學校新增人工智能專業、國際經濟發展合作專業;國家級特色專業5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0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4門、國家級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19項、上海高校一流本科建設引領計劃項目1個、上海高校課程思政重點改革領航學院1個、上海市屬高校應用型本科試點專業2個。

截至2021年10月,學校擁有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學科2個、上海市重點學科2個、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重點學科5個;擁有上海市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領計劃項目2項、上海市專業學位研究生示范級實踐基地3個、上海市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基地13個。

優勢學科及專業

上海市高峰高原學科: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

上海市重點學科:應用經濟學、國際貿易學;

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產業經濟學、金融學、企業管理、國際貿易法;

國家級特色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英語、金融學、物流管理、工商管理;

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國際經濟與貿易、英語、物流管理、金融學、工商管理;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國際經濟與貿易、應用統計學、商務英語、市場營銷、會計學、金融學、物流管理、法學、工商管理、會展經濟與管理;

國家級精品課程:財務管理、國際貿易實務。

畢業生就業和升學情況

以2020屆為例,上海對外經貿大學2020屆畢業生共有3156人。其中,本科畢業生2212人,占比為70.09%;碩士畢業生944人。占比為29.91%。從性別來看,本科畢業生女生1579人,占比為71.38%;碩士畢業生女生為621人,占比為65.78%;均為女生較多。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2020屆畢業生各學院人數情況:本科畢業生人數前五位的學院依次是金融管理學院、國際經貿學院、國際商務外語學院、會計學院、工商管理學院;碩士畢業生人數前五位的學院依次是會計學院、國際經貿學院、法學院、國際商務外語學院、金融管理學院。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2020屆畢業生去向分布:本科畢業生派遣就業663人,合同就業315人,出國339人,靈活就業413人,升學244人,定向委培5人,國家項目3人;碩士畢業生派遣就業614人,合同就業170人,出國5人,靈活就業55人,升學10人,定向委培13人。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各學院2020屆本科畢業生就業(含升學)率:本科畢業生就業率超過90%的學院有工商管理學院、會計學院、會展與旅游學院、統計與信息學院、金融管理學院。

2021年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本科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為90.66%,碩士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為92.74%。2020年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本科就業率為89.60%,碩士就業率為91.84%。2019年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本科就業率為94.97%,碩士就業率為95.55%。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各學院2020屆碩士畢業生就業(含升學)率:碩士畢業生就業率超過90%的學院有馬克思主義學院、會展與旅游學院、金融管理學院、統計與信息學院、工商管理學院、貿易談判學院、國際經貿學院、會計學院。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2020屆畢業生國內升學層次:本科畢業生有244人選擇在國內升學深造;碩士畢業生有10人選擇在國內升學深造。本科畢業生升學院校主要集中在雙一流高校和本校,占比分別為59.02%、24.81%;碩士畢業生升學院校全部集中在雙一流高校,占比為100%。

學術科研

截至2021年4月,學校有省部級重點研究基地10個、上海高校智庫3個、教育部備案的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5個,與海關總署共建“全球貿易分析監測中心”等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2個智庫分別入選CTTI高校智庫百強榜單(全國“A區高校智庫”)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智庫委員會中方成員單位。

016-2020年,學校在中國國內權威期刊發表論文582篇,在國際期刊(SSCI、SCI、A&HCI、EI、ISTP)發表論文234篇,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