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23年上半年國際貿易形勢(2023年上半年世界經濟形勢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时间:2024-06-01 18:09:17 编辑: 来源:

2023年上半年世界經濟形勢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2023年上半年世界經濟形勢,詳細介紹如下:

2023年上半年世界經濟形勢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但總體上呈現出緩慢復蘇的態勢。盡管存在一些挑戰和問題,但隨著技術進步和數字化轉型加速等機遇的出現,世界經濟有望在未來繼續保持穩定增長。

經濟增長動力不足:

受疫情形勢延宕反復、地緣政治沖突升級、宏觀政策環境趨緊、重大氣候災害頻發等短期因素的沖擊,2023年一季度世界經濟復蘇動力減弱,主要發達經濟體增速普遍回落,其中美國增長放緩,歐元區陷入衰退,日本連續5個月環比負增長。

貿易保護主義抬頭:

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加劇,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美國等發達國家在國際貿易中采取了一系列單邊保護措施,如加征關稅、設置貿易壁壘等,對全球經濟造成了負面影響。同時,一些新興市場經濟體也采取了類似的措施,導致全球貿易環境進一步惡化。

金融市場波動加劇:

受美聯儲加息、地緣政治風險等因素影響,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加劇。美元匯率持續走強,導致其他貨幣貶值壓力加大。同時全球股市波動加劇,投資者信心不足,市場波動可能導致金融風險上升。

能源和糧食供應緊張:

全球能源和糧食供應緊張局勢加劇,對全球經濟造成了負面影響。石油、天然氣等能源價格持續上漲,導致能源消費國面臨較大的經濟壓力。糧食供應緊張局勢也在加劇,一些國家出現了糧食短缺的情況。

技術進步和數字化轉型加速:

盡管世界經濟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但技術進步和數字化轉型加速也為世界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隨著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全球經濟將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為世界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關于中國2023年上半年經濟形勢下列說法中

關于中國2023年上半年經濟形勢下列說法包括如下:

1、消費作為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持續增加。在政策措施的推動下,居民收入增長加快,消費環境得到改善,尤其是服務性消費的復蘇明顯。

推動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快速增長。這一增長反映了中國內需市場的活力和潛力,特別是在面對全球經濟的壓力時,國內市場的穩健表現對經濟增長起到了關鍵作用。

2、服務業的快速發展是今年上半年的一個突出亮點。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好轉,接觸型、聚集型服務業得到了明顯改善。旅游、餐飲、娛樂等服務業的消費增長明顯快于去年全年,這表明中國服務業的恢復和增長勢頭強勁。服務業的發展不僅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質量,也為經濟增長提供了重要支撐。

3、政策的持續發力也是上半年經濟運行的重要因素。隨著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等政策的落地生效,市場主體的信心得到增強,投資和生產的積極性提高。這些政策措施有效地應對了經濟運行中的挑戰,為經濟增長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經濟增長的好處:

3、經濟增長可以促進社會穩定和政治穩定。隨著經濟的增長,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社會福利增加,這有助于減少社會矛盾和沖突,促進社會穩定和政治穩定。同時,經濟增長也可以提高政府的財政收入和執政能力,為政府的政策實施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2023上半年我國經濟延續恢復向好態勢其中貢獻最大的是

2023上半年我國經濟延續恢復向好態勢其中貢獻最大的是內需。

經濟學名詞,即內部需求,包括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兩個方面,一般把對外國的出口看作外需,內需就是相對的國內的需求,包括國內消費需求和投資的需求,經濟增長有“三駕馬車”,即擴大國內投資,刺激國內消費和擴大外貿出口,擴大內需主要是通過擴大國內投資和國內消費來帶動國民經濟增長。

擴大內需,就是要通過發行國債等積極財政貨幣政策,啟動投資市場,通過信貸等經濟杠桿,啟動消費市場,以拉動經濟增長,擴大內需強調的是消費層面的范圍,而拉動內需就是指的中央采取的政策和手段,前者主要是強調范圍,后者主要強調程度。

內需必要性

1、世界經濟全球化程度加深,國際市場風險加劇,外貿出口難度加大。數據顯示,雖然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加快,但其增速遠遠低于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而貿易順差更是屢創新高。這一經濟運行態勢,將可能對中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帶來嚴重的不良后果。

2、由中國國情決定,對于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大國來說,推動經濟增長的最主要力量是國內需求,國內市場廣闊,是中國最大的優勢,面對國際市場日趨激烈的競爭和世界經濟的復雜變化,立足國內需求,可以使中國經濟有較大的回旋余地,增強抵御經濟風險的能力。

擴大內需是在當前嚴峻的國際經濟形勢下,實現經濟較快增長的根本之策,由中國國情決定,中國地域遼闊,經濟發展不平衡,人民生活由溫飽向小康過渡,無論是市場容量還是未來發展,潛力都十分巨大。

2023年下半年重要會議

2023年下半年重要會議有: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召開2023年下半年工作會議。

2023年8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召開2023年下半年工作會議。會議深入學習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經濟金融工作的決策部署,總結上半年工作,分析當前形勢,部署下一階段工作。

會議認為,2023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精準有力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有效防控金融風險,持續深化金融改革,切實改進金融服務,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各方面工作取得新成績。

取得的成績:

一是貨幣信貸和融資總量保持合理增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適時引導金融機構保持信貸總量適度、節奏平穩,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穩中有降,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保持穩固。

二是高質量發展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得到有效支持。調增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額度,延續實施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碳減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指導金融機構用好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加強鄉村振興和農業強國建設金融服務。

三是外匯市場基本穩定。加強外匯市場“宏觀審慎+微觀監管”兩位一體管理,優化企業匯率避險服務。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推動跨境貿易和投融資外匯便利化政策擴容提質。保障外匯儲備資產安全、流動和保值增值。

四是重點領域金融風險得到有序處置。推動重點機構風險進一步化解。加快金融穩定保障基金積累。更好發揮存款保險功能。構建分級分段的銀行風險監測、預警和硬約束早期糾正工作框架。延長“金融16條”有關政策適用期限,支持民營房企發行債券。加大保交樓金融支持力度。

五是金融改革開放深入推進。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完善系統性金融風險監測分析框架。組織開展國內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落實附加監管要求。完善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推動內地與香港利率“互換通”上線。

六是國際金融合作持續深化。積極開展重要金融外交,建設性參與二十國集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多邊機制。推動建立國際清算銀行人民幣流動性安排。繼續牽頭做好二十國集團可持續金融工作。

七是金融服務與管理質效不斷提升。加快推進金融法律體系建設。實施重要基礎數據及資管產品等大數據統計。善始善終做好平臺企業金融業務突出問題整改,加強常態化監管。深入開展金融領域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工作。穩妥推進數字人民幣研發。

扎實推進國家金庫工程建設。持續加強征信合規監管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加強高風險行業和機構反洗錢監管。有效發揮金融研究和參事建言獻策作用。

以上內容參考:中央人民政府-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召開2023年下半年工作會議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