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23中國網紅城市熱榜(中國旅游城市排行榜前十名2023)

时间:2024-06-02 03:11:21 编辑: 来源:

中國旅游城市排行榜前十名2023

2023年出行方便了不少,也有不少朋友們開始準備旅游攻略了,依舊還是那些大城市成為游客的首選,其中北京上海重慶成都都是傳統的旅游強市,依舊保持前幾名的趨勢沒變,下面給大家分享具體的攻略指南。

畢竟當下屬于“旅游熱”時代,日常大家在工作生活之余都會選擇旅游方式來放松自己。

1、重慶

重慶簡稱渝,是國家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地處于中國內陸西南部,總占地面積為8.24萬平方千米,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古城,先后培育了紅巖精神和巴蜀文化,現已成為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金融,科創,航運以及商貿物流中心。憑借擁有眾多世界遺產,素有中國第一網紅城市的稱號,也是中國極為知名的旅游城市之一。

2、貴陽

貴陽是一處位于貴州省中部,總占地面積超8000平方公里的我國西南地區重要城市,同時也是貴州省省會城市,在這個城市中分布有黔靈山、青巖古鎮、甲秀樓等眾多著名景點,城市中還分布有多個重要的交通樞紐,多條高鐵、鐵路和高速公路穿城而過,這個城市同時還因城市中的眾多景點和多種地理環境而被冠以了優質旅游城市、中國十大避暑旅游城市等多個榮譽稱號。

3、成都

成都主要地處于中國西南,四川東部,其地勢平坦,總占地面積為14335平方千米,憑借其物產資源極為豐富,自古就有天府之國的美譽,該地也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古城,發源了古蜀文明,自古就是諸多朝代的政權建立地,距今也有上千年的歷史,因為其中具有諸多豐富的名勝古跡,因此也被偶因為中國最佳旅游城市的稱號,現也是國家的中心城市。

4、北京

北京地處于中國北部,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歷史文化的古都,其自古就有20多個不同的別稱,總占地面積為16410

平方千米,現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以及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交流中心,現在境內具有眾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曾被世界城市研究機構GaWC評為世界一線城市。

5、天津

天津位于中國華北地區,其主要由16個下轄區組成,總占地面積為11966.45平方千米。因為該地地理位置優越,自古就是絲綢之樓的戰略節點,同時也是一帶一路和亞洲大陸橋的重要交匯點和起點,素有九河下梢,河海要沖的美譽。現已被稱為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以及改革開放先行區等。

6、廣州

廣州地處于中國南部地區,是廣東深的地級市,也是中國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古城,曾是廣府文化的發源地,其自古就是中國唯一的對外貿易大港,以及海上絲綢子路的起點,因此該地經濟,文化,軍事以及政治都極為發達,其年生產總值高達28231.97億元。現主要由11個市轄區組成,總占地面積為7434.40平方千米,是中國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7、西安

西安位于關中平原中部,是中國西部地區的重要中心城市,憑借其地理位置優越,素來就有八水繞長安的美譽。現主要有11個下轄區和2個縣組成,總占地面積為10752平方千米。該地自古也是多個王朝的建都之地,距今也有極為悠久的歷史,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的重要發源地,曾被評為世界歷史名城。現已憑借其景點和歷史遺址尤為眾多,被譽為中國最佳旅游目的地。

8、上海

上海市位于中國華中地區,是一個占地面積為6340.5平方千米的一線城市,主要由16個下轄區組成,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發展至今,該地的經濟,金融,貿易和科技都極為發達,年生產值高達達43214.85億元,現已是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以及國際著名的港口城市。

9、杭州

杭州位于中國華東地區,地處于浙江北部,是一個占地面積為16850平方千米的歷史文化古城,也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先后孕育了西湖文化,良渚文化,絲綢文化以及茶文化,現已擁有西湖等大量人文古跡,憑借其風景秀麗,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現不僅是浙江文化,科教和經濟中心,也是長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之一。

10、武漢

武漢地處于江漢平原東部,其主要由13個下轄區組成,是一個占地面積為為8569.15平方千米的國家歷史文化古城,距今也有上千年的歷史,曾孕育了楚文化,憑借其地理位置優越,素有九省通衢的稱號,是華中地區唯一一個可以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現也是中國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市,特大城市,也是中國重要的經濟中心,素有東方芝加哥的美譽。

安徽GDP超越上海

近日,我國各省市自治區進入“兩會”,各地GDP增長數據陸續出爐。

截至目前,全國至少有28個省級行政區公布了2021年的GDP數據,包括北京、上海、廣東、安徽、江蘇、浙江、山東等地。

隨著各省GDP的出爐,排名發生了新的變化。

在此期間,中國誕生了兩個“四萬億”城市。其中,北京GDP達到4.02萬億元,成為全國首個GDP超4萬億元的城市;上海GDP達到4.32萬億元,居中國城市之首。

中國最強省份廣東,2021年GDP 12萬億,連續33年位居中國第一。這一數據也使得廣東省的GDP超過了世界上90%以上的國家。

其他省份如江蘇、安徽、山東、山西、江西等也有一些亮點。經濟第二大省江蘇以全國第一的GDP增幅咬住廣東;“后進生”安徽2021年GDP突破4萬億元,人均GDP跨過1萬美元門檻。

京滬聯手突破4萬億,廣東超越“亞洲四小龍”

目前,世界上GDP超過4萬億元的國家和地區有20多個。北京上海可謂“富如敵國”。

根據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初步預計2021年北京市生產總值達到40269.6億元,同比增長8.5%,人均生產總值和全員勞動生產率均居全國首位。

這是中國首個官方GDP突破4萬億元的城市。綜合來看,北京之所以能取得突破,得益于高端制造業、醫藥等新興產業和數字經濟。特別是疫苗生產帶動的醫藥制造業,比上年增長了2.5倍,支撐了北京的經濟增長。

數據顯示,2021年1-11月,新冠肺炎兩家疫苗生產企業科興中威和國藥北生研累計貢獻值超過2300億元,將持續利好未來2-3年的北京發展。目前,北京已經生產了大約50億支新冠肺炎疫苗。

除了北京,上海也毫無懸念地突破了4萬億。2021年,上海GDP達到43214.85億元,同比增長8.1%,成為中國GDP排名第一的城市。

分析認為,這得益于上海努力避免產業空心化,積極布局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制造等戰略產業,其中新能源汽車產值同比增長1.9倍。

按目前匯率計算,4萬億元人民幣約相當于6201億美元。這意味著北京和上海的經濟水平已經超過了瑞典(5410.6億美元)、泰國(5017.0億美元)等國家。

GDP超過4萬億的體量,足以躋身世界城市前列。

根據全球城市創造力和科技創新指數(GCCTII)對2020年全球主要城市的GDP進行排名。當年,全球超過4萬億的城市只有三個,分別是紐約、東京和洛杉磯。北京和上海攜手進入了國際頂級城市的行列。

但也要看到,離金字塔頂端的城市還有很大差距。

國家發改委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指出,紐約、東京等城市進入萬億美元規模,還有很大差距。

以東京為例。2020年,東京的GDP將略超過1萬億美元,這還不是東京最高的。2011年,東京的GDP達到1.26萬億美元。以目前的發展趨勢,北京和上海超過東京可能至少需要10年。

廣東也實現了突破和超越。2021年,廣東GDP達到12.43萬億元,同比增長8.0%,占全國的10.87%,成為全國首個GDP達到12萬億的省份。

如果作為單獨的經濟體計算,廣東的GDP將超過韓國和加拿大,進入世界前十。

2021年,廣東省的GDP約為1.92萬億美元,超過韓國2021年的GDP(約為1.92萬億美元

公開數據顯示,廣東GDP在1998年超過新加坡,2003年超過香港,2007年超過臺灣省,現在超過韓國。廣東用了23年才超越“亞洲四小龍”。

從這個角度來說,用“富如敵國”來形容也不為過。

同時,廣東也是全國萬億GDP城市最多的省份之一。

截至目前,全國24萬億GDP城市,廣東有4個城市入圍,分別是深圳、廣州、佛山、東莞。

當然,也要看到廣東存在短板,區域發展不平衡也困擾著這個經濟大省。廣東下轄21個城市,但2/3城市的人均GDP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江蘇“咬”廣東,安徽增速為0。

作為經濟第二大省,江蘇的GDP在2021年首次達到11萬億元,正在悄然縮小與廣東的差距。

>

數據顯示,江蘇2021年GDP達到11.63萬億元,增長8.6%,增速快于廣東;增量達到13645.2億元,排名全國第一。

江蘇與廣東的差距也由2020年的8000億左右,縮小為7700億左右。江蘇、廣東是中國僅有的兩個超10萬億的省份。

盡管江蘇和廣東一樣也存在著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比如蘇南與蘇北就存在一定發展差距,但相較廣東而言更為均衡。

在全國城市GDP排名中,江蘇13市全部位于前部。2021年前三季度前50名的城市榜單中,江蘇累計占據了9個席位。

“賽迪顧問”發布的城市競爭力百強(2021)榜單中,江蘇的昆山、江陰、張家港、常熟四個縣級市,已連續多年霸榜頭部,實力強勁。

數量上,江蘇25個縣(含縣級市)上榜百強縣,而整個江蘇也就40個縣(含縣級市),一半縣市躋身百強。

與廣東一樣,江蘇也有4個城市入圍“萬億城市”,分別是蘇州、南京、無錫、南通。

因此,雖然江蘇缺少廣深這樣的超級城市,但經濟總量上和廣東差距并不大,且在逐漸縮小。

過去幾年,“廣東GDP會被江蘇趕超么”一直是熱議的話題。

2023年,廣東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為5.5%左右,江蘇為5.5%以上。未來“蘇大強”趕超“粵老大”的討論也將繼續。

江蘇的近鄰安徽,可以說是近年來“上進生”的代表。

在1月初,安徽就已提前公布了2021全年GDP突破4萬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跨過1萬美元關口的消息。

1月21日,安徽省統計局局長陳軍介紹,2021年全年,安徽省生產總值42959.2億元,比上年增長8.3%。

這一數據意味著,安徽距離全國“十強”只有一步之遙。

早在2020年,安徽就曾有過一次沖擊“十強”的機會。當年前三季度,安徽GDP反超上海躋身前十,但在第四季度,又被上海反超,最終以3.87萬億元GDP,位居全國第十一位。

如今相同的情節再次上演,安徽以不到0.03萬億的微弱劣勢,暫時排在上海之后。

分析認為,安徽對上海的超越是早晚的事,畢竟安徽本身面積、人口都比上海多得多。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耀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未來東中部地區面積比較大的省份,在GDP總量上都會超過上海。

近年來,安徽積極主動融入長三角,也為它的經濟發展帶來了諸多益處。

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楊永恒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由于地緣優勢,安徽一直以來是江浙滬產業轉移目的地之一,隨著融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戰略,承接江浙滬產業轉移有加快的趨勢,這也推動了江浙滬地區部分產業外溢到安徽。

清華大學區域發展研究院和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聯合發布的《長三角地區人類發展進程報告(2010-2020)》指出,長三角的快速發展及其產生的輻射帶動效應,推動了周邊城市實現跨越式發展,皖北、皖西、皖南地區的城市進步最快,縮小了與發達城市之間的差距。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是安徽爭先進位重要動能。2021年,全省26個省級新興產業基地產值首次突破萬億元,全省戰新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穩定在40%以上。

不過,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同樣困擾這個“上進生”。受產業轉型升級不快等因素影響,安徽網紅城市蚌埠去年GDP增速僅為0。

1月17日,安徽省委書記鄭柵潔直言,蚌埠“經濟失速、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