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海市國外高水平大學名單(上海四大名校是哪四大?(大學))

时间:2024-06-02 15:24:28 编辑: 来源:

上海落戶認可的國外大學

根據上海落戶政策,TOP1-50境外本科和TOP1-50境外碩士可直接落戶上海。TOP1-50高校排名以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確認后發布的“世界排名前500名高校名單”為準,目前,這些高校分別是: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牛津大學、加州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劍橋大學 、加州大學-伯克利、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華盛頓大學、倫敦帝國學院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倫敦大學學院、耶魯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芝加哥大學、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新加坡國立大學、康奈爾大學、南洋理工大學、巴黎薩克雷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加州大學-洛杉磯、多倫多大學、愛丁堡大學、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香港大學、華盛頓大學-圣路易斯、東京大學、杜克大學、西北大學(美國)、墨爾本大學、紐約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澳大利亞國立大學、麥吉爾大學、曼徹斯特大學、悉尼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哥本哈根大學、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慕尼黑大學、京都大學、倫敦國王學院、香港科技大學、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索邦大學.

2023留學生落戶上海類型:

1、過試用期就可直接落戶:TOP1-50境外本科、TOP1-50境外碩士、境外高水平博士;

2、繳納6個月無基數限制的社保可落戶:TOP51-100境外本科、國內全日制本科+TOP51-100境外碩士、國內中外合作辦學本科+TOP51-100境外碩士、國內專科+境外本科+TOP51-100境外碩士、國內專科+國內專升本本科+TOP51-100境外碩士;

3、繳納6個月社保:非500前境外博士、境外高水平本科、國內全日制本科+境外高水平碩士

境外本科+境外碩士(無排名要求)、國內雙一流本科+境外碩士(無排名要求)、國內專科+境外本科+境外高水平碩士、國內專科+國內統招專升本+境外高水平碩士;

4、繳納12個月1.5倍社保:國內非全本科+境外碩士、國內全日制專科+非全本科+境外碩士

國內專科、HND起點的境外本科+碩士、國內本科+境外碩士(非雙非500強).

上海四大名校是哪四大?(大學)

1、復旦大學(211,985,綜合實力強大,江南第一學府,文理科實力強勁,是除北大、清華之外的中國最頂級學府,綜合實力大陸第三)。

2、上海交大(211,985,綜合實力強大,就業率全國第一,力壓北大、清華,工科實力全國前三)。

上海大學的中外合作辦學是什么情況?

中歐工程技術學院和悉尼工程學院。

中歐工程技術學院:為中法合作。有三個理工科專業:信息工程、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

悉尼工程學院:為中澳合作。有四個商科類專業:金融學、工商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上海大學(Shanghai University),簡稱“上大”,是上海市屬、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綜合性大學,教育部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國防科技工業局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學校入選“教育部來華留學示范基地”、“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111計劃”、“上海市首批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設試點”、“上海市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截至2019年5月31日,上海大學有寶山校區(校本部)、延長校區、嘉定校區3個校區,校園占地面積近200萬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132萬平方米,設有26個學院、1個學部(籌)和2個校管系;開設86個本科專業;有專任教師3077人;有研究生16954人,全日制本科生19934人,專科生37人,預科生55人。

上海科技大學王牌專業 比較好的特色專業名單

一、上海科技大學王牌專業介紹 校級推薦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材料科學與工程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可獨立招收、培養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的一級學科:物理學、化學、生物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二、上海科技大學簡介

上海科技大學(ShanghaiTech University,簡稱上科大、ShanghaiTech)是一所由上海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科學院共同舉辦、共同建設,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2013年9月30日經教育部批準同意正式建立。學校致力于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培養科技創新創業人才,提供科技解決方案及發揮思想庫作用,積極投身高等教育改革、參與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努力建設一所小規模、高水平、國際化的研究型、創新型大學。

學校位于上海—浦東新區—張江高科技園中區,是建設中的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上海同步輻射光源、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上海)設施、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中科院上海藥物所新藥研發平臺等國家級大科學設施和科研機構融為一體,與張江高新區的產業界、投資界有機銜接。學校新校園占地約900畝,總建筑面積約70萬平方米,校園建設充分體現“學生教師為本,教學科研融合,綠色環保智能”的規劃設計理念,2015年底基本建成,2016年全面投入使用。

學校以理工科為主,設立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創業與管理學院和創意與藝術學院,實行大學院制,學院下不設系。學校設立免疫化學研究所、iHuman研究所、數學科學研究所和通識教育中心。

學校按照1:10–1:12的師生比建設一支1000人規模的教授隊伍,規劃選聘500位常任教授和500位特聘教授。其中,常任教授主要來源于國際著名大學的知名學者和優秀青年學者,實行常任教授制(Tenure System);特聘教授主要來源于中科院上海分院研究院所的優秀科學家以及國內外著名教授。截至2018年9月,學校已選聘485位教授(特聘教授293位,常任教授到位173位,另有19位常任教授接受offer)。其中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4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1位、美國人文和科學院院士6位、英國皇家學會院士3位、中國科學院院士34位、中國工程院院士3位、“杰青”94位。

學校培養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專業學位研究生,在校學生規模規劃為本科生2000名,研究生4000名。截至2018年9月,學校共有在籍學生3221人,其中本科生1433人,碩士研究生1212人,博士研究生576人。2014年學校面向全國9省市招收了首屆207名本科生,2015、2016、2017年面向14省市分別招收了299、353、355名本科生,2018年面向17省市招收了422名本科生。2013年學校招收了首屆296名中科院聯培研究生,2017年學校首次獨立自主招收459名研究生,2018年學校獨立招收了560名研究生。

學校圍繞“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辦學使命,建立學院專業能力培養—書院綜合素質培養結合、學—研結合、學—創結合的人才培養機制,注重培養學生“立志、成才、報國、裕民”的社會責任感,具備扎實的科學技術背景和創新創業意識,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和國情,同時具有國際視野,成長為從事科學發現、高技術創新與新興產業創業的拔尖人才。

本科生培養遵循“寬口徑、厚基礎、小規模、國際化”的原則,突出“通(通識教育)、專(專業人才)、新(創新創業)”的特色,建立了由專業教育、通識教育、個性化教育構成的本科培養體系,專業課程體系和標準與世界一流大學接軌,選用國際經典教材;所有本科生必修數、理、化、生、信息,打下堅實理工科基礎;加強中華文明、世界文明、科技文明教育,注重創新創業教育。學校為每位本科生配備導師,在學習生活、創新實踐、生涯規劃等多方面為學生提供指導。學校注重將創新實踐融入培養全過程:2017年,全體2016級本科生前往全國13個基地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全體2015級本科生和部分研究生前往50家企業和園區開展暑期產業實踐活動,近30%的大二大三本科生在學院/研究所實驗室參與科研實踐活動。學校致力于構建國際化的學習環境,為優秀學生提供充足的海外學習交流機會:2017年93名本科生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學、意大利帕多瓦大學、耶魯大學進行暑期課程學習和交流。2017年秋季,我校派出了21名優秀本科生赴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進行一學期或一學年的專業課程學習和交流。

2018年6月,我校迎來首屆本科畢業生。在199名本科畢業生中,約38%選擇前往國(境)外攻讀研究生。已獲得錄取通知書的出國深造的畢業生人均收到2個以上世界知名大學的offer,包括哈佛大學、芝加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杜克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康奈爾大學、萊斯大學、華盛頓大學圣路易斯、南加州大學、埃默里大學、卡耐基梅隆大學、紐約大學等國際知名大學。境外留學的畢業生中,5人進入全球TOP10高校深造;15人進入全球TOP20高校深造;51人進入全球TOP100高校深造,占總畢業人數的26%。約34%的畢業生選擇在上海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清華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 復旦大學 、 浙江大學 等國內高校攻讀研究生;約20%的畢業生選擇直接就業,工作單位包括通用電氣、諾華、AMD、和輝光電、上海證券、上海銀行、漢高等國內外知名企業;約8%的學生因各種原因暫緩畢業。值得一提的是,首屆本科生的科研實力同樣不可小覷。截至2018年5月,已有17名2014級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共同作者等身份在知名學術期刊或國際會議上發表20篇論文。

研究生培養以學術型博士為重點,兼顧一部分應用型碩士。2013-2016年,學校與中國科學院大學聯合招收了4屆碩博連讀研究生1550名。學校已獲教育部批準,將結合上海科創中心建設以及上海市教育綜合改革,從2017年起在7個一級學科獨立招收和培養碩士和博士研究生。2018屆共有150名聯培碩士研究生和41名聯培博士研究生順利畢業。截至目前,碩士畢業生整體就業升學率為94.4%,其中89.9%的同學拿到了包括百度、華為、聯影、國家電網、和輝光電、AMD、強生、3M、藥明康德在內的國內外知名企業的錄用通知書,4.5%的同學到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海外知名學府讀博。博士畢業生整體就業率為90.5%,就業同學拿到了包括藥明康德、華為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及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錄用通知書。

學校瞄準物質科學與技術、生命科學與技術和信息科學與技術的前沿領域同時開展教授個體科研和圍繞重大目標的團隊科研,推動學科交叉融合、大學與國家級科研機構融合,構建科技進步驅動產業發展的完整創新價值鏈,針對國家在轉型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一系列嚴峻挑戰,探索基于科技創新的解決方案。目前,物質、信息、生命、創管學院以及免疫化學研究所、iHuman研究所已制定了學科/平臺建設規劃,常任教授、科研人員正陸續到位,截至2018年2月已建立157個研究組,科研工作全面開展,截至2018年2月,學校科研人員共參與發表科研論文1886篇,其中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論文729篇,“成功解析人源大麻素受體三維結構”等高水平科研成果開始涌現。學校全力推進科技與教育的融合,參與中科院牽頭的國家級科研項目,與中科院相關院所建立聯合實驗室開展全面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