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01 粉絲為偶像買爵位都有誰(《錦心似玉》遭大量一星差評,這部劇究竟值幾星?)

时间:2024-05-07 06:56:32 编辑: 来源:

《錦心似玉》遭大量一星差評,這部劇究竟值幾星?

對于古裝劇《錦心似玉》究竟值幾星的問題,鑒于這部劇還在播出,從目前已經播出的劇情來看,我的答案是:三星。

其實,在某影視口碑評價平臺上,已經有超過3萬人給出他們對《錦心似玉》這部劇的打分情況,得分6.4分,絕大多數人給出的也是三星評價。

《錦心似玉》原著小說叫《庶女攻略》,改編電視劇對標的是趙麗穎和馮紹峰主演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但是很顯然,《知否》當年能夠成為爆款,并且在平臺上得到四星7.8分的評價,已經是對《錦心似玉》碾壓。為什么《錦心似玉》跟《知否》相差那么大,只能得到網友們三星的評價,我覺得主要有如下三個原因:

一、原著小說先出,但電視劇比《知否》后出,失了先機

《錦心似玉》的原著小說《庶女攻略》其實要比《知否》的原著小說《庶女明蘭傳》先出,這兩本小說題材基本上是大同小異,都是現代女子穿越到古代,然后都是庶女,都長得漂亮,但娘親都不受寵。還有其他的設定也基本上是似曾相似的感覺。作為宅斗小說,《庶女攻略》占了先機,但是作為電視劇,由于《知否》先出,這樣《錦心似玉》就處于下風。我們都知道,第一個把女人比作花的是天才,第二個作這樣相同比喻的人則平平無奇,令人無視了。網友們已經看了《知否》這樣的宅斗劇,再看《錦心似玉》難免會有雷同之感,口碑較低也再所難免 。

二、劇版魔改,傷了原著粉的心

因為有《知否》珠玉在前,《錦心似玉》作為同類題材推出,自然要跟原著作大量修改。只不過,這番修改被原著粉吐槽為“魔改”,傷透了不少原著粉的心,導致電視劇的口碑受到影響。原著中,羅十一娘是一個非常聰慧,容貌傾城的美人,到了劇中卻變成“苦情戲”女主,只知道隱忍。原著中十分明事理的徐家太夫人,在劇中“黑化”成一個“寵妾滅妻”的主,給女主增加不少磨難。但凡有《知否》一半的改編水平,網友都不至于氣成這樣。

《知否》中明蘭好歹有個祖母護著,父親還算有責任,兄弟姐妹五個,父親只有兩個小老婆,還死了一個,大娘子雖然不待見庶出的,但是也不為難。《錦心似玉》中羅十一娘簡直就是人間慘劇,沒有名字,排行十一,所以就叫十一娘,生母膽小懦弱,基本指望不上,父親感覺就像沒有一樣,六個小老婆,兄弟姐妹一大堆,姐妹之間爭斗不斷。女主為了維持最基本的生存體面,學刺繡,賣繡品,穿過來三年,連大門都沒出過,處處揣摩他人的心思,處處迎合他人,一點點壓抑自己內心最真實的自己。看過的知道是穿越劇,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娘道》古裝版。

三、演員選角不當

《錦心似玉》原著講的是明朝中期永平侯大將軍徐令宜和庶女十一娘先婚后愛、攜手成長的勵志愛情故事。男主和女主雖有年齡差,但是也不至于像演員譚松韻和鐘漢良那樣差距巨大 。這兩人一個31歲,一個47歲,年齡相差了16歲,在古裝劇中組CP演情侶,恐怕扮演父女都綽綽有余吧。雖然不少YXH會說鐘漢良是不老男神,但是年齡卻實實在在擺在哪里,雖然可以靠化妝“欺騙”一些人,但是表情動作卻無法欺騙所有人。試問這樣的CP有誰能磕得下?為什么非要選鐘漢良這樣的中年大叔來演小鮮肉呢?國內的青年演員不香嗎?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講,譚松韻和鐘漢良組合也遠遠比不過趙麗穎和馮紹峰組合。畢竟很多人在看《錦心似玉》的時候總是會不經意間把它拿《知否》相比。事實證明無論是演員,臺詞,還是劇情都沒有《知否》好。而且《錦心似玉》的拍攝手法,背景音樂等各個方面都有模仿《知否》的痕跡,雖然也算是制作精良的古裝劇,但是不管從哪方面我覺得都還無法超越《知否》,給三星已經算是一個中肯的評價了。

歷史上有哪些讓人贊不絕口的生日賀詞?

左思。

左思有兩個致命的先天缺陷,注定使他不能隨隨便便成功,一是出身寒門,二是長的太丑。

經過十年努力,《三都賦》橫空出世,一代丑男左思從此揚眉吐氣,成功逆襲。

公元 280 年初夏的一天,天色尚未完全放亮,洛陽城中的一些店鋪早已排起了長長的隊伍,這并非是要發售什么回報率超高的理財產品,也不是年宵郵票上市的日子,他們急切想買到的東西是「紙」。

這些日子,「紙」成為整個洛陽城最稀缺的東西,不僅價碼像坐過山車地往上漲,原來每刀千八百文的紙,一夜之間漲到兩三千文。關鍵是有錢也不一定能買到,天不亮就得排隊、拿到號才能買到。還有好多的人騎馬、坐轎跑到外地買紙,搞得朝廷一時動了要「限購」的念頭。

這一切都因為洛陽城最近都在傳抄一篇名為《三都賦》的文章,他的作者叫作左思。

左思看到自己的心血之作引發如此的轟動效應,百感交集,激動興奮之余,心里有一種積壓已久的心酸不斷涌動,以至于悄然間淚水已經掛在自己的臉頰上。

他能有今天真的太不容易了。

左思有兩個致命的先天缺陷,注定使他不能隨隨便便成功。

第一個缺陷是他的出身,左思生于寒門,他的父親左熹最早只是一個小吏,努力往上爬,終于當上殿中侍御史的職務,但說到底還是屬于寒門序列,和門閥貴族扯不上關系。

「根不正苗不紅」,這基本決定了左思的前途命運。

要怪只能怪他出生的不是時候,當時門閥士族盛行,控制了社會階層上升通道,門閥貴族子弟不想做官都很難,而寒門子弟無論如何努力,出人頭地的機會卻非常渺茫。

造成這樣的局面,要從歷史上的選官機制說起,兩漢時期實行「察舉制」,就是地方長官在轄區內隨時考察、選取人才并推薦給上級或中央,經過試用考核再任命官職,通過這樣的「察舉」,確實涌現了不少人才。

但察舉制到了東漢末年,便難以為繼了,一些人為了走仕途,開始政治秀、道德秀。譬如孝順是重要的考核指標,那要表現得比他人更孝順才能出頭。

如果父親去世了,按照傳統的喪禮制度應該守孝三年,就是說披麻戴孝三年就可以了,但是有人為了表示他非常地孝順,不住家里而是住到他父親的墓道里面。如果家庭比較富裕的話,墓可以做得很大,除了墓以外,前面還有一個不短的墓道,他們暗地里在旁邊的地上搭一個小房子,通過墓道與墓相通。因此這些「孝子」名義上在墓道里守墓,實際上在房子里過著正常的生活,守孝的幾年工夫居然生了幾個兒子,后來被人揭發。這樣以守孝而騙名的比比皆是。

察舉制由此成為生產騙子的流水線,比這更具危害性的是,到東漢中后期,地方察舉權被少數公卿大臣、名門望族所控制,他們推薦只看是否是名門子弟而不管其學問品質如何,如此使得察舉范圍越來越狹窄,被察舉者也大都名不副實,使得察舉制蛻變為變相的世襲制。

所以當時流行一首童謠:「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翻譯過來就是:被推舉做秀才的人竟然不識字;被薦舉做孝廉的人竟然不贍養父母;被選拔為寒素、清白的人竟然像污泥一樣骯臟,被稱為是干吏良將的竟然像雞一樣膽小。

這個選官制度核心內容是選擇「賢有識鑒」的中央官吏兼任原籍地的州、郡、縣的大小中正官,負責察訪本州、郡、縣散處在各地的士人,綜合德才、門第定出「品」,供吏部選官作為重要參考。

這些「中正」要做的工作主要有三項。一是考察家世,就是要調查其家庭出身與背景,包括父祖輩的資歷和仕宦情況以及爵位的高低等。二是進行行狀,也就是對個人的品行才能進行總體評價,和現在的品德評語差不多。當時的總評都很簡潔,大多用很少的字進行精準概括。三是定品,就是確定品級。定品原則上主要依據行狀,家世只能作為參考。將其分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個等級,作為吏部授官的依據。

九品中的二品取得了做官的優先權,被稱為上品,其余則被看作是寒門下品。為什么不是一品呢?因為從來沒有人成為一品,只是個虛設罷了。

誰能到上品呢?這要看中正,由此「中正」成為關鍵之關鍵,「物盈則虧,法久則弊」,這個選官制度發展到西晉時,中正之職完全控制在門閥士族手中,屁股指揮腦袋,開展人才品評工作時,品行、才干基本可以忽略不計,門第出身則成為最重要的參考依據。因此,上品基本被門閥士族子弟占據,以致出現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景象。

用現在流行的話說,對于門閥士族子弟是「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而對于寒門子弟則是「說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晉武帝司馬炎時期主管官員考核任命的劉毅上書,指出了九品中正制度的八大弊病,一是品級的高低隨著家族的興衰、勢力的強弱而變;二是各地選舉出來的大中正官員因為自己才能經歷限制,往往難以選準才職相符的人才;三是確立人才有九品,可是在實踐中往往難以堅持,導致優劣顛倒,高低錯亂;四是設立中正官員職位,但是沒有獎賞依據,又不允許別人申訴,導致中正官肆無忌憚、任意妄為,受冤枉的人意見不能上達朝廷;五是中正官難以與人才一一謀面,只能根據官府搜集和別人品論,難以保持公允;六是在具體的考評中,因為個人的喜好,往往政績斐然的卻被評定為低品,政績平平的卻被列為上品;七是職位對人才需求條件差異很大,依據品位取人,往往任非所長。按照評語取人,又受品級限制,導致矛盾;八是定位下品指不出缺點,定位上品又說不出優點,結果評定只靠人際關系,容易栽培私黨,對國家無益。

劉毅將九品中正制度的弊端表達得淋漓盡致,他建議全面改革人才選拔制度,讓真正有才之人脫穎而出,但遺憾的是司馬炎沒有采納他的意見。

在這樣的環境下,對左思而言,他的未來還真有可能就是一場夢。

如果說第一個缺陷是體制原因,那左思的第二個缺陷就不能再怪社會,因為他長得太丑了。

常常說「郎才女貌」,女子講究容貌,男人似乎有才華就可以,長得不帥完全能說得過去,但左思的「丑」卻引起軒然大波,甚至成為了他成才路上的「攔路虎」。

為什么會這樣呢?可能是因為左思長得實在太對不起觀眾了。

《晉書》上說他「貌寢」,就是容貌丑,但丑到什么程度并沒有說清楚。倒是《世說新語》里記載的一個故事,很能說明問題。「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共縈之。左太沖絕丑,亦復效岳游遨。于是群嫗齊共亂唾之,委頓而返。」

說的是當時的美男子潘安,他每次出行,都會引起廣大婦女同志們的騷動,走到哪里都會遭遇粉絲們的大呼小叫,搶著給偶像送禮物或和偶像合影,互相還推擠廝打,好不熱鬧。這些婦人對潘安的喜歡還體現在行動上,「莫不連手共縈之」,這里的「縈」不太好解釋,反正就是動手動腳,有些吃潘安豆腐的嫌疑。

左思看到這樣的場景,很是羨慕,于是也學著樣子出去游逛。果然也出現了一大堆婦女,把他圍住了,但沒有尖叫、沒有鮮花、沒有飛吻,有的是她們的唾沫。左思只能落荒而逃,狼狽樣子可想而知。

這些女子大概想用這樣的方式告訴左思,「長得丑不是你錯,但出來嚇人就是你的不對了」。

劉義慶在《世說新語》中為了突出潘安之美,運用對比手法來反襯左思之丑,未免不夠厚道,但那確實是一個拼顏值的年代,《世說新語》里專門有「容止」篇目,與「德行」「言語」「政事」「文學」諸篇并列,同時那也是一個帥哥云集的年代,潘安、衛玠、嵇康、裴楷、王衍等,層出不窮,絡繹不絕。

魏晉時代的風氣是喜歡品評人物,一個人的外貌風度會在評分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不論才識如何,第一印象至關重要,所以長得帥絕對是一個重大利好。比外貌更重要的,則是門第。但這兩者,左思恰恰都不具備,所以說,這兩個先天缺陷對左思的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