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海星茁國際貿易有限公司電話(史翠英是個什么樣的人)

时间:2024-05-20 17:25:26 编辑: 来源:

史翠英是個什么樣的人

“史翠英” 是一個名字,更是一個品牌!“史翠英”—寧波大阿嫂!這句話在甬城耳熟能詳,老少皆知。究竟是什么使得這個名字如此迅速的為人所識呢?從史翠英自身而言,是她的艱苦創業、敢打敢拼、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風貌感動了人們,從企業而言,是“史翠英”的不斷創新、群策群力、敬業奉獻的企業文化渲染了周圍。“史翠英”,當年從海邊小山村走出,在走街穿巷中慢慢成長、壯大,從只有幾個人的“作坊式”水產經營部,到如今已發展成為500多人的政府部門重點扶持的農業龍頭企業,規模在十幾年內翻了好幾倍;特別是近幾年來,通過深化自主創新意識,實現跨越式發展,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包括企業的經營理念、品牌建設、核心價值等,成為廣大消費者追求與共享的“阿拉寧波大阿嫂”的食品品牌文化。

史翠英食品發展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史翠英女士,她雖是農民出身,卻成為優秀創業企業家。因為她熱愛學習,自強不息,不斷用知識豐富自己的頭腦。史翠英1955年出生于鄞州一個交通閉塞的農村家庭,家里沒有錢,讀不起書。學校離油毛氈搭成的家不遠,史翠英很喜歡去。學校上課了,她就在教室的窗口旁站著聽老師講課。時間長了,老師發現了她。老師問她:“你想不想上學?”史翠英說:“想!”老師便去對她的父母說:“史翠英是個聰明的小孩,你們應該讓她讀書啊。”就這樣,史翠英上學了,這一年她11歲,成了班里年齡最大的學生。可是為了她上學的事,父母常常爭吵不休,“女孩子家讀什么書,大了還不是嫁出去。”在父親劇烈的反對和母親無助的哀嘆聲中,讀了28天書的史翠英黯然神傷,告別了課堂。

盡管生活是那么的艱難,卻壓抑不住茁壯成長的生命。27歲那年,史翠英開始了原始的創業行動。最初僅僅坐在家里織手套,換一些醬油錢。29歲時,史翠英有了一些積蓄,就買來四部橫機開始機械化編織手套。當時沒有自行車,史翠英就把手套裝在蛇皮袋里,自己挑著翻山越嶺到三山、天童、塘溪、柴橋等地的工廠去叫賣。天熱的時候,她就去泥涂里檢泥螺,把檢來的泥螺洗干凈放進木面盆里,用咸菜汁浸著。那原汁原味的咸泥螺很受城里人青睞,這也為現在“史翠英海產食品”的品牌打下了基礎。由于史翠英吃苦、耐勞,在短短幾年里,手頭便有了可觀的積蓄,在她33歲那年,自己花錢造起了200多平方米的新居,又投資數萬買來七臺半自動橫機,開起了羊毛衫廠……

盡管史翠英風風火火走南闖北賺錢,但天生就有的堅強信念仍象塊沉重的石頭壓在她的心底:鄉下人不能一輩子做鄉下人,一定要有出息,我一定要出去闖一闖。于是她把羊毛衫廠交給妹妹管理,自己準備要“大顯身手”。1992年8月16日,39歲的史翠英帶著16000塊錢來到寧波,在江東漁輪廠附近一個并不熱鬧的地段租了一間房子,做起海產品生意。史翠英從沒有在城里騎過自行車,因而她的“促銷”方式也頗為奇特,就是把泥螺、蟹糊裝在木桶里,把木桶懸掛在自行車二旁,推著自行車挨家挨戶上門叫賣。

有一天她來到海曙區一家規模比較大的賓館,史翠英“全然不顧”“闖”了進去,賓館里的員工問她,你找什么人?她笑著說:我找你們老總。老總見了她,一看是推銷海產品的,忙說:我們賓館有專人負責采購。但史翠英不氣餒。她說:這些產品都是我親手制作的,價格便宜,你嘗嘗味道。說著,她拿起桌上的牙簽,打開一瓶泥螺,挑了一只遞給老總。老總品嘗后,馬上說:你明天給我送40瓶來讓廚房試用一下。就這樣,史翠英以樸素的促銷方式贏得了有史以來第一家賓館的青睞。逐漸的,史翠英把自家的產品“打進”了寧波多家酒店、商場、連鎖超市。由于心誠價實品好,史翠英的生意越做越順,范圍越來越廣,并通過熟人介紹,掛靠到一家企業,對外的名稱為“鄞縣水產供銷公司海味經銷部”。

但是事情總不是一帆風順的,1993年9月15日,這是史翠英刻骨銘心的日子。有一家單位從上海打來電話說,10月3日要一批貨,價值43萬8千元。史翠英接到電話后,心里著實激動。這么大的生意,史翠英是第一次接到,一些朋友提醒她,要小心從事。但一貫以誠待人的史翠英根本沒往心里去,反而說:做生意要講誠信,不會錯的!由于上海的單位要貨時間緊、量多,“經銷部”所有人日做夜做還是忙不過來,史翠英就聯系到新河頭一家海品加工廠進行委托、監督加工。貨準時發出了,史翠英也拿到了對方單位支付的支票,這是史翠英第一次看到“支票”,可把支票拿到銀行兌現,卻傻眼了,銀行的人說:這是一張涂改支票,不能用。史翠英第二次換來支票,銀行的人又說:這張支票帳號的余額是零。到史翠英第三次去拿支票時,發現那個單位已經不見了。史翠英嚇壞了。43萬8千元!這要干多少年才能掙到啊。在這批貨里,史翠英不光把賺來的6萬元都投入了進去,其余的是通過熟人介紹以月息2分借來的。她感到天塌地陷,整日里,在上海灘前徘徊。貨款追不回,債主上門要錢。怎么辦?是逃避還是面對?史翠英選擇了后者回到了寧波,短短的十幾天,史翠英一米六五的個頭,體重降到70余斤。在這以后的日子了,她艱難的掙扎著,靠著不屈不撓的精神硬是將所有債務還清,重新打出了一片天地。

從農村到城市的創業歷程中,雖然歷經了種種磨難,但她總是迎難而上,艱苦奮斗。正是這一切為目前的“史翠英”品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她的胸懷是坦蕩的,作風是踏實的,她用真誠的態度關心周圍的人,她的愛心為企業打造一個和諧、團結,有強大戰斗力的團隊起了關鍵作用。公司在“以人為本”的人才理念指引下,大力實施人才工程,立足實際引進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擁有了一批忠誠敬業的創新人才團隊,目前公司中高級職稱和大專以上學歷員工占職工總數的35%以上,一支結構合理的、開放的、富有競爭力的多元人才隊伍已經形成。在隨后的日子里公司逐步發展壯大,目前的史翠英食品發展有限公司的生產基地座落于寧波甬江工業區,建筑面積達2.6萬平方米,建有標準化冷庫,水產品速凍加工流水線,并配備了全自動風淋房,全自動填充灌裝機,塑料薄膜封口機,真空包裝機等一系列專業的現代化生產設備并配有專業質量監控人員,擁有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嚴格的管理體系。公司目前已通過ISO9001:2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QS食品質量安全認證、haccp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2007年通過司法認定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稱號。

于此同時史翠英公司一直以來提倡嚴格控制排放污染,強化節電節水的綠色環保的生產理念,體現出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大家知道寧波人愛吃海鮮是全國都出了名的,而且嘴巴很“刁”,要通過寧波人味蕾這一難關的考驗,必須要靠真材實料。“史翠英”產品質量把關的第一道門檻就是對于原料的嚴格挑選和細分。 “史翠英”海產品所使用的梭子蟹,黃魚,海鰻,鯧魚,帶魚,泥螺等全部產自東海漁場,因為這里的水溫、鹽度適中,水中營養物質豐富。公司有一套完善的采購體系和一支專業的采購團隊,跳過各道中間環節,和各漁船,漁業公司直接簽訂長期的優先采購協議,原料到岸后直接送往工廠,在保證原料的新鮮可靠的同時也最大限度的防止了可能人為造成的二次污染。

“史翠英” 將產品的發展重點放在寧波本地特色的泥螺、蟹糊、鰻鲞等上,2002年開始將品牌戰略拓展到休閑食品、南北貨、炒貨、蔬菜配送等領域。2005年起公司在寧波地區開設了7家直屬海產品專業店,2006年又對中山店、正大店、鼓樓店、大步店進行擴建或整改。對于公司的老外灘店來說,它不僅是公司體現企業形象的精品店代表,也是作為寧波當地特產文化對外宣傳的一個重要窗口。目前,公司現已與華東地區多家星級酒店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同時公司的系列產品也順利進駐沃爾瑪、家樂福、歐尚、樂購、三江連鎖等各大超市、大賣場,建立起長期供貨合作關系。“史翠英”系列品牌在2007年中國食品博覽會上也引起了強烈反響,成為國內海產食品行業中的佼佼者。

公司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不斷加強服務創新。在服務項目上,逐步脫離以產品為中心的服務項目設置,推出更加豐富的服務項目,如網上訂購、上門服務等服務形式。公司直屬寧波7家專賣店以人性化服務為標準,提倡用心為顧客服務。為此,公司擬訂了一個綠色、環保“食品計劃書”,并建立了周密的“服務卡體系”。這樣公司可以針對服務卡上的意見和建議,獲得顧客的第一手反饋意見書,進行區別、檢視,由此來促進企業與消費者的相互了解、信任,創造最佳的社會輿論和社會環境。

正是品牌模式的良性運作,才有利地促進了“史翠英”的成長和發展。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下,一切必須站在顧客的立場上考慮問題,企業才能長盛不衰,做到質量好、出新快、品種全、變化頻、科技含量高。多年的風雨歷程,十多載的專業經驗,企業始終以品質求生存,以創新求發展,注重對新產品的研發,想消費者所想,積極開拓市場。2005年“史翠英” 新風鰻鲞獲寧波市名牌產品稱號,2006年又獲得“中國有機產品”稱號,這在寧波海產品行業歷史上還是首家獲得這一殊榮。“一餐黃泥螺”又獲“寧波市名牌產品”稱號。通過不斷的探索、改進、研發,逐漸形成廣大消費者追求與共享的“阿拉寧波大阿嫂”的食品品牌文化。

07年底寧波市菜籃子工程重點建設項目的落成典禮暨“史翠英”—寧波大阿嫂從農村到甬城創業十五周年的慶典活動在公司的新廠區隆重舉行,這標志著“史翠英”的發展又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今天“史翠英”的面貌,跟十五年前有了很大的不同。今天的“史翠英”有了各種不同的顏色:菜籃子、食品、史派速食文化餐飲、國際貿易、國際物流、電子科技、文化傳播等等,是由不同元素組成的“多元混合體”。

擁有著自尊自信、自立自強、不斷創新的精神,史翠英將再寫非凡

史翠英是個什么樣的人

“史翠英” 是一個名字,更是一個品牌!“史翠英”—寧波大阿嫂!這句話在甬城耳熟能詳,老少皆知。究竟是什么使得這個名字如此迅速的為人所識呢?從史翠英自身而言,是她的艱苦創業、敢打敢拼、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風貌感動了人們,從企業而言,是“史翠英”的不斷創新、群策群力、敬業奉獻的企業文化渲染了周圍。“史翠英”,當年從海邊小山村走出,在走街穿巷中慢慢成長、壯大,從只有幾個人的“作坊式”水產經營部,到如今已發展成為500多人的政府部門重點扶持的農業龍頭企業,規模在十幾年內翻了好幾倍;特別是近幾年來,通過深化自主創新意識,實現跨越式發展,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包括企業的經營理念、品牌建設、核心價值等,成為廣大消費者追求與共享的“阿拉寧波大阿嫂”的食品品牌文化。

史翠英食品發展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史翠英女士,她雖是農民出身,卻成為優秀創業企業家。因為她熱愛學習,自強不息,不斷用知識豐富自己的頭腦。史翠英1955年出生于鄞州一個交通閉塞的農村家庭,家里沒有錢,讀不起書。學校離油毛氈搭成的家不遠,史翠英很喜歡去。學校上課了,她就在教室的窗口旁站著聽老師講課。時間長了,老師發現了她。老師問她:“你想不想上學?”史翠英說:“想!”老師便去對她的父母說:“史翠英是個聰明的小孩,你們應該讓她讀書啊。”就這樣,史翠英上學了,這一年她11歲,成了班里年齡最大的學生。可是為了她上學的事,父母常常爭吵不休,“女孩子家讀什么書,大了還不是嫁出去。”在父親劇烈的反對和母親無助的哀嘆聲中,讀了28天書的史翠英黯然神傷,告別了課堂。

盡管生活是那么的艱難,卻壓抑不住茁壯成長的生命。27歲那年,史翠英開始了原始的創業行動。最初僅僅坐在家里織手套,換一些醬油錢。29歲時,史翠英有了一些積蓄,就買來四部橫機開始機械化編織手套。當時沒有自行車,史翠英就把手套裝在蛇皮袋里,自己挑著翻山越嶺到三山、天童、塘溪、柴橋等地的工廠去叫賣。天熱的時候,她就去泥涂里檢泥螺,把檢來的泥螺洗干凈放進木面盆里,用咸菜汁浸著。那原汁原味的

搜索关键词: