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海曙銳貿易有限公司英文(請大家介紹一下清代和民國都有哪些著名書局?)

时间:2024-04-29 21:17:55 编辑: 来源:

請大家介紹一下清代和民國都有哪些著名書局?

商務印書館

商務印書館成立于1897年,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現代出版機構,與北京大學同時被譽為中國近代文化的雙子星。

商務印書館以編印新式中小學教科書為主要業務,1897年在上海創辦,創辦人為夏瑞芳、鮑咸恩、鮑成昌、高鳳池等。初為合伙經營的小型印刷工場。1901年改為股份有限公司,資本增至五萬元,張元濟入股,并主持編譯工作。1903年建立印刷所、編譯所和發行所,改為中日合辦,資本各十萬元,引進日本先進印刷技術。翌年編印《最新國文教科書》,數月間風行全國。此后,陸續編印修身、算術、史地、英語等教科書,興辦師范講習班、附屬小學、養正幼稚園及函授學校,還出版各種中外文工具書、刊物和學術著作。1907年在上海閘北寶山路建成印刷總廠和編譯所新址。1909年將編譯所收藏古籍善本和參考書籍的圖書館定名為涵芬樓,后改名為東方圖書館,對外開放。1914年初清退日股,資本增至一百五十萬元,職工達七百五十人,成為國內最大的集編輯、印刷、發行為一體的出版企業。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中,總務處、編譯所、印刷總廠和東方圖書館等被日軍焚毀。隨后,企業得到部分恢復。抗日戰爭前夕,在長沙建設印刷廠,往香港和西南地區疏散存書和機器。抗戰爆發后,總管理處遷到長沙,后移至重慶,抗戰勝利后遷回上海。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五十三年間,除了以編印教科書為主要業務外,還陸續出版了《辭源》、《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中國人名大辭典》、《中國醫學大辭典》等大型工具書,《東方雜志》、《小說月報》等重要刊物,整理影印了《四部叢刊》、《叢書集成初編》、《續古逸叢書》、《百衲本二十四史》等大型古籍,還出版了嚴復、林紓等人翻譯的著名外國小說和學術著作。全盛時期在北京、香港設有印刷分廠,先后在全國各地和新加坡、吉隆坡等八十三個地方設立分館,在國內外頗負盛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商務印書館遷址北京。1958年以后,根據國家出版方針的規定調整了出版范圍。現主要編譯出版外國哲學、社會科學方面的學術著作,編纂出版中外語文工具書以及研究著作、教材、普及讀物等,出版《中國語文》、《方言》、《英語世界》等期刊,在讀者中有良好影響和聲譽。一個世紀以來,以開啟民智、昌明教育為己任,竭力繼承中華文化,積極傳播海外新知,成為“一個很重要的文化教育事業單位”,是“全國優秀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設有25個部門,控股一個合資出版機構——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在職員工260人。

商務印書館年均出版圖書、音像制品等700余種。100多年來,共出版各類書刊4萬余種。代表性出版物有《辭源》《現代漢語詞典》《新華字典》《新時代漢英大詞典》、《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故訓匯纂》、《四庫全書》(影印文津閣本)、“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400種)“世界名人傳記”(40種)“中國文化史知識叢書”(100種)“商務印書館文庫”(50種)及《英語世界》、《中國學術》雜志等。有不少品牌書刊相繼榮獲國家圖書獎、國家辭書獎和國家期刊獎。

歷史

[編輯本段]

商務印書館于1897年2月11日創立于上海,至今已走過了近110年的歷程。它的創立標志著中國現代出版業的開始。一百多年來,商務印書館從最初一個小小的印刷作坊,逐步發展成為現當代中國首屈一指的出版和文化機構,歷經滄桑、默默耕耘,人才薈萃、名家輩出,至今出版各類書刊近5萬種,為開啟民智、昌明教育、普及知識、傳播文化、扶助學術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得到幾代國家領導人的重視,正如陳云同志所說,“是一個很重要的文化教育事業單位”。

以張元濟、夏瑞芳為首的老一輩出版家,平地為山、艱苦創業,為商務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早在商務創立不久就成立股份公司,并從此先后延請高夢旦、王云五等一大批杰出人才,開展以出版為中心的多種經營,實力迅速壯大,編寫大、中、小學等各類學校教科書,編纂《辭源》等大型工具書,譯介《天演論》《國富論》等西方學術名著,出版魯迅、巴金、冰心、老舍等現當代著名作家的文學作品,整理《四部叢刊》等重要古籍,編輯“萬有文庫”“大學叢書”等大型系列圖書,出版《東方雜志》《小說月報》《自然界》等各科雜志十數種,創辦東方圖書館、尚公小學校,制造教育器械,甚至拍攝電影等。極盛時期,商務有員工5000多人,在海內外設有分館36個,各類辦事機構1000多個,所出書刊占全國60%以上,創造了中國現代出版業的諸多第一,成為當時亞洲最大的出版機構,在海內外鑄造了商務印書館的這個民族出版業最著名的品牌,成為堪與北大媲美的文化重鎮。從這座文化重鎮里,走出了一大批杰出人物,陳云、張元濟、茅盾、陳叔通、周建人、胡愈之、王云五、鄭振鐸、葉圣陶、蔣夢麟、竺可禎、黃賓虹、袁翰青、陳翰伯、陳原……這些光輝的名字都寫在了商務的史冊上。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日寇侵華,國難不息,商務也飽受兵燹,兩度慘遭破壞,艱于維持。但是,在百般艱苦的環境下,商務堅持“為國難而犧牲,為文化而奮斗”之精神,依然舉起文化抗戰和國家復興之大旗,與各界人士共同努力,出書不輟,奮斗不歇。

現狀

[編輯本段]

新中國成立后,商務積極完成公私合營改造,并1954年遷至北京,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開始了新的奮斗歷程。1958年,全國出版社業務分工,商務承擔了翻譯出版國外哲學社會科學和編纂出版中外語文辭書等出版任務,逐漸形成了以“漢譯世界學術名著”“世界名人傳記”為代表的翻譯作品,和《辭源》《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英華大詞典》等為代表的中外文語文辭書為主要支柱的出版格局。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10年來,在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和辭書兩大支柱之外,商務人銳意進取,積極、穩妥地開拓新的出版領域,比如大力扶持出版國內學者的原創性學術研究,出版傳播國內學者的一流研究成果;針對青少年和大眾讀者,開發素質教育讀物和文化普及讀物;與哈佛商學院出版公司合作,翻譯出版哈佛商學院的暢銷經管圖書;成立商務印書館世界漢語教學研究中心,旨在以學術研究帶動對外漢語教材研發,把中心建成世界漢語教學精品圖書的研發基地和出版基地。以開啟民智、昌明教育為宗旨,秉承普及知識、傳播文化、扶助學術的出版理念,商務不追風,不逐利,踏踏實實為海內外讀者服務、為廣大學人服務,出版規模不斷擴大。近些年陸續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故訓匯纂》及“新華”系列漢語辭書,“新時代”“精選”“牛津”“朗文”等幾大系列外語辭書,影印文津閣本《四庫全書》、商務印書館文庫50種等大型原創學術著作,以及“漢譯世界學術名著”10輯400種、《藍海戰略》等哈佛經管圖書150種,等等,都深受海內外億萬讀者的歡迎,成為圖書市場上商務代表性品牌。有100多種精品書刊相繼榮獲國家圖書獎、國家期刊獎等省部級以上重要獎項。一直以來,商務在出版行業處于領軍地位,始終有較大的影響力,目前是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中國編輯學會、中國辭書學會、中國版權保護協會等行業團體的副會長單位。

為了長遠發展,商務在人才隊伍建設、信息化建設、開拓經營領域以及國際合作等方面,都下了很大力氣,已經形成業內較強的競爭力,奠定了可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現有正式員工275人,其中,90人擁有碩士、博士學位,97人擁有副編審以上高級職稱,學術水平和專業素養較高。一批年輕人走上管理崗位,成為業務骨干,促進了管理隊伍和技術隊伍的年輕化、知識化。商務在出版行業內較早利用新興的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實施全面、系統的信息化建設,開發了在國內出版界領先的辭書語料庫及編纂系統、門戶網站、管理信息系統,正一步步實現生產、管理、銷售的自動化、網絡化。此外還積極開拓與出版業務相關的經營領域,目前成立并控股北京群益物業公司、北京商易華信息技術公司、北京涵芬樓書店有限公司等經營性機構,在上海、太原、長春、武漢、南京等地開設專賣店等,在多種經營上邁開了堅實的步伐。商務有著良好的國際合作關系,不僅與香港、臺北、新加坡、吉隆坡等地的海外4家商務印書館進行經常性的業務交流,而且還合資成立并控股了一家出版機構——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此外,商務還與牛津大學出版社、朗文出版公司、拉魯斯出版公司、哈佛商學院出版公司以及小學館、斗山東亞出版公司等世界著名出版機構保持著密切的合作關系。版權貿易活躍,每年引進和輸出圖書200多種。

現在,商務年出圖書800種左右,其中新書350種左右,重印書450種左右;此外還出版《英語世界》《漢語世界》雜志及《中國語文》《方言》等重要學術期刊20種,以及部分音像制品。據近幾年開卷圖書市場調查報告顯示,在全國圖書零售市場上,商務出版的中外語文辭書處于絕對領先地位。2005年全年出版碼洋5.4億元,利潤超過5000萬元。各項指標在全國綜合性出版社中均位居前列。

可以說,經過改革開發20多年來的努力,商務印書館現在已經成為風格比較突出、特色比較明顯、文化底蘊比較深厚、發展勢頭比較穩健、在中國現代出版史上擁有獨特地位、在海內外具有廣泛影響的一家著名出版單位。

商務印書館現隸屬于新組建的中國出版集團,正以嶄新的姿態迎接我國文化體制改革和出版體制創新的機遇和挑戰。

商務之最

[編輯本段]

商務印書館是中國第一家現代出版機構,在中國出版史乃至文化史上創造了諸多第一,擇要列之如下:

* 出版第一部語法學學術專著——《馬氏文通》(1898);

* 出版第一部中英文對照排版印刷的英語教科書——《華英初階》(1898);

* 出版大陸第一部英漢字典——《商務書館華英字典》(1899);

* 第一個使用紙型印書(1900);

* 第一個系統地介紹西方學術論著(1902);

* 第一個使用著作權印花(1903);

* 第一個作為文化企業引進外資(1903);

* 第一個作為民間企業聘請外國專家和技師(1903);

* 第一個系統地編印出版《最新教科書》等近現代中小學教科書(1904);

* 第一個創辦《東方雜志》等一系列現代意義的雜志(1904);

* 第一個采用珂羅版印刷(1907);

* 出版第一部由中國學者自己編纂的雙語辭典《英華大辭典》(1908);

* 第一個采用電鍍銅版印刷(1912);

* 第一個使用自動鑄字機(1913);

* 第一個采用膠版彩色印刷(1915);

* 出版我國第一部以語詞為主、兼及百科的大型現代語文辭書《辭源》(1915);

* 出版我國第一部專科辭典《植物學大辭典》(1917);

* 成立我國第一個中資電影機構——活動影戲部(1918);

* 生產制造我國第一部漢字打字機(1919);

* 制作我國第一部動畫廣告片《舒震東華文打字機》(1919)。

商務印書館對文化的貢獻

[編輯本段]

商務印書館是我國現在所有出版社中資格最老的出版社。它不是我國最早的出版社,在它之前還有很多,競爭中都被淘汰了。開始時它是個小印刷廠。當時正值甲午戰敗之后,人心思變,出版事業發展。同時代人杜亞泉說,當時“維新同志,皆以編譯書報為開發中國急務,而海上各印刷業皆濫惡相沿,無可與謀者,于是咸踵于商務印書館”。指出了商務成功的關鍵是講究質量,因為辦事認真,講信用、保質量,所以南洋公學代校長兼譯書院長張元濟辭掉公職到這個小印刷廠主持編譯工作,從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