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管液壓鉗的使用方法(修井用油管鉗的資料及說明書怎么寫啊)

时间:2024-05-18 16:15:33 编辑: 来源:

液壓鉗用途?使用方法?

液壓鉗的正確使用方法如下:

第一步是看,在使用是時要先確定液壓鉗的直徑與聲測管的外徑是否一樣。只有選對尺寸,液壓鉗才能與管體剛好對齊,從而保證液壓鉗的使用強度,還要檢查。

2.第二步就是裝,等確認好液壓鉗和聲測管管體的規格以后,需要做的是先松開泄壓閥。然后,把鉗口螺栓拆下來然后松開液壓鉗的鉗口,把聲測管的兩端夾緊。

3.第三步就是夾,使用液壓鉗的長柄進行壓接直到壓接鉗口碰到。然后再在壓接的附近再次進行壓接,直到兩端的接口完全壓緊,之后松開泄壓閥.

4.第四步就是檢,為了連接處的密封性,在完成連接后可以采用向管體內部注水的方法,檢查管體是否滲水。如果漏水,可以繼續加緊。

怎樣用“液壓鉗”接頭?

液壓鉗首先要與電纜適配,你不可能拿200T的液壓鉗對300平方毫米的電纜壓接。

如果規格是適配的,具體步驟如下:

電纜線芯已經開剝好,無大的尺寸偏差等問題,套上連接管,確保連接管內兩端線芯已經頂住。

使用合適的壓模,在連接管上套上液壓鉗,注意過程中不要損傷電纜絕緣,開始壓接前保證兩邊電纜呈一條直線即在1~2米長度內的兩邊電纜在水平和垂直面上看都是直的。

開始壓接,壓接過程中可以使用葫蘆等工具保證電纜不便宜和脫管,壓接盡量保證合模,放置松動或者接觸面積不夠等情況的發生。

液壓鉗的原理是什么?

液壓鉗的原理:

液壓鉗由油箱、動力機構、換向閥、卸壓閥、泵油機構組成,泵油機構由油泵體、高、低壓油出油孔、偏心軸、偏心軸承、從動齒輪和一對高壓油泵以及一低壓油泵構成,油泵體懸固于油箱蓋上,高、低壓油出油孔開設在油泵體上,與卸壓閥油路連接,偏心軸呈縱向設置,上端樞置于油泵體中央,下端固設偏心軸承,從動齒輪固置在偏心軸頂部,與動力機構聯結,高、低壓油泵懸固在油泵體上,各具一與偏心軸承相觸的作動件,高、低壓油泵的泵腔分別與高、低壓油出油孔相通。將泵油機構與動力機構的連接為垂直連接,可充分利用空間而小化占地面積,有利于作業及運輸;將高、低壓油泵的泵油形式變為偏心軸承的作動形式,具有結構簡單、零部件少、利于裝配的優點。

分類:

液壓鉗根據其結構形式,可分為整體式液壓鉗和分體式液壓鉗。整體式液壓鉗功能模塊與動力模塊一體化設計,體積小,重量輕,方便攜帶,適合外出修理等臨時少量作業。分體式液壓鉗功能模塊與動力分離,通過油管等附件與動力相連接,可以手動也可以電動,十分靈活。

根據功能可分為液壓壓接鉗和液壓切斷鉗,液壓壓接鉗用于各種壓接作業,比如銅鋁端子壓接,柳釘鉚接等;液壓切斷鉗用于各種材料切斷,如鋼筋、電纜等。

使用方法:

1、首先檢視壓著端子與電線規格是否配合。

2、選擇所欲壓著之模具,例如欲被壓著之端子規格240mm2,則選擇240mm2上下模具。

3、將模具各裝入活塞與模具固定座中。

4、泵浦使用方法:將進回油開關以順時針方向擰緊反復搖動手柄,注視模具,當上下模兩者碰在一處時就表示壓著完畢,若使用者未注意繼續搖動,則泵浦有“咔嚓”聲音,此為安全保護裝置打開,活塞停止前進,此時應將回油開關以逆時針方向轉動,則活塞回到原來位置。

油管液壓鉗型號有哪些?

根據液壓鉗的壓接平方數來分,-400,-500,-630,數字后面再加A,B,H等字母,區別是開口、閉口還是搭扣式的,各家編法不一樣。

手動液壓鉗能改成液壓剪嗎

可以的,

2. 改進方法

為提高壓接質量和工作效率,減輕勞動強度、節約時間成本,我們決定對手動液壓鉗進行改進。經研究,我們決定將手動液壓鉗改進為電動液壓鉗,主要改進方法如下所述。

手動液壓鉗的鉗頭與鉗體通過螺紋連接,我們將鉗頭與鉗體從螺紋連接處分離,只保留鉗頭部分,施壓手柄隨即取消。選用薄型液壓缸作為施壓裝置,該薄型液壓缸缸筒內徑為 32mm、行程為 50mm。

薄型液壓缸缸體由前、后壓板和 2條 M12 的加長螺栓固定,前壓板前面設有螺紋,通過該螺紋與液壓鉗鉗頭連接。薄型液壓缸活塞桿與推桿通過 M10 的螺栓連接,該活塞桿可推動推桿及壓接模塊,在擋銷的阻擋下通過壓接模塊將電纜端頭壓緊,確保壓緊力水平傳遞。如圖 2 所示。

薄型液壓缸的動力為小型電動液壓泵站,其輸出壓力為 0 ~ 100MPa,可通過操控手柄控制工作壓力。液壓泵站設有壓力表,可顯示薄型液壓缸輸出壓力。該泵站通過進、回油管與薄型液壓缸形成回路,實現薄型液壓缸活塞桿伸縮,即壓力傳遞與卸荷。

液壓鉗、小型電動液壓泵站安裝在推車上,形成整體式結構,便于移動作業,整機質量為22kg

修井用油管鉗的資料及說明書怎么寫啊

常規修井操作規程常規修井作業規程

第5部分:井下作業井筒準備

SY/T5587.5--2004

1.范圍

本部分規定了油水井井筒準備過程中的施工準備、作業程序與質量控制、安全環保要求和資料錄取。

本部分適用于井下作業過程中的井筒準備施工作業,包括起下油管作業、探砂面、沖砂洗井和通井、刮削套管工序的過程控制。

2.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SY/T5587的本部分。

2.1

沖砂

向井內高速注入流體,靠流體作用將井底沉砂沖散,利用流體循環上返的攜帶能力將沖散的砂子帶到地面的方法。

2.2

正沖砂

修井液沿沖砂管向下流動,在流出沖砂管口時以較高流速沖擊砂堵,沖散的砂子與修井液混合后,一起沿沖砂管與套管環形空間返至地面的沖砂方式。

2.3

反沖砂

修井液由套管與沖砂管的環形空間進入,沖擊沉砂,沖散的砂子與修井液混合后沿沖砂管上返至地面的沖砂方式。

2.4

正反沖砂

采用正沖的方式沖散沉砂,并使其呈懸浮狀態,然后改用反沖洗,將砂子帶到地面的方式。

2.5

正洗井

修井液從油管進入,從油套環形空間返出的洗井方法。

2.6

反洗井

修井液從油套管環形空間進入,由油管返出的洗井方法。

2.7

噴量

洗井出口液量大于進口液量的差值,也就是洗井過程中從地層噴出的液量。

2.8

漏失量

洗井進口液量大于出口液量的差值,也就是洗井過程中漏人地層的修井液液量。

2.9

通井

用規定外徑和長度的柱狀規下井直接檢查套管內通徑的作業。

2.10

套管刮削

刮削套管內壁,清除套管內壁上水泥、硬蠟、鹽垢及炮眼、毛刺等的作業。

2.11

痕跡

通井時通井規經井內摩擦、碰擠后所顯示的痕印。

3.施工準備

3.1資料準備

3.1.1 基礎數據(包括井斜數據)、目前井內狀況、施工目的及注意事項。

3.1.2 施工井地質方案和工程設計應資料齊全、數據準確。

3.1.3 井內油管規格、根數和長度,井下工具名稱、規格深度及井下管柱結構示意圖。

3.1.4 歷次作業情況及井下事故發生時間、事故類型、實物圖片及鉛印圖。

3.1.5 油層套管情況。

3.2設備準備

3.2.1 修井機、通井機和井架能滿足施工提升載荷的技術要求,運轉正常,剎車系統靈活可靠。

3.2.2 井架、天車、游動滑車、繃繩、繩卡、死繩頭和地錨等,均符合技術要求。

3.2.3 調整井架,使天車、游動滑車和井口中心在一條垂直線上。

3.2.4 檢查液壓鉗、管鉗和吊卡,應滿足起下油管規范要求。

3.2.5 作業中的修井機或通井機都應安裝檢定合格的指重表或拉力計。

3.2.6 大繩應使用外徑22mm~25mm的鋼絲繩(也可根據實際情況選用與提升負荷相匹配的鋼絲繩),穿好游動滑車后整齊地纏繞排列在滾筒上。當游動滑車在最低位置時,滾筒上至少留半層鋼絲繩。當大繩在一個捻距內斷六絲時,應更換新的大繩。

3.2.7 搭好井口操作臺(鉆臺)、拉油管裝置及滑道。井口操作臺上除必須的工具、用具外,不準堆放其他雜物。

3.2.8 泵車的泵壓和排量達到施工設計要求。

3.2.9 液壓鉗應懸掛合適的位置,尾繩拴牢,并配備扭矩儀表。

3.3工具管柱準備

3.3.1 下井工具、油管按設計要求準備。

3.3.2 油管的規格、數量和鋼級應滿足工程設計要求,不同鋼級和壁厚的油管不能混雜堆放。

3.3.3 油管橋架應不少于三個支點,并離地面高度大于或等于300mm。油管10根一組并按照順序進行編號,排放整齊,油管上嚴禁堆放重物和人員行走。

3.3.4 清洗油管管體及內外螺紋,檢查油管有無彎曲、腐蝕、裂縫、孔洞和螺紋損壞。不合格油管有明顯記號并單獨擺放,不準下入井內。暫時不下井的油管分開擺放。

3.3.5 下井油管應用油管規通過,油管規選用符合表1規定。

3.3.6 丈量油管使用+,&以上的鋼卷尺,丈量三次,累計復核誤差每1000mm應小于或等于0.2m。

3.3.7 沖砂、洗井出口管線用硬管線連接,管線末端采用120°彎頭,噴口向下,管線每10m~15m用地錨或水泥墩固定。

3.3.8 根據油層套管內徑選擇合適的通井規,通井規外徑應小于套管內徑6mm~8mm,其長度大于或等于800mm。

3.3.9 根據油層套管內徑選擇套管刮削器。套管刮削器規格應符合表2和表3的規定。

3.3.10 將準備并保養好的井控器材和消防器材擺放到位。

3.3.11 進行沖砂作業時,井場具備10m3以上的儲液罐。

3.3.12 泡沫沖砂時,井場具備泡沫發生器。

3.4修井液準備

3.4.1 修井液性能要求。

3.4.1.1 修井液與油水層產出液應具有良好的配伍性。

3.4.1.2 注水井修井液水質應符合下述要求:

———固體懸浮物含量不大于2mg/L;

———含鐵離子總量不大于0.5mg/L;

———含油量不大于30mg/L;

———PH值為6.5~8.5。

3.4.1.3 修井液的密度、粘度、PH值和添加劑性能應符合施工設計要求。

3.4.2 修井液儲備量為井筒容積的兩倍以上。

3.4.3 修井液應具有較強的攜砂能力,一般情況下應避免使用鉆井液沖砂,嚴禁用溝渠水沖砂或洗井。

3.4.4 配制修井液用的配制罐應擺放整齊,標識清楚,保持清潔。

3.4.5 配制修井液使用的處理劑、原材料應符合產品質量標準的要求或經檢測合格。

4 作業程序與質量控制

4.1 起下油管作業程序與質量控制

4.1.1 卸井口裝置,進行試提。

4.1.1.1 卸井口裝置前,首先將油套管閥門緩慢開啟,無大的噴溢趨勢時方可拆卸采油樹。將采油樹的鋼圈、螺栓和鋼圈槽清洗干凈,涂抹黃油,擺放在固定位置備用。

4.1.1.2 試提前檢查油管頭的頂絲退出情況,試提時應緩慢提升。如果井內遇卡,在設備提升能力安全范圍內上下活動管柱,直至懸重正常無卡阻現象,再繼續緩慢提升管柱。油管掛提出井口后,停止提升,卸下油管掛并清洗干凈,擺放在固定位置。

4.1.1.3 安裝封井器,并試壓調試合格。

4.1.2 起、下油管。

4.1.2.1 起油管。

4.1.2.1.1 有自溢能力的井,井筒內修井液應保持常滿狀態,每起/!根, 0!根油管灌注一次修井液。

4.1.2.1.2 根據動力提升能力、井深和井下管柱結構的要求,管柱從緩慢提升開始,隨著懸重的減少,逐步加快至規定提升速度。

4.1.2.1.3 使用氣動卡瓦起油管肘,待剎車后再卡卡瓦,卡瓦卡好后再開吊卡。嚴禁猛剎剎車。

4.1.2.1.4 應使用液壓鉗卸油管螺紋,待螺紋全部松開后,才能提升油管。

4.1.2.1.5 起井下工具和最后幾根油管時,提升速度要小于或等于#$& $12 ,防止碰壞井口、拉斷拉彎油管或井下工具。

4.1.2.1.6 起出油管應按先后順序排列整齊,每10根一組擺放在牢固的油管橋上,擺放整齊并按順序丈量準確,做好記錄。

4.1.2.1.7 油管滑道應順直、平穩、牢固,起出油管單根時,應放在小滑車上順道推下。

4.1.2.1.8 起油管過程中,隨時觀察并記錄油管和井下工具有無異常,有無砂、蠟堵、腐蝕及偏磨等情況。

4.1.2.1.9 應對起出的油管或工具進行檢查,對不合格的及時進行標識、隔離或更換。

4.1.2.1.10 起立柱時,起完管柱或中途暫停作業,井架工應從二層平臺上將管柱固定。

4.1.2.2 下油管。

4.1.2.2.1 下井油管螺紋應清潔,連接前應均勻涂密封脂。密封脂應涂抹在油管外螺紋上,不應涂抹在內螺紋處。

4.1.2.2.2 油管外螺紋應放在小滑車上或戴上護絲拉送。拉送油管的人員應站在油管側面,兩腿不應騎跨油管。

4.1.2.2.3 用液壓鉗上油管螺紋。下井油管螺紋不應上斜,應上滿扣、旋緊,同時觀察扭矩儀顯示數據,其扭矩可參見附錄A的規定。

4.1.2.2.4 油管下放速度應控制,當下到接近設計井深的最后幾根時,下放速度不應超過5m/min。

4.1.2.2.5 下人井內的大直徑工具在通過射孔井段時,下放速度應小于或等于5m/min。

4.1.2.2.6 油管未下到預定位置遇阻或上提受卡時,應及時分析井下情況,校對各項數據,查明原因及時解決。

4.1.2.2.7 油管下完后上接清洗干凈的油管掛(裝有密封圈),對好井口下人并坐穩,再頂上頂絲。

4.1.2.2.8按設計要求安裝井口裝置,井口閥門方向應一致。

4.2 探砂面作業程序與質量控制

4.2.1 起出原井管柱,下管柱探砂面。

4.2.2 采用金屬繞絲篩管防砂的井,要下帶沖管的組合管柱探砂面。繞絲篩管與組合管柱規格的使用配合應符合表4規定。

4.2.3 當探砂管柱下至距油層上界30m時,下放速度小于或等于5m/min,以懸重下降10kN~20kN 時連探兩次,確定砂面位置。2000m以內的井深誤差小于或等于0.3m,大于2000m的井深誤差小于或等于0.5m,并記錄砂面位置。

4.2.4 帶沖管的組合管柱探砂面,在沖管接近防砂鉛封頂或進入繞絲篩管內時,應邊轉管柱邊下放,懸重下降5kN~10kN時連探兩次,確定砂面位置,誤差小于或等于0.5m,并記錄砂面的位置。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