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22年外貿增速有所加快出口進口同比增長(廣東2021年GDP繼續領跑,多省表現亮眼)

时间:2024-06-01 19:56:32 编辑: 来源:

2022年第三季度貨幣供應量以及增長率如何計算

2022年1-8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1384.1億美元,同比增長20.2%(折合8927.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4%),增速比1-7月下降1.3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下降7.6個百分點。8月當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144.9億美元,同比增長11.1%,增速比上月下降7.2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上升2.7個百分點。從行業看,1-8月,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8.7%,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長33.6%,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增長43.1%,高技術服務業增長31%。(見圖1)

(二)進、出口

進出口貿易增速回落,外貿經濟增長有所放緩。2022年9月,我國進出口總值5607.7億美元,同比增長3.4%,增速比上月下降0.7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下降19.9個百分點。其中,出口3227.6億美元,同比增長5.7%,增速比上月下降1.4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下降22.4個百分點;進口2380.1億美元,同比增長0.3%,增速與上月持平,比去年同期下降17.3個百分點。2022年三季度,我國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速平均為6.2%,分別比上季度和去年同期下降1.6和18.9個百分點;其中,出口同比增速平均為10.3%,分別比上季度和去年同期下降2.6和14個百分點,進口同比增速平均為1.0%,分別比上季度和去年同期下降0.7和25.3個百分點。分析認為,受國內疫情擴散以及歐美通脹壓力持續影響,國內外需求恢復緩慢,再疊加去年同期高基數影響,三季度出口增速下降,進口增速持續走低。(見圖2)

(三)義烏中國小商品指數

義烏中國小商品景氣指數和價格指數均有所上升,市場運行景氣度回升。2022年9月,義烏中國小商品景氣指數為1251點,比上月上升81.39點,比去年同期上升32.07點;義烏中國小商品價格指數為100.73點,比上月上升0.22點,比去年同期上升0.18點。2022年三季度,義烏中國小商品景氣指數平均為1230.30點,比上季度下降16.11點,比去年同期上升20.53點;義烏中國小商品價格指數平均為100.65點,比上季度下降0.22點,比去年同期下降0.67點。分析認為,8月初義烏疫情突起導致市場停擺,9月隨著義烏及國內疫情防控趨于穩定,前期被抑制的采購需求被釋放,秋冬產品上新、節日展會集聚也進一步促進市場客流回升,市場運行景氣度總體有所提升。(見圖3)

(四)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

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先降后升,貨運價格有所下跌,國際市場需求不足。2022年三季度,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平均為1653點,最高為2214點,最低為965點,平均值比上季度低876點,比去年同期低2079點。數據顯示,三季度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持續下降,至8月31日達到最低點965點后回升,指數總體呈V型走勢并低于歷史同期水平,顯示航運市場運行不景氣,大宗商品價格回落,航運價格承壓,干散貨市場需求放緩。(見圖4)

二、國內宏觀經濟

(一)工業增加值增長率

工業增加值增速加快,工業生產明顯回升。2022年9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3%,增速比上月上升2.1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上升3.2個百分點。1-9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9%,增速比1-8月上升0.3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下降7.9個百分點。專家分析認為,三季度工業經濟呈加快恢復態勢,新能源新材料產品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汽車制造業快速恢復,工業產能利用率環比回升,工業經濟恢復向好。(見圖5)

(二)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

服務業生產低速增長,服務業經濟復蘇乏力。2022年9月,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1.3%,比上月下降0.5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下降3.9個百分點。1-9月份,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0.1%,比1-8月上升0.1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下降16.2個百分點。分析認為,服務業生產指數持續低位運行,受疫情影響較大的零售、航空運輸、住宿、餐飲、居民服務等接觸型聚集型服務行業商務活動仍不足,服務業恢復基礎需要繼續鞏固。(見圖6)

(三)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穩中有升,制造業和基礎設施投資持續發力。2022年1-9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421412億元,同比增長5.9%,增速比1-8月上升0.1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下降1.4個百分點。9月當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54306億元,同比增長6.7%,增速比上月上升0.1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上升18.5個百分點。專家分析認為,前三季度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8.6%,制造業投資增長10.1%,帶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穩中有升,房地產開發投資繼續下行,成為拖累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主要因素。(見圖7)

我國前8個月外貿進出口增速達到了10.1%,這一數據說明了什么?

首先是進出口較快增長,外貿結構有所改善。進出口總額61986億元,同比增長21.8%,上年全年下降0.9%。其中,出口33268億元,增長14.8%;進口28718億元,增長31.1%。進出口平衡,順差4549億元。一般貿易進出口比重提高。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長23.2%,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56.2%,比上年同期提高0.6個百分點。機電產品仍是主要出口力量。

其次是輸入性通脹風險總體可控。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呈快速上漲趨勢,有一組數據可供參考。國際原油、鐵礦石價格快速上漲。海關進出口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原油進口均價為2888.5元/噸,同比上漲20.5%。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階段性推高企業生產成本,但輸入性通脹風險總體可控。

再者是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投資結構持續優化。第三產業投資億元,增長10.6%。基礎設施投資84748億元,同比增長19.8%。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快于全部投資11.7個百分點。高耗能制造業投資同比下降1.6%。固定資產投資到位資金396207億元,增速比1-7月份加快1.3個百分點。

要知道的是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16.04萬億元,同比增長8.3%。其中,5月份進出口同比和環比增速回升,分別增長9.6%和9.2%。中國出口8.94萬億元,同比增長11.4%;進口7.1萬億元,增長4.7%;貿易順差1.84萬億元,增長47.6%。在外貿發展形勢更加復雜嚴峻的情況下,外貿進出口實現穩定增長。特別是5月份長三角地區環比增長近20%,進出口回暖明顯。

廣東2021年GDP繼續領跑,多省表現亮眼

廣東2021年GDP繼續領跑,多省表現亮眼

廣東2021年GDP繼續領跑,多省表現亮眼,在國家統計局公布2021年中國經濟成績單后,各地亦陸續發布了去年GDP數據。廣東2021年GDP繼續領跑,多省表現亮眼。

廣東2021年GDP繼續領跑,多省表現亮眼1

廣東省統計局1月2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1年廣東地區生產總值為124369.67億元,同比增長8.0%,兩年平均增長5.1%。截至目前,廣東成為國內唯一一個GDP超12萬億元的省份,連續33年居全國第一。折合美元測算,2021年,廣東省GDP約為1.92萬億美元,這一數值或超過韓國、加拿大,與意大利僅有一步之遙。

繼2021年全國經濟成績單公布之后,各省份也陸續亮出年度答卷。不少省份都有驚艷表現,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的交織背景下,中國經濟彰顯實力和韌性。

廣東超韓國、加拿大

1月20日,廣東省宣布,2021年廣東省地區生產總值達12.4萬億元、同比增長8%。折合美元測算,2021年,廣東省GDP約為1.92萬億美元,超過韓國、加拿大,與意大利僅有一步之遙。

圖片來源:廣東省統計局

根據韓國政府此前發布的《2022年經濟政策方向》,預計2021年該國GDP增速為4%,將達到1.7萬億美元。另有權威機構預測,加拿大2021年經濟增速預期5.4%,或將達到1.73萬億美元。意大利工業協會預測,意大利2021年GDP可能增長6.4%。全年GDP總量約為2.01萬億美元。

作為外貿第一大省,廣東進出口延續兩位數增長。2021年,廣東外貿進出口總額8.27萬億元,同比增長16.7%。其中,出口5.05萬億元,增長16.2%;進口3.22萬億元,增長17.4%。

當天出爐的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廣東處在內外循環交匯點,擁有完備的產業體系、較強的創新實力和良好的營商環境,擁有1500多萬市場主體、7000萬勞動者、1.27億常住人口共同形成的市場紅利,擁有“雙區”和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建設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疊加利好,這是廣東奮進新征程的優勢所在、信心所在、底氣所在。

與此同時,廣東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經濟發展不確定不穩定因素較多,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需要持續攻堅,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有待進一步提升。區域發展不協調問題還需加大力度解決,城鄉發展差距依然較大。

廣東省提出,做好今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

31省份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這些省份也有新突破

作為第二經濟大省的江蘇,也在不斷縮小跟廣東的差距。2021年,江蘇GDP邁上11萬億元新臺階,達到11.63萬億元,增長8.6%,增速快于廣東。

數據顯示,2020年,江蘇GDP和廣東的差距為8000億左右,2021年差距縮小為7700億左右。外貿增速成為江蘇經濟發展的突出亮點。江蘇2021年外貿進出口值首破5萬億元,同比增長17.1%。

上海、北京GDP也雙雙突破4萬億。日前,北京宣布,北京2021年GDP達到40269.6億元,增長8.5%。上海也宣布,2021年GDP突破4萬億元大關,達到4.32萬億元,增長8.1%。其中,北京GDP在2007年突破萬億元大關后,分別用6年和5年時間突破2萬億元、3萬億元,而突破4萬億元只用了3年時間。

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1年,北京經濟結構和質量持續優化提升,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和全員勞動生產率保持全國第一。北京著力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高精尖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加強集成電路全產業鏈布局,北京成為全國半導體領域最重要的科技創新和產業集聚區。實施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方案,首店經濟發展勢頭強勁,網上零售額增長超過20%。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湖北也迎來強勢復蘇。2020年,受到疫情沖擊最嚴重的湖北,GDP下降5.0%。數據顯示,2021年湖北GDP增長12.9%,總量邁上5萬億元臺階,達到50012.94億元,實現歷史性跨越,排名重回全國第7位。其中,武 漢城市圈經濟總量跨越3萬億,達到3.01萬億元,位居全國省域城市圈前列。湖北2022年設定了7%左右的增長目標,并強調堅定不移鞏固回穩向好態勢。

廣東2021年GDP繼續領跑,多省表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