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21年中國中鐵海外項目(八大建筑央企2021年怎么干?詳細部署已下達)

时间:2024-06-10 03:19:38 编辑: 来源:

2021年,中國首次進入自己的航天站!展現中國的強大、民族團結

2021年6月17日,搭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順利將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跨越400公里的漫漫征途,神州十二號與天和核心艙對接成功。下午6點48分,航天員先后進入天和核心艙,標志著中國人首次進入了自己的空間站,中國又一次實現了自己曾經說過的話,吹過的牛。

十多年前,在2005年左右,世界各國紛紛制定了自己的航天計劃,并將月球探測作為發展航天事業的重點,日本方面表示,將于2025年在月球建立基地,讓機器人做月球的拓荒者, 美國也相當自信,將再度登月的時間定在2015年,最遲不超過2020年,并且要在月球建設多國太空站。就連印度都囂張地說,計劃在2008年發射第一艘無人登月飛船,全世界大國都在摩拳擦掌,信誓旦旦地吹噓著。

如今各國的計劃進展如何了呢?看起來都不太順利, 日本于2007年發射了月女神1號月 ,探測衛星之后再也沒了動靜,距離月球基地夢只有四年時間了,估計希望渺茫, 印度于2008年發射了月船1號 ,結果飛船上天沒多久就和地面失去了聯系,月船成了天上的一堆廢鐵,印度的探月計劃宣告破產。 美國的登月計劃更是因為疫情的爆發被無限延期 ,之前由美國牽頭的國際空間站,目前由于設備老化,維護困難等原因,即將面臨在2024年退休停用的命運,預計2025年后便會損壞癱瘓,更別說在2020年內再建一個月球空間站了。

事實證明,十幾年前大家一起吹的牛,只有中國做到了,當時中國公布的計劃詳細得很 。2004年中國國防科學工業委員會對外宣稱,中國探月計劃已經進入實施階段,分為繞 落 第三步,預計在2007年一顆屬于中國的衛星,將開始繞月飛行。2010年,中國的月球車將會軟著陸在月球表面,并展開巡視探測 ,2020年,中國研制的機器人將會把月球土壤采集回地球,中國實現了這份計劃了嗎?毫無疑問,中國成功了。

2007年10月24日,繞月衛星嫦娥一號升空,2013年12月14日,玉兔號月球車在嫦娥三號的帶領下,成功登上月球,并首次從月球給地球拍了一張照片 。雖然比計劃稍微遲到了一些,但總歸還是做到了,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發射升空,趕在計劃的最后一個月內,成功無人采樣返回,將月球土壤帶到人間,實現了上九天攬月的壯舉。

中國航天的進步不止于此,1998年國際空間站項目發起,該項目由美國航天局NASA主導,15個國家的五個航天局參與創辦,但在建立之初,由于中國國家航天局只成立了五年

其他國家單純地認為,中國無法給整個項目帶來顯著貢獻,便沒有邀請中國參加,所以中國只能埋頭苦干,自己搞太空計劃。 2001年,美國國會通過“沃爾夫修正案”,徹底澆滅了美國參與國際空間站計劃的希望,嚴禁中國航天員進入空間站,中國一直努力爭取機會尋求合作,但無不遭到了美國的封鎖抵制。

然而事實告訴我們,中國從不吹牛,中國總是說到做到 ,而且這次中國做得更好,也有信心將中國的天宮,打造成新的國際化空間站。 6月17日神舟十二號飛天后,中國空間站面對各國尋求合作的航天機構,承接了第一批共九個國際合作實驗項目,并制定以極高的評審要求 ,美國雖然也想參與進來,卻因為投報的項目未達標準被拒之門外。

周建平院士直言不諱:“我們沒有排斥任何國家,也沒有限定任何范圍,有美國團隊參與申報的項目,從科學價值和技術考量來講,美國的項目沒達到要求的標準”, 以往美國對我們藏著掖著,生怕我們學習到他們先進的航天技術。 如今話語權掌握在我們手里的時候,美國那些不入流的技術遭到我們合理拒絕,真是何其諷刺,而且在中國的空間站內,需要航天員操作的界面幾乎是全中文,這更是中國自強崛起帶來的自信。

自1949年新中國建國以來,中國從一個積貧積弱的人口大國,發展成如今民富國強 繁榮穩定的模樣,人民群眾的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背后正是一次次地說到做到 , 在基建方面,以青藏鐵路為例, 建國之初,整個西藏的鐵路僅有1000多米,交通極度不便,導致西藏的經濟發展也嚴重受阻。所謂“要想富,先修路”。 為了從根本上提高西藏人民的生活水平,黨和政府決心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美國現代旅行家保羅索魯曾說,只要有昆侖山脈在,鐵路就永遠到不了拉薩,大多數來中國考察過的世界級鐵路軌道工程師,都對青藏鐵路的建設抱希望,即使是放在當下,青藏鐵路的修建通車,看起來都像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青藏高原海拔高度世界之最,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高原的寒冷氣候使很多土壤被牢牢封凍,凍土像鐵板一般鋪滿高原遍地。

高原帶來的高寒缺氧問題,讓鐵路工人的工作環境變得相當惡劣,變幻莫測的天氣也令人煩惱 , 加上青藏高原的生態環境脆弱,為了不使過度開發導致環境破壞,鐵路的修建更不能操之過急,多年凍土 高寒缺氧 環境保護,三道難關無不令世界各國望而卻步。 但中國卻于1958年就開始了鐵路的修建,無數工人戰士站在荒無人煙的戈壁灘上,在苦寒交織的生命禁區,身冒嚴寒、頭頂風雪 、力戰缺氧、斗破凍土,以驚人的毅力和勇氣,做著一件別人認為不可能完成的事, 經歷了長達50年的艱苦奮斗,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全線通車,青藏鐵路起于青海省西寧市,途經昆侖山口 沱沱河畔,翻越唐古拉山,進入西藏自治區,最終抵達拉薩。全長1956千米,被譽為天路。

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凍土上路程最長的高原鐵路, 它的建成通車,對于青藏兩省區加快經濟 社會 發展,改善各族群眾生活,增進民族團結和鞏固祖國邊防,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青藏鐵路攻克了無數世界性難題,是中國堅持數十年,灑下無數的血汗才達成的奇跡,這僅僅是中國基建的一個方面。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中國的新世紀四大工程,在千萬里版圖上隨手一劃,就能讓全世界為之震驚。

1988年,中國有了第一條高速公路,立志30年之內建成8.5萬公里的高速公路網,2012年中國高速公路總里程達9.6萬公里,超過美國的9.2萬公里達到世界第一, 截止2020年底。中國高速公路總里程已達16萬公里,把其他國家遠遠甩在身后, 中國高鐵運營里程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二,港口運力 航空運力也均居世界首位,中國由一個交通大國轉變成交通強國,靠的無不是中國人民自己的勤勞。

在生態治理方面,中國始終走在世界的前列, 2017年,聯合國提出在2030年實現土地退化零增長,中國據此制訂了相應的荒漠防治計劃,但其實中國的沙漠防治已經進行了很多年中國是世界上,土地荒漠化面積最大,受影響人口最多,風沙危害最重的國家之一。 以陜西、內蒙交界的毛烏素沙漠為例,它曾是中國的四大沙地之一,根據 歷史 記載,毛烏素沙漠形成于公元5世紀,距今已有1500年 歷史 ,總面積為4.2萬平方公里。毛烏素沙漠給周邊地區帶去無數沙災,遮天蔽日的沙塵暴毀屋傷人,隨之而來的水資源匱乏,水土流失、耕地荒廢更使民不聊生。

但中國人從不屈服,他們與沙漠展開了長達四十年的斗爭,無數治沙人為此耗盡半生, 牛玉琴 :帶領村民種樹2700萬棵,殷玉珍 :32年種樹治沙七萬畝,石光銀 :30年種下4000萬棵樹木,這樣的名字還有千千萬萬個,他們用雙手一個坑一個坑地固沙,一鏟子一鏟子地種樹,搭上了半輩子的時間。

2020年4月,毛烏素沙漠被宣布從陜西版圖上消失,因為它的沙化土地治理率已達到百分之93, 通過治理環境改變地理課本,把沙漠變成綠洲,在全世界也是獨一檔的 ,剛剛過去的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與干旱日, 目前中國已成功遏制荒漠化擴展態勢,荒漠化土地面積以年均2424平方公里速度持續縮減,聯合國預計在2030年達到的土地退化零增長。中國足足領先了十年,中國人為世界生態改善所做出的貢獻有目共睹。

而在制造業領域,中國更是已經在領航世界 , 以前段時間大火的盾構機為例,盾構機是一種大型隧道挖掘機。 上世紀90年代,中國對盾構機等設備完全依賴進口,國際市場仗著技術優勢,獅子大開口漫天要價,甚至美國還出面抵制其他國家向我國出口此類設備。 1997年修建西康鐵路的秦嶺隧道時,我國花了6億人民幣才從德國引進兩臺機器,洋盾構價格昂貴不說,維修保養還特別麻煩 。當時為了防止技術外泄,德國維修人員不允許中方工作人員參與設備的檢修都需要外國專家遠渡重洋來完成,此后中國立志要做自己的盾構機,即使我們毫無相關領域的基礎技術, 但中國人從不服輸,更不愿意處處受外國人掣肘。

2002年10月盾構機研發項目組在中鐵隧道集團成立,項目組初始成員只有18人,而且多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別說是研發盾構機了,很多人甚至都沒見過盾構機長啥樣 ,靠著如此簡陋的班底, 歷經6年艱苦攻關,2008年我國首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復合式盾構機面世。自此打破了海外技術的壟斷,并逐步沖出亞洲遍及世界 ,2012年中國盾構開始出口迅速遍及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并將盾構機的整體市場價,從原來的動輒好幾億,降低到5000萬以內。 中國的盾構機物美價廉,其性能均為世界頂尖水平,但定價卻相當之低,為世界各國市場所歡迎,上天有神舟、下海有蛟龍、入地有盾構,正是國之重器的真實寫照。

中國人是從來不會指望外國人的,沒有外國的援助無所謂,被外國技術封鎖也無所謂,外國做得到的,中國便也能做到,外國做不到的,中國還是能做到,兩彈一星如此,核潛艇如此,光刻機如此,5G技術如此,新冠疫苗更是如此,中華民族的韌性和努力,在西方世界看來是吹牛,在我們自己看來,是仰望星空 ,并且腳踏實地。

1949年,毛主席在新中國的,第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說:“我們正在前進,我們正在我們的前人從沒有做過的,極其光榮 、極其偉大的事業,我們的目的一定要達到,我們的目的一定能夠達到,讓那些內外反動派,在我們面前發抖吧!” 讓他們去說我們,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吧,中國人民的不屈不撓的努力,必將穩步地達到自己的目的。中國人一直在路上,也將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對此各位看官還有什么看法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八大建筑央企2021年怎么干?詳細部署已下達

2020年12月24日至25日,國資委在京召開 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 ,部署2021年重點任務。

風勁帆滿圖新志,砥礪奮進正當時。

隨后, 中國建筑、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國交建、中國電建、中國能建、中國中國中冶、中國化學 陸續召開 2021年工作會議 ,都不約而同的提到了:

1.高質量發展的任務目標

2.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

3.大力推進 科技 創新工作,加強人才培養

4.確保企業穩健,風險可控

……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