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21年外貿總額創新高(德國總理朔爾茨應邀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中國已成德國最大進口來源國)

时间:2024-05-17 02:39:56 编辑: 来源:

2021年,我國的外貿進口實現較快增長的原因

三大因素支撐2021年我國外貿實現較快增長。據海關統計,2021年我國中間產品進口和出口分別增長24.9%和28.6%,消費品進口增長9.9%。

1月14日,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在發布會上表示,2021年,我國外貿進出口實現了較快增長,年內突破5萬億、6萬億美元兩個關口,規模再創新高、質量穩步提升,“十四五”對外貿易實現了良好開局。

支撐我國外貿增長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我國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地位。2021年,我國經濟繼續保持恢復態勢,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出新步伐,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主要經濟指標保持了較快增長。我國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國內生產和消費需求為外貿穩增長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據海關統計,2021年我國中間產品進口和出口分別增長24.9%和28.6%,消費品進口增長9.9%。

二是全球經濟保持復蘇態勢。2021年,全球經濟整體呈現復蘇態勢,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均預測世界經濟增長5%以上,世界貿易組織預測全球貨物貿易量增長10.8%。2021年,我國對歐盟、非洲出口增速均超過20%,對拉丁美洲出口增速超過40%。從產品看,在上年高增長的基礎上,2021年我國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家用電器等宅經濟相關產品出口合計又增長了13.2%;醫藥材及藥品出口增長101.2%,有力支持了全球抗疫。

三是穩增長政策措施效果持續顯現。去年以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穩主體、穩市場、保障外貿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的政策措施,比如,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延續并完善部分減稅降費政策,實施新的結構性減稅,加大對中小微企業、制造業企業的融資支持,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進一步深化跨境貿易便利化改革,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貿易投資便利化改革創新,等等。這一系列政策落實落細,效果持續釋放,為外貿企業紓困解難,大大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成為外貿穩增長的重要支撐。

2021年中國外貿成績單出爐,突破了哪些紀錄?

據海關統計,2021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9

1萬億元人民幣,比2020年增長21

4%

其中,出口21

73萬億元,增長21

2%;進口17

37萬億元,增長21

5%

年度進出口規模再上新臺階,首次突破6萬億美元關口

2021年,以美元計價,我國進出口規模達到了6

05萬億美元,在2013年首次達到4萬億美元的8年后,年內跨過5萬億、6萬億美元兩大臺階,達到了歷史高點

這一年的外貿增量達到了1

4萬億美元

2021年外貿形勢分析是什么?

對于2021年中國外貿未來走向,短期內,出口較快增長的局面仍將繼續維持;長期看,隨著明年全球疫苗大規模接種,海外產能逐步恢復將對中國外貿產生一定影響,出口或將回歸到新的平穩狀態。

這意味著留給外貿轉型升級的時間窗口并不是很長,須盡快抓住有利時機補上短板。

外貿越是創新高,越要重視創新發展。當前,傳統外貿發展模式已不能適應外部形勢變化的需要,迫切需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用創新發展塑造中國外貿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新優勢。

展望2021年,外貿企業可以先做好以下幾點:

1、后續西方國家可能出臺更嚴厲的管控措施來應對疫情,存在客戶下單量大幅減少的可能性,企業應提前做好再次過冬的準備,根據現有力量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充分做好風險預案,成本、進度、資源的嚴格控制。

2、此次疫情對生產生活方式影響巨大,線下轉線上已成必然趨勢,這使得部分線下相關性較大的產品需求驟減,而筆記本電腦、手機、家居電器等“宅經濟”和防疫物資、家具、自行車、3D打印機等疫情產品需求大幅增長。企業應密切跟進國外需求,迅速調整生產線,適應外部環境發展,才是盤活企業,提振業績的重要手段。

2021年我國的外貿成績單出爐了,你覺得這個成績怎么樣?

我覺得這個成績單相當精彩,因為在2021年的時候,我國的疫情已經得到了基本的控制,所以在外貿上表現的還不錯

四大央企是哪四大企業?

4大央企是華潤集團、光大集團、中信集團、招商局集團。

1、華潤集團

華潤的前身是于1938年在香港成立的“聯和行”。1948年聯和進出口公司改組更名為華潤公司。1952年隸屬關系由中共中央辦公廳轉為中央貿易部(現為商務部)。1983年改組成立華潤(集團)有限公司。1999年12月,與外經貿部脫鉤,列為中央管理。2003年歸屬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監管,被列為國有重點骨干企業。

1953年華潤公司成為中國各進出口公司在香港總代理。在這一時期,華潤的主要任務是組織對港出口,為內地進口重要物資,保證香港市場供應,貿易額曾占全國外貿總額的三分之一。1983年華潤集團成立后,因應外貿體制改革的形勢,企業逐漸從綜合性貿易公司轉型為以實業為核心的多元化控股企業集團。

2000年以來,經過兩次“再造華潤”,華潤奠定了目前的業務格局和經營規模,現已發展成為業務涵蓋大消費、綜合能源、城市建設運營、大健康、產業金融、科技及新興產業6大領域,下設25個業務單元,一家直屬機構,實體企業近2,000家,在職員工37.1萬人。

華潤集團位列2021年《財富》世界五百強第69位。所屬企業中有8家在港上市,其中華潤置地位列香港恒生指數成份股。

2、光大集團

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由財政部和匯金公司發起設立,經過38年的發展,已經成為橫跨金融與實業、香港與內地,機構與業務遍布海內外,擁有金融全牌照和環保、旅游、健康、高科技等特色實業,具有綜合金融、產融合作、陸港兩地特色優勢的國有大型綜合金融控股集團。2015-2021年連續七年蟬聯世界500強。

3、中信集團

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原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是在鄧小平同志支持下,由榮毅仁同志于1979年創辦的。成立以來,公司充分發揮經濟改革試點和對外開放窗口的重要作用,在諸多領域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與創新,成功開辟出一條通過吸收和運用外資、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和管理經驗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服務的創新發展之路。

2002年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進行體制改革,更名為中國中信集團公司,成為國家授權投資機構。2011年中國中信集團公司整體改制為國有獨資公司,更名為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信集團),并發起設立了中國中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信股份)。2014年8月,中信集團將中信股份100%股權注入香港上市公司中信泰富,實現了境外整體上市。

中信集團按照“踐行國家戰略、助力民族復興”的使命要求,以“打造卓越企業集團、鑄就百年民族品牌”為發展愿景,以“深化國企改革、加強科技創新和融入區域戰略”為工作主線,深耕綜合金融、先進智造、先進材料、新消費和新型城鎮化五大業務板塊。

中信集團致力于成為踐行國家戰略的一面旗幟,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科技型卓越企業集團。2021年中信集團連續第13年上榜美國《財富》雜志世界500強,位居第115位。

中信股份(SEHK:00267)是香港恒生指數成份股之一。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信股份的總資產達港幣97,408億元,歸屬于普通股東的權益為港幣6,743億元。

4、招商局集團

招商局集團(簡稱“招商局”)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重要骨干企業,總部位于香港,是在香港成立運營最早的中資企業之一。整體特點可以概括為:百年央企、綜合央企、駐港央企

2020年,招商局集團各項經濟指標再創新高:實現營業收入8,137億元、同比增長13.9%,利潤總額1,751億元、同比增長7.4%,凈利潤1,371億元、同比增長8.3%,截至2020年底總資產達到10.3萬億元,其中資產總額和凈利潤蟬聯央企第一。

招商局集團成為連續17年榮獲國務院國資委經營業績考核A級的央企和連續五個任期“業績優秀企業”。2021年發布的《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中,招商局和旗下招商銀行再次入圍,招商局成為擁有兩個世界500強公司的企業。

德國總理朔爾茨應邀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中國已成德國最大進口來源國

11月4日,德國總理朔爾茨應邀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這是朔爾茨上任以來首次訪華,也是德國總理時隔三年多再次來到中國,此行還將有12名德國公司代表組成的各領域商界代表團。

10月11日,中德建交50周年。中德經貿合作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至2021年,中國已經連續6年成為德國最大貿易伙伴,近幾十年來,中國對德國對外貿易的重要性急劇上升。中國自2016年以來一直是德國最重要的對外貿易伙伴,自2015年以來一直是德國最大進口來源國。

中德貿易和投資關系如何駛入快車道?哪些商品連接起中國與德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兩國在哪些貿易領域持續深入?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透過數據解析中德貿易及投資全景圖譜。

1.中國是德國最大進口來源國

2021年中德進出口總額2453億美元

占中國與歐洲進出口總額19.9%

對于朔爾茨訪華,德國工商總會總干事長馬丁·萬斯萊本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朔爾茨訪問中國是正確的,脫離中國將導致德國失去繁榮。

2021年,中國在歐洲的進出口總額中,近五分之一都來自德國。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德貿易往來不斷加深,雙邊貿易總額大幅增長。自2012年以來,德國就是中國在歐洲最大的貿易伙伴,2021年中德進出口總額創新高,達2453億美元,占中國與歐洲進出口總額的19.9%。

中國已經連續6年成為德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2021年中德兩國進出口貿易總額比2020年增長15.1%。在德國進口貿易中,中國的重要性也在穩步上升。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是德國最大進口來源國,進口貨物額達1424億歐元,同比增長20.8%。同時,中國也是德國第二大出口國,出口貨物額達1037億歐元,僅次于美國。

德國聯邦統計局4月4日發布數據,2021年德國海運集裝箱吞吐量為1480萬標箱,比2020年高5.9%,但比2019年低1.5%。中國是德國最大的集裝箱海運貿易伙伴,兩國集裝箱交易總量為310萬個標箱,占德國海運集裝箱吞吐總量的20.7%。

2.中德貿易往來“三大件”

哪些商品連接起中國與德國之間的貿易往來?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梳理數據發現,機械設備、電氣設備、光學儀器成為中德貿易往來的主要商品。

2021年,德國出口中國汽車商品額達265.86億歐元,成為出口中國最多的商品。中國的電氣設備受到德國市場的歡迎,2021年共有價值432.70億歐元的電氣設備進入德國。

3.中德雙向投資存量超550億美元

數據顯示,2020年底,德國累計對華投資364.1億美元,是歐盟成員中對中國投資額最多的國家。2016年至2021年,在中國投資來源前15的國家或地區中,德國始終位列其中。2020年德國在華新設企業數量466家,累計設立11300家企業。

今年以來,德國對中國的投資仍在持續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