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合并風波(中華法學大辭典 關于破產原因的定義?)

时间:2024-06-01 12:31:03 编辑: 来源: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與上海商學院合并

并沒有合并。兩所學校還在獨立辦學

沒有上海商學院要和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合并的確切消息,2015年就傳上海商學院要和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合并。但一直并沒有明確的文件指示合并

上海對外貿易大學由商務部(原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于1960年創建,是一所以經濟學、管理學、文學、法學為主干學科,具有鮮明特色的涉外商科類重點大學。學校是華東地區國際化人才培養和對外經濟貿易、外國語言文化、國際戰略研究的重要基地,為2011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入選院校,是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經貿人才培養基地,并且為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協同創新中心主要參與高校。學校在多邊貿易體制研究領域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是世界貿易組織首批12所教席院校之一(中國唯一),是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仲裁員單位,是國際貿易與可持續發展中心中國合作伙伴,是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貿易研究與培訓網絡重要分支,同時也是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虛擬學院核心成員。

上海商學院(Shanghai Business School)是市屬公辦本科普通高校,前身為1950年建校的中央稅務學校華東分校。是一所以商科專業為特色的上海市屬公辦本科普通高校。上海商學院設有財會金融學院、管理學院、國際交流學院、外語學院、藝術設計學院、計算機與電子工程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成人教育學院等八個二級學院以及國際經濟貿易系、法律行政系、食品工藝技術系等三個直屬系部。根據2014年5月官網顯示,有6個本科專業、43個高職專業和7個中外合作專業,其中2個國家級和1個市級的教學改革試點專業。

上海海事大學什么時候和上海海洋大學合并啊?

上海海洋大學最近發出官方消息,合并工作在進行中,預計2020年完成 2019.08.19

上圖是我在相冊里找到的,是當時學校官方買粉絲買粉絲的推文附圖

現在推文是找不到了,有人不相信,我也不強求別人信,因為消息是真是假我不知道,我只是把我所知道的答了出來而已,真假大家自己判斷吧

城市管理學 案例分析

進入2009年,南昌市私家車保有量以每月超過4000輛的速度遞增,每天120輛的上牌最高量早已被甩在了后面。按照南昌市近年來每年新車增加平均速度為18%來計算,至2010年底,南昌市可能擁有50萬輛機動車。

南昌正加速走向汽車時代,但我們在市政規劃、環境保護、交通意識、消費政策等各方面是否都做好了準備?

由“要不要買車”變為“買車后如何停車”時,我們就真的進入了汽車時代。

火爆!

這就是11月6日至11月9日“2009第四屆南昌國際車展”現場給所有人的印象。

由南昌市政府、中汽國際總公司主辦,江南都市報和中汽尚格承辦的這屆車展,在人流量、訂車數量以及成交金額等多個方面均創下歷屆之最。

買汽車就像買白菜一樣,這就是這屆車展給人留下的感覺。據組委會統計,為期4天的本屆車展,看展觀眾超過15萬人次,現場成交量創下了高達3528輛的好成績,成交金額近5億元,成交量已經超過南昌市今年1~9月的月平均銷售額。

車展火爆的背后是巨大的需求量。截至2008年底,南昌市機動車保有量為391410輛,以每年18.77%的速度快速增長,其中私有機動車保有量為25萬輛,占機動車總保有量的63.99%。至今年10月,南昌市機動車保有量已達44萬輛。如果按照總人口460萬計算的話,相當于每10個南昌人中就有一人擁有車。

如此巨大的私家車需求量,自然引來了火爆的銷售。根據南昌市車管所提供的數據,南昌市2007年全年共有31104輛機動車上牌,進入2009年,南昌市私家車保有量以每月超過4000輛的速度遞增。而按照南昌市近年來每年新車增加平均速度為18%來計算,至2010年底,南昌市將擁有超過50萬輛機動車。

平均每10人就有1人有車,總數超過50萬輛!毫無疑問,如此巨大的機動車保量,已經使得南昌走向了汽車時代。這也是本屆車展匯聚了100余家汽車廠商,展出整車500多輛,車型300余款,40多個品牌云集于此,90%以上的汽車品牌及廠方均參展的最主要原因。從微觀來看,記者身邊這兩年買車人的數量遠遠超過了以往五年的總和,也從側面反映了車市的火爆。

可以想見,隨著南昌市城市框架的不斷拉大,有車一族還將越來越多。有車的人多了,煩惱自然也多,如三橋捆綁收費、汽油漲價、停車位太少等等。來自南昌市公安交警部門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2月21日,南昌市機動車保有量為406146輛,其中小汽車248346輛。經調查,南昌市城區現有停車泊位124610個,其中路內臨時停車泊位14061個、建筑配建停車泊位97514個、單位院內公共停車泊位12035個。汽車泊位與汽車數量相比,相差太遠,停車難已經取代行車難,成為南昌市有車族最大的煩惱了。

當身邊越來越多人對車的煩惱,由“要不要買車”變為“買車后如何停車”時,我們就真的進入了汽車時代。

路網建設和城市規劃中的缺陷及滯后,以及由此帶來的堵車、停車等煩惱,已經成為制約南昌“汽車時代”的兩塊短板。

“腸梗阻”,有車族被迫早出晚歸

“這該死的堵車,看來又要遲到了”。王春說出這句話的時候,他正開著新買的馬自達行駛南昌市疊山路上。王春家住朝陽洲,每天都要經過疊山路前往位于青山湖畔的公司上班。兩個多月前,他和妻子商量,購買了這輛新車,一來是解決上下班擠公交車之苦,二來家庭逐漸殷實,經濟條件也承受得起。

令王春沒有想到的是,買車后卻發生了一系列的煩惱,不僅絲毫沒有享受到風馳電掣般的開車快感,還被迫每天早出晚歸。“不早出晚歸不行啊,上下班的時候,從南京西路堵到疊山路,拐到撫河路上來,更是堵車,只好錯過別人出行的高峰時間段了”。采訪中,王春一個勁地跟記者抱怨,“南昌的車太難開了,路又窄又堵”。

“到處都是‘腸梗阻’,你說南昌哪里不堵車?市內單行道很多,有時候連個停車的地方都沒有”。采訪中,南昌另一位車主黃小華也向記者抱怨。他告訴記者,經常在晚上經過福州路,短短的數百米路程,開車要花近二十分鐘,而一些開車前往這條飲食娛樂一條街消費的司機,只能將車停到旁邊的省體育館內。

“簡直比走路都要慢,你說是爬行呢,趴行呢,還是怕行呢?”對于開車中遭遇的堵車和停車難題,苦中作樂的黃小華給記者開了個郭德綱式的玩笑。

“不差錢”,南昌車輛數量暴增

數據是生硬的,但也是最有說服力的。據南昌市統計局資料顯示,2004年南昌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8744元,2005年首次突破10000元,2009年更是有望達到14600元。五年以來,南昌市民的口袋比以前鼓了,腰桿比以前粗了,如工薪家庭供一臺5萬元至10萬元的汽車,比起投資一套住房的巨款來說,南昌人可謂是“不差錢”。

同時,記者手上還掌握著另一組數據,南昌汽車保有量占全省的25%,2004年南昌汽車保有量為244109輛,2006年首次突破30萬輛,2009年超過40萬輛。最近五年來,南昌市平均每天汽車上牌在100輛以上,私家車上牌已占據機動車上牌總量的50%。市場傳言,南昌市最大的汽車銷售公司,單月汽車銷售量甚至接近400輛,高峰時幾乎每天都有十幾位市民在排隊提車。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通過各種汽車展覽和媒體宣傳,南昌人的汽車消費意識正在悄悄地發生變化,不僅對汽車的消費欲望增強了,而且駕駛“家庭轎車”,已經成為許多南昌人的一種生活追求。南昌市的汽車保有量及增長率之所以居高不下,一個重要原因是這幾年市民的生活水平在快速提高。該業內人士還斷言,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居民收入的穩步增加,南昌私家車在未來三年,還會有暴發性增長。

記者從南昌市公路管理局獲悉,目前南昌市轄區內共有105、320、316等三條國道,南峽、南高、萬璜、虬上、三進、昌萬等六條省道,上瑞、滬昆等多條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另外,早在2005年底,全市就有1165個行政村實現了通4.5米寬的公路,交通環境較之前大為改善。

改革開放前,南昌市城市道路總長度是252.98公里,當時公路大多為兩車道或四車道,而到了2007年,總長度已經增至917公里,之前逼仄的公路也變成了六車道、八車道公路,道路面積超過1696萬平方米。近年來,每一個南昌人似乎都能感受到的交通變化是:城區外新修了西外環、南安、昌進等快車道;市內打通了青山湖隧道、陽明東路;生米大橋、洪都英雄大橋橫跨贛江……

如果僅看這些數據和變化,人們會驚呼南昌市在發展城市經濟中,確實花了不少功夫在修路件建橋上。但在比較汽車的增長速度和增長模式后,人們恐怕又會有另一番感嘆。華東交通大學的一個課題組曾做過專門調查,綜合相關數據建立的模型表明,如果南昌的汽車數量增長100%的話,道路建設只增長了30%。

汽車數量的暴增,無疑對城市交通有較大壓力。但路網建設上的缺陷,更是加重了這種比例的不平衡。比如,南昌市人流量和車流量最密集的子固路、孺子路、象山路、中山路等,路上的車輛在每日增加,路面的寬度卻幾乎沒有任何變化。“出城的公路是建了不少,但市內的公路卻幾十年如一日,路網建設明顯不合理,明顯滯后于汽車發展。”運通汽車公司的黃經理直言南昌市的車路矛盾。

規劃先天不足埋下改造難題

在南昌城區開車,稍有常識的司機都能感受到以下這些路況:很多車道并非是標準車道,到處是雙黃線,拐彎道和直行道合并為一條車道,一旦碰到紅綠燈或車禍,即便車輛想拐道也不能動彈半步。如此規劃,造成了南昌街頭一個有趣的現象:交通要道上的十字路口,有時候4個交警和8個協管員,都無法指揮車輛暢行。

對于城市規劃上的落后,南昌市大眾出租車公司的肖師傅很有感觸,他表示十多年前,雖然沒有修這么多公路,但基本上沒有堵車現象,現在每年都在修路,可每天還是要碰到堵車。有一次拉一個客人從青山路到孺子路,總共4公里的路程,走了50多分鐘,按照正常速度行駛,10分鐘都不要。

停車難,還要難到什么時候?

南昌要迎接“汽車時代”,除了解決道路行車問題,還要解決停車問題。停車難,恐怕是這座城市中車主們遭遇最尷尬的一個苦惱。“轉了半條街還找不到停車場”。采訪中,總是有車主向記者反映,因為找不到停車場而將汽車停在一些不該停的路段,從而遭到交警貼罰單。

據不完全統計,南昌市繁華路段平均10輛車才擁有1個停車位,停車場的建設已經嚴重滯后于城市汽車的保有量,整個市區至少還差7萬至9萬個停車位。“尤其是在東湖區和西湖區,停車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汽車總量還在不斷增加,就連重新改造的陽明路,之前的停車場建設也變成了紙上談兵”。采訪中,南昌市政部門的一位工作人員坦言。

南昌市交管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南昌有關停車場的規定還是沿用上世紀90年代制定的,隨著城市發展,已經不符合當前市場的需求。“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無論從法規政策上,還是現實管理方面,都需要調整或更改。出臺有關停車位建設、管理的新政策。”

然而,記者從南昌規劃部門獲悉,由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