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10—2019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日本對中國、美國的商品出口,占日本對外出口商品總額的比例是多少呢?)

时间:2024-05-20 08:32:40 编辑: 来源:

2010到2019年對外貿易依存度

近年來中國外貿依存度雖持續下行,但相對歐美日等發達經濟體仍處于偏高水平,中國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仍然很高

2019年,中國外貿依存度為31

84%,高于美國(19

32%)、日本(28

07%)、歐盟(28

87%),部分行業的依存度更高至50%左右

由此,在國內循環代替國際循環過程中,將面臨諸多挑戰,如成本問題、物流問題、適配性問題等等,中國經濟或將因此會蒙受效率、速度和福利等方面的損失

2010到2019年對外貿易依存度

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從2006年的64.2%下降到2019年的31.8%,變化減半。201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為397983億英鎊。進出口額29727億美元,按6.7的匯率計算為19917億美元。中國的經濟發展必須以國內市場和擴大內需為基礎。

第一,對外貿易依存度

對外貿易依存度又稱外貿系數(傳統外貿系數),是指一國進出口總額占其國民生產總值或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其中,進口總額占GNP或GDP的比重稱為進口依存度,出口總額占GNP或GDP的比重稱為出口依存度。外貿依存度反映了一個國家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是衡量一個國家對外開放程度的重要指標。一個國家對國際貿易的依賴程度一般可以用對外貿易的依賴程度來表示,這反映了其經濟增長對進出口貿易的依賴程度,也是衡量一個國家貿易一體化程度的主要指標。比

第二,對外貿易依存度越高越好嗎

一般來說,對外貿易依存度越高,對國民經濟發展的依賴程度就越大,對外貿易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就越重要。影響對外貿易依存度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一個國家的整體經濟實力、國際市場情況、國家政策等等。事實上,對外貿易依存度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這個東西的改善和變化使中國能夠更積極地參與國際經濟,提高了中國的經濟地位和影響力。

綜上所述,從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史可以看出,對外貿的依賴程度是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為了保證出口增長,需要進口原材料等上游產品,所以這些國家對外貿的依賴度會更高。用戶國要大力發展經濟,才能使自己在國際中處于不變的地位。

請教我國歷年的貿易順差數據.

以下是歷年的貿易順差數據(單位 億美元)

2004年 320

2005年 1,019

2006年 1,775

2007年 2,622

2008年 2,955

2009年 1,961

2010年 1,831

2011年 1,551

2012年 2,320

2013年 2,598

2014年 3,825

2015年4,822

2016年 5100

2017年起以人民幣口徑統計

2017年為2.87萬億元人民幣

2018年為2.33萬億元

2019年中國貿易順差2.92萬億元

2020年我國貿易順差3.7萬億元

拓展資料:貿易順差就是在一定的單位時間里(通常按年度計算),貿易的雙方互相買賣各種貨物,互相進口與出口,甲方的出口金額大過乙方的出口金額,或甲方的進口金額少于乙方的進口金額,其中的差額,對甲方來說,就叫作貿易順差,反之,對乙方來說,就叫作貿易逆差。一般就貿易雙方的利益來講,其中得到貿易順差的一方是占便宜的一方,而得到貿易逆差的一方則是吃虧的一方。可以這么看,貿易是為了賺錢。而貿易順差的一方,就是凈賺進了錢;而貿易逆差的一方,則是凈付出了錢。

貿易順差越多并不一定好,過高的貿易順差是一件危險的事情,意味著該國經濟的增長比過去幾年任何時候都更依賴于外部需求,對外依存度過高。巨額的貿易順差也帶來了膨脹,給本國貨幣帶來了更大的升值壓力。

自上個世紀90年代初以來,中國連續成為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最多的發展中國家,并形成了以外資企業為主的加工貿易基地。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00-2004年,外資企業在中國大陸加工貿易總順差中所占比重分別為63.6%、67.9%、70.1%、74.1%和77.8%;同期,外資企業在進出口總順差中所占比重依次為56.7%、62.2%、61.8%、73.6%和76.7%。正是在外資企業加工貿易順差持續增加的推動下,2004年中國大陸的加工貿易順差達1063億美元,2005年攀升到1424.5億美元;2006年上半年外資企業在中國大陸進出口總額中所占比重更達58.47%;外商投資企業在中國的生產和銷售大幅度增加,替代了進口,如美國政府責任辦公室向國會提交的對華貿易報告就指出:2003年美國公司在華分支機構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達340億美元,而同期美國對中國出口僅290億美元。

日本對中國、美國的商品出口,占日本對外出口商品總額的比例是多少呢?

按照日本方面公開的數據,最近十年來,日本向我國出口的商品總額,占日本對外出口商品總金額的比例大體都維持在17%到20%的區間。同期,日本出口到美國的商品所占比例也大致如此。

最近十年,日本對中美出口是“旗鼓相當”

數據顯示:2019年,日本出口到美國的商品總額約為139.8億美元,占日本對外出口商品總金額是19.8%;出口到中國的商品總額約為134.7億美元,占比19.1%——這一年,美國是日本最大出口伙伴,但領先我國的優勢較小。

2018年,日本出口到中國的商品總金額約為144億美元,占日本對外出口商品總額的19.5%;對美國出口了140億美元商品,占比19%——這一年,我國是日本的最大出口伙伴,但領先美國的幅度也不大。

2017年,美國又是日本的最大出口目的地,金額約為134.7億美元,占日本對外出口總金額的19.3%;對我國出口了132.86億美元,占比19%。雖然對美國出口更高,但領先中國的優勢也不大。

不再一一列舉數據,總之:自2010年以來,日本對中國、美國的出口商品占比都在17%到20%之間波動。一會兒是咱們中國成為日本最大出口目的地,一會兒又是美國變成日本商品的最大出口目的地。但到了2021年一季度,我國的優勢擴大很多了。

2021年3月份,對我國出口占比上漲至22.9%

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在全球大流行,但在主要國家中,我國表現突出,經濟率先復蘇。今年前兩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5.44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32.2%。其中,其中,商品進口2.38萬億元,增長14.5%。

前3個月,我國的進出口總額達到8.4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増長29.2%。其中,從境外進口的商品總額3.86萬億元,同比增速也達到19.3%。而日本作為我國的重要貿易伙伴之一,對我國的商品出口也獲得了極大地提升。

按日本方面的統計,今年3月份日本對我國的商品出口達到1.63萬億日元,同比大增37.2%,而且是自2020年年中以來,連續第9個月實現增長——在疫情對全球以及對日本影響這么大的背景下,能取得這么好的成績,這顯然是遠遠超過日本方面的預期。

并使得向中國出口的商品總額,已占到日本對外出口總額的22.9%,創下最近10年來的新高。與之相比,美國在日本出口商品中的份額卻下滑了好幾個百分點,即“日本出口對華依存度創新高”。

從數值上來看,今年我國勢必將大幅領先美國,成為名副其實的日本最大的出口市場,并有望成為日本經濟擺脫新冠疫情影響的重要支撐。當然了,這主要取決于日本能否推動兩國間的友好發展,不能盲目追隨美國。

南生注意到,我國以及新加坡等已經正式批準了RCEP,日本內閣也已經在今年2月24日過了《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批準程序。接下來就是力爭在本屆國會上獲得批準。

隨著各國官方對RCEP的批準程序逐步走完,即將正式啟用。包括中日兩國在內的東亞、東南亞多國經貿將會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日本經濟或將有新的動力注入,請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成果啊。本文由【南生】整理并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

2019年,我國加工貿易依存度是多少

32.5%。

根據新浪財經資料顯示為32.5%。

加工貿易,是指經營企業進口全部或者部分原輔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裝物料,經加工或裝配后,將制成品復出口的經營活動,包括進料加工、來料加工。

中國在經濟方面有什么優勢?

1.人口眾多的大國優勢

人口眾多曾是長期困擾中國經濟的最大障礙。在全球化背景下,這一劣勢正在向比較優勢方向轉化,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動向。一方面,人口眾多,勞動力資源豐富,可以長期維持低工資成本的優勢;另一方面,人口眾多,潛在市場需求巨大。在資源全球重新配置過程中,廉價勞動力和巨大市場潛力吸引大量外資進入,尤其是隨之帶來的技術、管理知識和市場開發能力。這些稀缺要素與中國優勢的結合,是中國20多年來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重要動因。自2002年加入WTO,中國的對外開放步入一個新階段,3年來的發展更充分顯示出中國主動融入經濟全球化的比較優勢:

(1)對外貿發展速度顯著加快。2001年中國進出口同比增幅僅7.5%,從2002年起中國外貿猛然提速。2002年中國進出口總額增長21.8%,2003年增長37.1%,2004年增長35.7%,3年間外貿總額翻了一番,全年外貿總額達1.15萬億美元,超過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德兩國的世界第三大貿易國。2003年全球進出口商品貿易總額為15.2萬億美元,其中美國為13%,德國為9%,中國不到6%,2004年中國將達7%左右。按照近3年的增長速度或稍低一點,在今后幾年中,中國將在貿易總額上超過德國,在出口總額上超過美國,2010年后不久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國。這一預測是建立在中國經濟有很高的外貿依存度之上的,2004年中國進出口貿易將達GDP的70%左右,遠遠高出美國、日本、巴西、印度、俄羅斯等大國,日本對外貿易占GDP的最高年份只有36%。在對外貿易迅速發展的同時,中國面臨著兩方面的挑戰:一是人民幣升值壓力越來越大。由于人民幣升值壓力在相當程度上是因近年來美元大幅度貶值所致,通過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調整和擴大人民幣匯率浮動范圍的改革,這種壓力也不會對中國對外貿易構成實質性影響。二是針對中國出口的保護主義有愈演愈烈之勢。盡管近年來針對中國的保護主義案例和涉案金額增速很快,如2003年共有19個國家和地區對中國反傾銷、保障措施及特保立案59起,涉案金額比上年增長了178%。但涉案金額的絕對數相對中國出口來說并不算大,約為22億美元。隨中國的積極應對和反貿易保護經驗的積累,也不會對中國內生的比較優勢構成根本性損害。

(2)直接利用外資迅速增長。自2002年中國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突破500億大關以來,中國已連續2年成為世界上使用外商直接投資的第一大國。2004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606億美元,僅低于美國的1210億美元,世界排名第二。由于中國利用外資的水平建立在勞動力成本低廉和潛在市場的巨大比較優勢基礎之上,只要經濟保持持續增長態勢,在短期內將沒有國家能夠取代中國的地位。

2.勞動力成本的長期比較優勢

在勞動密集型產業方面中國具有極強的國際競爭力,這早已是公認的事實。值得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